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新聞工作制度良好且有空間
她以冠病疫情爲例說,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定期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發展和坦率地回答媒體提問,讓本地媒體能以准確和易懂的方式,把信息呈現給公衆。但這不意味著記者和政府在所有關于疫情的問題上看法一致,媒體有時也會寫評論表達不同的觀點。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星期二(5月16日)爲資深媒體人丹尼爾的新書發布會致辭時,引述路透新聞學機構的數據說,多年來,本地媒體能夠讓公衆維持對他們的信任,靠的是准確、客觀和即時的新聞報道。
丹尼爾曾在2021年至2022年間出任新報業媒體的過渡期臨時總裁。他去年初以“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納丹系列講座”第11任主講人的身份,發表了三堂演講。
政府早前宣布接下來五年會爲新報業媒體提供高達9億元的資助。丹尼爾說,他知道有些人擔心“付錢的人說了算”,但是新的資助模式並未影響新聞室編輯方針與決策的獨立性。
丹尼爾致辭時說,在本地,媒體公司的擁有權受到嚴格管制。雖然通訊及新聞部對公司主席和董事的委任有最終決定權,但公司的運作都交由董事會和管理層負責,編輯和記者多數時候也能發揮他們的專長。
政府過去多次提到重視本地媒體在國家建設方面扮演的角色。針對這一點,楊莉明說,第四代領導班子會繼續秉持同樣的信念。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我國的治理模式將面臨外部挑戰的考驗,第四代領導人寄望媒體在國家建設中發揮作用,協助團結新加坡人。
對于這會否改變政府和媒體的關系,楊莉明說:“我們不認爲去危害傳統媒體與公衆建立起來的信任,能夠帶來什麽價值。如果他們創作的産品缺乏公信力,就會被讀者忽視,這對誰都沒有好處。”
本地民衆對我國媒體的信任程度過去五年來維持平穩。一項調查顯示,43%的受訪者信任本地媒體,在11個接受調查的亞太地區中排第三。
這次出版的新書《新加坡媒體的管理:堅持到底》(Stewardship of the Singapore Media: Staying the Course)收錄了演講的內容,包括媒體自由和監管、互聯網給全球媒體帶來的挑戰,以及本地媒體未來的發展。
公衆對本地媒體信任度 過去五年維持平穩
本地兩大媒體公司——新傳媒和新報業媒體信托,都獲得政府資助。
她說,政府和媒體能夠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運作至關重要。如同所有關系一樣,政府和媒體間的關系並非沒有矛盾,但一直以來,持續的管理是有效的。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星期二(5月16日)爲資深媒體人丹尼爾(Patrick Daniel)的新書發布會致辭時,談到政府和本地媒體的關系。
根據路透新聞學機構去年中公布的《2022年數碼新聞報告》,本地民衆對我國媒體的信任程度,在全球46個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7,在11個亞太地區中排第三。
表示信任本地媒體的受訪者,雖然比2021年,即冠病疫情高峰期間的45%微跌兩個百分點,但整體而言過去五年來的波動不大。相較之下,2017年的信任度是41%。
遇到看法與政府不一致的時候,本地媒體會撰寫評論表達不同的觀點。政府不會借由撥款資助來影響編輯決策的獨立自主,因爲這將危及媒體與公衆之間的信任,導致産品缺乏公信力而被讀者忽視。
延伸閱讀 助傳統媒體應對競爭 保留多元種族聲音 確保信息准確客觀 政府資助新報業媒體三大理由仍成立社論:資助本地傳統媒體維護國家利益
“我知道有意見的批判者或許不同意,不過對我而言,這樣的制度爲良好且有意義的新聞工作留有很多的空間。”
最受民衆信賴的傳統媒體品牌包括新報業媒體信托屬下的《海峽時報》和新傳媒新聞台CNA等。
亞太地區的榜首是泰國(53%),第二是日本(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