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加坡在冠病期間表現出強韌的社會韌性,包括對社會有足夠的信任,對他人有足夠的關心和關注,讓我們在面臨重大的危機時,可以團結起來共同克服。
王瑞傑也提出“三個轉型”。首先是心態轉型,將可持續視作一種競爭優勢而非發展經濟的阻礙,通過行業轉型藍圖,使現有産業更具可持續性並提升其綠色價值。其次是勞動力轉型,讓學生注重爲可持續的未來做好准備,例如SUTD正在開設的“設計可持續性”副修課程。最後是利用研發創新對經濟轉型的有力影響,“我們正在投資研發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方案和低碳技術,以及探索基于自然的氣候變化適應方案”。
在社會和經濟可持續性上,關注的重點是人工智能技術和數碼經濟,因爲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工作和技能産生非常重大的影響;而數碼經濟的收益宏大,因爲我們可以借此進入以前無法觸碰的全球市場。能否維持對人工智能和數碼化的共識,將是未來幾年一個重要的課題。
提出“三個轉型”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星期五(5月26日)在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與《海峽時報》合辦的設計創新論壇上致辭時,從四個維度說明如何建構可持續經濟。
可持續經濟包含了環境保護、社會支持與共識、經濟發展,以及韌性等四個維度,這些因素使得新加坡能繼續成功,並成爲一個我們的年輕人能夠成長並說“我在這裏有一個未來”的地方。
延伸閱讀 聚焦綠色可持續發展 學者:挑戰在于讓發展與能源消費脫鈎易華仁:保障全球貿易的未來至關重要
他指出,可持續經濟包含了環境保護、社會支持與共識、經濟發展,以及韌性等四個維度。環境可持續性的重點,在于通過回收再利用使浪費最小化。環境問題的另一個面向是溫度改變,這個變化影響了整個地球的生物系統和生態系統。當我們談論食物、糧食安全等問題時,這不僅對新加坡而且對整個世界都産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本次論壇的主題爲“爲可持續世界而設計”,出席論壇的還有新科大校長張道昌教授、MVRDV建築規劃事務所娜塔莉德弗裏斯(Nathalie de Vries )教授,以及資生堂戰略創新與教育及數字化轉型辦公室全球主管王嘉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