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會變成白菜價麽?會,因爲我們正從香港模式向新加坡模式轉變
房價到底還會不會上漲了,未來的房價真的會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會變成白菜價麽,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是肯定的,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子未來一定會變得一文不值,只是這個進程根據不同城市的狀況會出現的早晚而已,房子在未來的賺錢效應也許並不會消失,但慢慢的會跟絕大多數人無關,因爲中國的房地産市場 正在從快速推進房地産發展的香港模式向穩定房地産市場的新加坡模式快速轉變。
多數城市房價的命運會相同
首先,某種商品要想具備價值或者能夠産生賺錢效應就必須具備一個基本的前提,這個前提就是這種商品能夠被“交易”。從時間上來看,中國的房子真正實現全面商品化也就20多年的時間,在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房子是不值錢的,因爲幾乎所有住的房子都是自己蓋的或者單位分的,在市場中真正流通的房子是非常非常少的,在房子的賺錢效應沒有出來之前,並沒有多少人想要屯房子賺錢。
交易屬性
但自從房子全面商品化之後,我們參考了香港的房地産發展模式,並在香港模式的基礎上衍生出來了中國特色的拆遷貨幣化安置,商品房公攤面積,學區房銷售模式等一系列刺激房價上漲和房屋銷售的方法,從客觀來說,這個方法確實爲地方財政創造的巨大的收入,令城市化進程加快,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造富神話,很多早期買房的人都大賺特賺,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房價漲的過快,房子建的太多,這已經透支多數人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也深度綁架了金融體系和部分地方政府財政。
土地財政
其次,既然房地産已經從對社會經濟的正面貢獻逐漸轉變爲了負面貢獻,那有沒有什麽方式解開這個死結呢,也許新加坡模式就是非常值得參考的,而且從近一兩年的相關房地産政策可以看出,我們管理層也正在這麽做,下面舉幾個已經采取的相關措施和例子也許會讓大家更好理解一點。
第一,國家現在鼓勵有實力的房地産開發商去並購業績較差的中小開發商,那什麽是有實力的房地産開發商,說得直白點就是具有央企或者國企背景的開發企業,因爲他們更容易從銀行獲得資金,所以也更容易拿地,有相關行業的朋友也許會注意到,現在很多地區出問題的樓盤項目都在逐漸被央企或者當地政府主導的城投逐漸接手,新增土地開發資源的80%也大多都是央企或者地方國企給拿走了。
房企並購重組
第二,深圳等一些發達地區的政策明確表明,未來建設的新樓盤中共有産權房,公租房,廉租房的比重要超過一般的商品性住房,這種政策意味著已經逐漸開始關閉房子的交易權限了,未來在市場上真正能夠流通的房子只屬于富人階層的商品,這部分房子是需要負擔高額稅費的,其余的多數普通人會逐漸住進只具有居住屬性,而沒有交易的屬性的房子。
新加坡模式的公租房
第三,國家財政部的相關領導也說,只要房地産市場能夠恢複到經濟可以承受的程度,那就一定要加快房地産稅的全面實施,而房地産稅的實施則意味著房地産相關的征稅將會從過去的交易階段爲主轉變爲歐美發達國家的持有階段爲主的模式,而一旦這個政策全面實施,則意味著多數中小城市的房價可能再次迎來一輪下跌,因爲現在中小城市持有多套房産的家庭並不在少數,如果這些房子不賣掉,那放在手裏只會越來越賠錢,因爲要不斷的交稅,所以,降價甩賣是大概率事件。
房地産稅替代土地財政
最後,中國房子的未來發展趨勢到底會是什麽樣呢,這裏可以參考下電費,水費的公共事業模式,這種模式也是網上俗稱的新加坡模式,通過上面所講,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條線索路徑,那就是多數房子逐漸會被國企全面控制,然後在征收房産稅的同時,大量建設公租房,廉租房,共有産權房,逐漸將多數房子的居住屬性和金融屬性分開,租金由政府統一控制,斬斷多數人房子的交易能力,只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這樣多數房子就慢慢不值錢了,而管理層之所以能夠容忍這種模式,主要是因爲房地産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以及房産稅可以替代過去的土地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