本次比賽共有36所學校的70支隊伍報名,約200名學生參與。比賽由南洋初級學院主辦,全國翻譯委員會與早報逗號協辦。
優勝的三支隊伍進入決賽。參賽者須扮演口譯員,協助三段情景劇中有中英文溝通障礙的演員完成溝通來一決雌雄。
比賽由南洋女子中學A組奪冠,中正中學總校A組和洛陽景中學A組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這也是南洋女中首次在這個比賽中奪冠。
全國翻譯委員會成員、《聯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也是比賽的評委,他說:“決賽現場搬演情景劇的形式很有意思,這展示了語言在生活中是活用的,而不僅是一項應考的科目。”
鍾君火夌(中四,16歲)說首次參加比賽就奪冠讓她感到驚喜,但這也離不開母親的協助和自己的努力。她在一個月前被選中參賽後,就積極搜索地鐵站中文名、旅遊景點名稱等備賽。
第16屆全國現場翻譯比賽星期六(4月1日)舉行,比賽分爲初賽及決賽。初賽以闖關形式進行,參賽隊伍須在80分鍾內在南洋初級學院的不同地點,完成6個翻譯測試關卡的挑戰。
在18歲那年參加的第一屆華文大比拼,讓鍾君火夌的媽媽留下深刻印象。在得知女兒參加全國中學現場翻譯比賽後,她不僅不斷鼓勵女兒,還親自查找短語讓女兒翻譯,協助她積極備賽。最終,鍾君火夌所屬的南洋女子中學A組獲得冠軍。
南洋理工大學翻譯碩士課程講師王勝钰博士是評委之一,她說評委們在評判時雖然也將表達能力、反應力等列入考量,但最重視的還是翻譯的准確性。
鍾君火夌的組員葉黎雅(中四,16歲)說,每組只有7分鍾的時間記筆記,包括6分半鍾要用來看情境劇視頻並決定三個人的分工。“情景劇演員的台詞較長,記住他們說的每段話已經不容易,再看現場演出後來翻譯就更難。”
她說,參賽學生大多表現不錯,但在數字、較爲複雜的親屬關系、特定新聞詞語的翻譯上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