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學院(Energy Studies Institute,簡稱ESI)的一份報告,影子價格是最多企業采用的內部碳定價形式。2020年的數據顯示,50.8%進行內部碳定價的企業采用影子價格,采用隱含價格和碳稅費的企業則分別占19.3%和15%。
碳稅費是對超額碳排放量征收的實際費用,影子價格和隱含價格則沒有實際金錢交易。
低碳時代來臨,許多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的企業進行內部碳定價,用于對相關業務做決策。
畢馬威(KPMG)環境、社會及管治服務合夥人霍淑菁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由于企業面對環保轉型以及把氣候影響納入各層級決策的壓力加大,因此進行內部碳定價將日益重要。
調查:五年來多八成企業實行碳定價
延伸閱讀 記錄及核算企業碳信用 環境局本周爲國際碳信用注冊處招標傅海燕:碳稅收入將用于 加速去碳化和綠色轉型
一些公司要求部門支付涉碳排放活動費用
隱含價格則是企業對遵循減碳條例或達成能源目標的預估成本,可作爲投資決策的參考。
由于許多國家還未實行碳定價,若這些國家的企業率先進行內部碳定價,就可在政府落實碳定價之後占有優勢,因爲內部運作已更符合政府的環保標准。
霍淑菁說,影子價格最受企業歡迎。一些率先進行內部碳定價的企業每年都會計算公司減少的碳排放量成本或內部碳稅,尤其是同碳排放事項或商務旅遊有關的成本,然後要求涉及這些活動的部門支付這筆費用。
根據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在2021年公布的調查報告,在受訪的全球6000家企業當中,已進行內部碳定價或計劃實行碳定價的企業比五年前多出80%,其中有將近350家企業屬于全球500強之列。它們包括美國電腦業巨頭微軟(Microsoft)、丹麥能源公司沃旭能源(Ørsted)和日本電器公司三菱(Mitsubishi)。
企業內部定價主要分成碳稅費、影子價格(shadow price)和隱含價格(implicit price)。
影子價格是虛構的定價,碳成本並沒有實際産生。公司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可納入影子價格,以了解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遇。
“內部碳定價也是一種重新分配資金的有效方法,用于可支持環保目標的技術或新商業模式。”
所謂的企業內部碳定價(Corporate Internal Carbon Pricing,簡稱ICP)指的是企業自發地對公司的碳排放量定下一個明確的價格。公司在計劃業務項目或對投資進行評估時,會把根據碳定價計算出的費用考慮在內,通過這個方法減少碳排放量。這也有助推動研發更低碳的生産流程與技術或調整內部運作程序,幫助企業轉型。
以畢馬威爲例,公司設定底價爲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15美元(約20新元)的內部碳定價,旗下的每家公司都須選擇一個適合各自減排目標和當地市場情況的碳定價。碳定價預料會隨著市場發展而上漲,才能准確並適當地反應出氣候變化對業務的真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