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SPAC並購遇阻 與新交所無關
肯尼狄理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德龍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三只SPAC或許可以向市場披露,是否已經找到目標。萬一遲遲沒有目標,它們必須認真思考是不是應該解散,把當初籌集到的資金退還給投資者。”
兩年前紅紅火火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簡稱SPAC)在全球市場掀起一股熱潮,本地股市也搭上這趟列車,新加坡交易所順勢于2021年9月推出SPAC上市框架。
如果三只SPAC都沒有順利完成並購而解散,會否給上市交易低迷的新交所又一記打擊?
“例如通貨膨脹和加息、對經濟衰退的恐懼以及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這將繼續造成資本市場震蕩,使得並購交易更加複雜。”
不過,譚德成依舊相信本地三只SPAC能完成並購。“它們的保薦人都是有信譽的機構,在並購領域有豐富的知識和能力。而且東南亞的科技和電子商務領域還有許多機會,是潛在的並購目標。”
投資者教育平台Beansprout總裁黃傑倫受訪時說:“這主要反映了全球宏觀經濟狀況和集資市場的疲軟,和交易所無關。”
金融數據科技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全球只有26家SPAC上市,比去年同期減少63.4%。集資額從去年第一季的大約113億美元(約150億新元),減少92%至8億8670萬美元。
除非公司已有不錯的盈利,否則上市後的表現也不見得好。李德龍以Grab爲例,它于2020年底與Altimeter Growth Corp合並後上市,目前股價只有最初的四分之一。
面對整體利率上揚、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全球資本市場日益動蕩,以及科技業陷入低迷,使企業並購更具挑戰。本地上市的三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能否找到適合的目標,並順利在明年初完成並購,同樣也面對挑戰。
普華永道新加坡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譚德成受訪時也說,雖然市場估值已經大幅下滑,買賣雙方預期的差距正在縮小,但市場仍充斥許多不利因素。
第一季共有68家SPAC完成並購,雖然比去年第一季增加超過一倍,但並購額僅增加了8%至222億美元。
李德龍認爲,有許多因素造成企業和投資者對SPAC的熱忱消退,因而不利于SPAC並購。
今年以來,全球的SPAC並購活動雖然增加,但交易額沒有明顯增長,SPAC上市活動也比去年同期減少超過六成。
延伸閱讀 三家SPAC籌集約5億2800萬元帶動 今年上半年本地IPO數量五年最高全球首季IPO疲軟 東南亞逆流而上
本地三只SPAC明年初須完成並購
根據條例,SPAC須在上市後的24個月內完成並購。三只SPAC因此得在明年初完成並購,意味著它們或須要在今年找到並購目標。不過如果符合規定的條件,還可申請延長12個月完成並購。
鑒于目前的市場條件,陳依玲認爲,SPAC上市活動估計還是會維持疲弱。
陳依玲也指出,在2020年和2021年初,SPAC上市活動激增,促使監管機構出台更嚴格的監管條例,造成2021年下半年以來上市交易急劇下降。SPAC的上市數量接著回到了冠病大流行前的正常水平。
然而,三只去年初上市的SPAC是否已經找到適合的並購目標,至今音訊全無。而直到目前,交易所也只迎來這三只SPAC上市。它們是祥峰科技收購企業(Vertex Technology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珀伽索斯亞洲(Pegasus Asia)和諾得力士阿爾法收購公司(Novo Tellus Alpha Acquisition)。
路孚特高級分析師陳依玲受訪時說:“要超越2021年的全盛時期很困難,但SPAC作爲資本市場的一種小衆化(niche)投資工具,仍是可行的選項。”
兩年多前SPAC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新交所順勢推出SPAC上市框架。去年初在本地上市的三只SPAC是否已找到適合的並購目標,至今音訊全無。直到目前,交易所也只迎來三只SPAC上市。
全球SPAC首季上市減逾六成
他指出,大部分SPAC的並購目標都是高科技公司,而科技業自去年以來已經陷入不景氣的境況,不僅裁員消息不斷,加密貨幣市場還頻頻暴發倒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