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讓客工在求診時能安心,不必擔心因爲語言障礙而無法清楚表達,通曉客工母語的醫護人員也能在醫生開藥後,向客工解釋用藥方式,協助回答客工的疑慮如藥物的副作用等。
人力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星期六(5月27日)在善達社區保健機構(SATA CommHealth)第五家客工專屬醫療中心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說,在爲客工提供醫療服務時,須考慮到他們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和語言能力。
延伸閱讀 從今年7月起 雇主須爲客工幫傭 購至少6萬元醫療保險第三家職總家庭傭工聯系中心兀蘭開幕
“我們需要確保客工能夠清楚地向醫生和護士表達需求,以便後者能夠更好地爲患者提供適當的護理和治療。 ”
人力部已經和初級醫療計劃(Primary Care Plan,簡稱PCP)下的主要醫療業者合作,擴大可與客工溝通的醫護人員團隊。其中善達社區保健機構旗下共有10名掌握緬甸語、淡米爾語及華語的醫護人員,負責支援醫療團隊和提供翻譯。
新的客工專屬醫療中心設在克蘭芝客工休閑中心內,設有看診、配藥和X光室,同時提供24小時遠程醫療服務。醫療中心也爲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設了特別通道和隔離室,必要時也可派出電動醫療巴士,用作獨立診所。
從2022年4月起,雇主必須爲所有住在宿舍,及從事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客工,付費參與初級醫療計劃,以保障客工基本醫療需求。善達社區保健機構在初級醫療計劃下,爲超過20萬名客工提供醫療服務。每名客工求診和取藥,不包括消費稅,收費爲五元。遠程醫療服務的收費則是兩元。
“許多客工因從事體力活,求診時常見的症狀包括肌肉酸痛、頭痛,也有一些客工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我們盡量轉述他們的不適,方便醫生對症下藥。”
善達社區保健機構行政總裁潘正寶醫生受訪時透露,未來計劃進一步擴大掌握客工母語的醫護人員人數,提供更多種語言服務。
目前全島共有10個客工專屬醫療中心,其中四個設在大型客工宿舍範圍內,以滿足客工的醫療需求。
通曉母語醫護人員 協助回答客工疑慮
加入善達社區保健機構約一年的醫護人員韓美美(27歲)能說流利緬甸語和英語,她在醫療中心充當醫護人員和客工之間的溝通橋梁。她笑言,有時候遇到不谙英語的緬甸客工,從他們上門登記求診到取藥離開,她全程陪同,盡量將語言障礙的不便減至最低。
剛來我國八個月的緬甸建築業客工泰奈溫(Htay Naing Win,23歲)因肩膀酸痛,在雇主的建議下,首次到醫療中心看診。他對醫療中心的收費和設施感到滿意。由于英語不好,還找了兩名友人陪他一起來,幸好到場後有能說流利緬甸語的醫護人員幫忙翻譯。
客工來新加坡工作人生地不熟,一旦生病更是擔心語言不通,無法獲得妥善治療。人力部、醫療業者及非政府組織合作,采取多管齊下方式確保客工身心健康,包括培訓更多能以客工母語溝通的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