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常在新中兩國訓練羽球,兄妹倆能熟練地使用華語交流,對華族文化也理解得更深刻。兩人一直保持優異的華文成績,與中國留學生可以無障礙溝通。兄妹倆認爲,掌握雙語雙文化不僅能幫助他們聽懂中國教練的指導,提升羽球實力,更能開闊眼界。
17歲的陳立瑄和14歲的妹妹陳斯琪時常往返新加坡和中國參加羽球訓練,對這項運動的熱愛成爲兄妹倆熟練和掌握華語、探索中華文化的動力。
陳立瑄五歲時就被媽媽送到本地一家俱樂部接受羽球訓練,最初的目的只是幫助瘦小的他強身健體。母親是祖籍上海的新移民,他常常在假期去中國探親時,與當地孩子一同參加短期羽球訓練。
他說,教練這樣做是爲了培養學生的韌性,與注重技巧的本地教練不同,中國教練更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羽球打法萬變不離其宗,所以,成敗更取決于心態”。
經過數年訓練,陳立瑄在2014年代表卍慈學校取得全國校際運動會羽球比賽東區第四名的成績。
妹妹陳斯琪則是在六歲時受哥哥和爸爸的影響,也加入了俱樂部訓練。在她看來,本地教練比中國教練更溫和,比如在限時跑訓練時,本地教練不會嚴厲催促學生。她笑著說:“雖然教練溫柔,但我們可不能因此而松懈。”
陳斯琪說:“在中國訓練後,我才真正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句話。”
第一次在上海體校訓練時,快節奏且嚴格的課程令陳立瑄大爲驚訝:當時正值12月,上海的氣溫比我國低約20度,而他與一同受訓的當地學生,必須穿著短袖短褲繞羽球場跑30圈熱身。
中國教練注重心理建設
延伸閱讀 發起捐書運動支持尼泊爾街舞成自信泉源
每次從中國回來,教練都會誇陳斯琪揮拍更有自信。目前就讀中正中學三年級的她,去年獲得全國校際運動會羽球比賽東區第三名。
他們的母親劉恩曦(46歲,企業家)告訴記者,孩子們訓練很累,雖然也曾心疼過,但看到他們全副身心愛上羽球、愛上雙語雙文化,她感到很欣慰。
她說:“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我希望孩子們的眼光不拘泥于本地,而是以語言爲媒介,以文化爲基礎,虛懷若谷,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