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與學生分析利用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寫出的文章,引導他們發覺當中的漏洞,或讓學生利用這個工具搜索信息再進行探究與討論,本地教師開始適度地使用ChatGPT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我聽到時挺欣慰的,學生也有他們相信的價值觀。我之後與學生分析ChatGPT産出的文章,發現那道有關作者如何塑造某小說人物形象的問題,ChatGPT不能很好地提出論點證明,也錯誤引述文本。學生在這過程中也發現漏洞,明白不能把ChatGPT內容照單全收。”
福春中學英文與文學部門主任林佩玲認爲,面對人工智能浪潮,教師須改變思維和教學方式。“我們也要反思測試和設題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寫出具個人見解的內容,列舉個人經曆和觀點的題型,這些人工智能都不太能回應。”
同學林施齊(14歲)認爲,ChatGPT可作爲搜索信息的輔助工具,但信息未必全面且可靠,不清楚時還是請教教師比較有效。
林佩玲認爲,面對人工智能浪潮,教師也得改變思維和教學方式。“我們現在更要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爲,讓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我們也要反思測試和設題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寫出具個人見解的內容,列舉個人經曆和觀點的題型,這些人工智能都不太能回應。”
他指出,學生先借助科技解答基本問題,能騰出時間讓教師著重講解更複雜的問題。只要讓學生理解學習和做功課的意義,他不太擔心ChatGPT會助長抄襲。
有了ChatGPT這個新“助理”,他要求學生先向這個聊天機器人提出問題,找尋答案。他從學生的回應中若發現有誤解,就能針對性地指導。
福春中學英文與文學部門主任林佩玲(45歲)受訪時說,她第一次向學生介紹ChatGPT時,是配合一項測試。學生預知文章題目,並有幾天的時間准備,測試當天寫出文章。考慮到學生會自己探索ChatGPT,她事先在課室示範讓ChatGPT回答那道題,結果有學生對她的做法提出質疑,指學生可照做背下內容,測試就失去意義。
傳授知識教學工作 人工智能無法代勞
采訪當天,林佩玲利用流行歌曲爲題材,設題讓一班中三學生分析歌詞與創作,學生可上網搜索,包括問ChatGPT。她強調,ChatGPT只作爲一個輔助選項,同樣的活動在ChatGPT面市前進行的話,學生會利用搜索引擎。不同的是,ChatGPT可以更直接地集合信息,也爲語文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一個組織答案的架構。
他說:“以往,我可能需要准備材料作爲背景資料,現在學生輸入問題,ChatGPT能相當快地提供內容大綱。當然,它達不到分析的水平,信息也可能帶有偏見且不准確。教師就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我從學生呈現的論點可以了解他們或有的誤解。學生有時也會發現漏洞,進一步探究。使用人工智能,我不僅僅在教那個科目,也是在培養學生的數碼素養。”
在裕廊先驅初級學院教曆史和中國通識(英文)的林偉(50歲)一般會在鞏固所學的活動上或開始一門課前,給學生題目進行討論,讓他們利用ChatGPT搜索資料。
耘青中學化學教師梁育綸(41歲)也強調,傳授紮實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人工智能還是無法代勞,教師在ChatGPT的使用上須有專業判斷,不能“爲了用而用”,也得看學生的學習程度。他目前在中四年級化學程度較強的班級使用,作爲鞏固所學的活動。他向來要求學生在每堂課後上載自己整理的筆記,概述所學重點,並提出仍有的問題。
福春中學中三學生達那希(15歲)受訪時坦言,剛接觸ChatGPT時,他頻密地試用,自己漸漸懶得思考。有一次,他爲了交一篇文章利用ChatGPT,引用幾乎所有的內容,結果因一些內容文不對題,得到很低的分數,比平時表現還差,這也讓他意識到不該盲目依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