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僞內容愈發泛濫,也越來越難識別,今年3月在網上瘋傳、以假亂真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捕”照片就是個例子。
他強調,擁有穩健的身份驗證流程至關重要。此外,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登錄智能手機,比用四位數密碼安全不少,因爲許多新型人工智能攻擊仍通過較弱的密碼和密鑰實施。
Jumio首席數碼身份官平特納(Philipp Pointner)指出,網絡機構有責任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細微差別對客戶進行教育,從而認清自己識別深僞內容的能力。
“深僞內容的問題在于,其創作技術正隨著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不斷改進。更糟的是,獲取這些工具已越來越容易,這意味著欺詐者有更多機會獲得越來越複雜的工具,這可能反過來使深僞內容看起來越來越真實,且不僅難以用肉眼識別,連具備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機器也難以識別。”
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資訊系統與分析系教授韓晸弼受訪時,引用2021年12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說,人類對于深僞內容的識別成功率介于69%至72%之間。
四國受訪者中,逾三分之二(67%)曾聽聞ChatGPT、DALL-E和Lensa AI等可以生成虛假視頻、圖像及音頻內容的生成式(generative)人工智能工具。其中,新加坡消費者的意識最高(87%),英國最低(56%)。
人工智能時代,深僞圖片和視頻愈發泛濫。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消費者對這類內容的警惕心,比其他國家來得更高,但專家提醒人們勿過于自信,因爲深僞技術越來越發達,真假越來越難分辨。
美國身份識別公司Jumio在6月初發布2023年網上身份消費者調查結果。Jumio委托市場調查公司Censuwide于今年4月初展開調查,訪問了英國、美國、新加坡,以及墨西哥四國的8055名成年人消費者,各國參與調查人數分布均勻。
他說:“這與那些相信自己永遠不會落入惡意釣魚電子郵件或網站騙局的人屬于同一類別。”
此外,四國過半受訪者(52%)認爲自己有能力識別通過深僞技術(deepfakes)生成的視頻。對于這個結果,數據安全保護公司安克諾斯(Acronis)網絡保護研究副總裁維斯特(Candid Wuest)受訪時認爲人們過于自信。
維斯特提醒,目前已有用深僞語音模式繞過電話銀行的生物識別語音身份驗證,以及通過攝像頭在護照驗證過程中覆蓋虛假圖像,以使用假名創建賬戶的成功案例,未來這類身份攻擊預計將增加。
延伸閱讀 中國AI詐騙頻發 相關法律保護仍處于真空地帶調查:新加坡消費者對深僞內容警惕心最強
韓晸弼提醒消費者應持懷疑態度、保持警惕,若發現異常,應盡可能核實來源,而不是照單全收。他也提到,人們在確認內容真僞前不該轉發或分享這類內容。
Jumio引用新加坡警察部隊的最新數據指出,2022年全年,冒充騙案讓本地民衆蒙受1億零130萬元的損失。Jumio分析認爲,隨著深僞技術更加發達,這個數字可能還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