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全球私募股權高級顧問瓦瑪(Suvir Varma)在媒體說明會上說,並沒有一種退出模式主導東南亞市場,投資者可通過首次公開售股或第二市場,如私募股權投資者之間的交易退出。
我國和印尼爲東南亞私募股權交易集中地
東南亞去年退出值跌46%至66億美元
利率高企、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等不利的宏觀經濟環境,促使東南亞地區的私募股權交易活動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放緩。今年第一季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仍處于低位。
瓦瑪說:“區域內外的策略投資者和企業繼續對收購東南亞的資産感興趣,主要是爲了取得規模效益,聚集不同區域的公司,以及進入市場等因素。”
延伸閱讀 3月全球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同比大幅下滑2022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交易額腰斬 交易量下滑38%
交易值減少52%至173億元
報告也披露,互聯網和科技仍是東南亞私募股權市場最大的領域,去年的交易數量占55%,但近年的交易有所下降,被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和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分了更大一杯羹。過去一年,東南亞國家提高了對抗氣候變化的目標,因此,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方面在下來幾年會有更多資本流入。
互聯網與科技去年交易數占55%
在退出投資方面,新加坡和印尼繼續領先其他東南亞地區,但東南亞地區去年的退出值(exit value)則下跌46%至66億美元,退出交易則從2021年的21宗減少至18宗。
投資者對東南亞宏觀環境未來12個月是否好轉的看法不一,更大程度上趨于負面,報告說,這顯示了市場的不明朗;不過,東南亞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仍然保持正面,比亞太其他地區更具韌性。
去年上半年東南亞的交易活動仍可媲美2021年,但在第三季開始大幅度滑落。與去年第四季相比,2023年第一季的交易值增長27%至12億美元,交易量則增長8%達28宗,交易仍然不活躍。
咨詢公司貝恩(Bain & Co)星期四(4月20日)發布的《2023年東南亞私募股權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去年,東南亞私募股權的交易值減少52%至130億美元 (173億新元),交易數量也下跌15%至176宗。當中,推動發展的交易(growth deal)占大多數,而收購(buyout)領域的交易放緩最顯著。
在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仍是私募股權交易的集中地,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值,我國的占比都最大。但在極具挑戰的環境下,我國去年的交易值比2021年減少49%至71億美元,交易量下降10%,從2021年的108宗減少至97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