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病 辨 證
肺有陰虛氣虛纏, 風寒風熱燥熱痰。
陰虛沙鼈麥地百, 氣虛芪參冬蟲安。
風寒杏蘇白桔煎, 風熱桑菊麻杏甘。
燥熱桑杏清燥散, 痰濁二陳杏蘇全。
[注釋]
肺的辨證有肺陰虛、肺氣虛、風寒犯肺、風熱犯肺、燥邪傷肺、痰濁犯肺六種類型。肺陰虛治則應是滋陰養肺,常用藥物:沙參、鼈甲、麥冬、百合、熟地之藥,方劑可選用百合固金湯;肺氣虛則應用補益肺氣,藥物有:生黃芪、黨參、白術、冬蟲夏草,方劑可用保元湯加味;風寒犯肺則宣肺散寒,藥物可用麻黃、杏仁、桔梗、白前,方劑可用杏蘇散;風熱犯肺應清宣肺熱,輕者用桑菊飲,重者用麻杏石甘湯;燥邪傷肺治則是清肺潤燥,藥物可選用桑杏湯或清燥救肺湯;痰濁阻肺應以二陳湯和蘇杏散治之。
(一) 肺陰虛
肺陰不足久病虛, 邪熱日久傷肺體。
幹咳無痰少粘膩, 午後盜汗盜汗溢。
滋陰養肺降其火, 百合固金湯可需。
[注釋]
肺陰不足是由于久病傷陰或感受熱邪,傷及肺陰而致。其表現:幹咳無痰、痰少而粘稠,午後潮熱、盜汗、舌紅少津。治則:滋陰養肺、降火。方藥:百合固金湯。
[按語]
本證見于現代醫學的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症具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久咳體弱,或熱邪久戀于肺,損傷肺陰;或因發汗太過而傷肺陰,傷陰則不能濡養肺髒,若陰虛不能制陽,可導致陰虛火旺。
本證的臨床表現:咳嗽較重,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膩,喉癢嘶啞,身體消瘦,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陰虛火旺可見咳痰帶血,幹渴思飲,午後發熱,盜汗,顴紅,舌紅少津。
本證的病機:肺陰虛,津液不足故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肺陰失潤則喉癢音啞,脈細,舌紅少津乃爲肺虛之象,若陰虛不能制陽,虛熱內生,陰液更傷,火性上炎,益傷肺絡,故可出現五心煩熱,盜汗,午後尤甚,兩顴發紅,幹渴思飲,痰中帶血,舌紅脈數乃陰虛火旺之證。
本證的治療原則:滋養肺陰,降肺火。
常用藥物:
養肺陰:沙參、麥冬、百合、玉竹、生地、玄參。
清虛熱:青蒿、地骨皮、鼈甲、秦艽。
常用方劑:百合固金湯加減:百合、麥冬、玄參、生地、沙參、百部、桔梗、川貝母、甘草等。
加減法:潮熱加青蒿、地骨皮、鼈甲;盜汗加五味子、白芍、烏梅;陰虛火旺者加知母、黃柏;咳血加白茅根、藕節、白芨等。
(二) 肺氣虛
肺氣不足傷肺氣, 它髒虛弱肺受累。
氣短懶言喘無力, 自汗面白脈虛極。
補益肺氣重用芪, 選方可用保元醫。
[注釋]
肺氣不足是髒腑受損或它髒之病累及所致。其臨床表現爲:氣短懶言,喘而無力,自汗,面色蒼白,脈虛。治法:補益肺氣,重用生芪起到補氣之功。方劑可選用保元湯加減。
[按語]
本證見于現代醫學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疾病中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肺的功能減弱,往往由慢性咳嗽,久咳傷氣,是肺氣日漸虛弱而成。另外,由于其他病變影響亦不少見,最常見的是脾氣虛衰,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上榮于肺,則肺氣日衰而致氣虛。其他如心氣虛,腎氣虛,也可致肺氣虛。
本證的臨床表現:氣短懶言,喘而無力,聲音低微,或語言斷續無力,稍用力氣則氣虛而喘,周身乏力,自汗出,面色恍白,舌質淡嫩,脈虛弱。
本證的病機:因爲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虛故咳喘無力,氣短懶言,聲音低微,動則尤甚。《景嶽全書》"虛喘者,氣短而不續……虛喘者慌張氣怯,聲低息短,惶惶然若氣欲斷,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勞動則甚,而爲急促似喘,但得引長一息爲快也"。肺合皮毛,主宣發衛氣,肺氣虛則衛氣不固,故自汗。氣虛血不能上榮,故面色恍白,周身乏力,舌脈均屬氣虛之證。
本證的治療原則:補益肺氣。
常用藥物:
補肺藥:黃芪、太子參、黨參、人參、白術。
常用方劑:保元湯加減:黃芪、黨參、炙甘草、肉桂、五味子。
加減法:自汗加浮小麥、麻黃根;易患外感,反複發作者加白術、防風;痰多聲濁者加半夏、茯苓、冬花、桔梗。如心、腎、脾之虛而致肺氣虛者用藥尚須兼固。
(三) 風寒犯肺
風寒犯肺不得宣, 口不甚渴咳稀痰。
頭身酸痛惡寒熱, 脈象浮緊苔白然。
宣肺解表風寒散, 藥用杏蘇散觀全。
[注釋]
風寒犯肺,由于肺氣不宣而影響津液的輸布,故出現口不甚渴,咳嗽吐稀痰或流清涕,頭身酸痛,發熱,惡寒,脈浮緊,苔薄白。治則;宣肺解表,以散風寒。方藥:杏蘇散加味。
[按語]
本證見于現代醫學的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流行性感冒,具備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風寒犯肺,肺失宣發,肅降。津液不能輸布而致。《醫學流源論》謂"凡上偶感風寒,頭痛發熱,咳嗽涕出,俗語稱之傷風"。
本證的臨床表現:咳嗽或氣喘,咯痰稀薄,色白多泡沫,口不渴,伴有鼻流清涕,發熱惡寒,頭痛身酸楚,舌苔薄白,脈浮緊。
本證的病機:風寒犯肺,肺失宣降,故咳嗽,氣喘,肺氣不利,津液不化故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多泡沫。鼻爲肺竅,風寒侵肺故鼻流清涕;寒爲陰邪,易傷陽氣,今風寒外束,毛竅閉塞,衛氣郁閉于內,故惡寒發熱無汗;風寒郁閉太陽經,衛陽之氣失于溫煦,故頭痛,四肢酸楚。舌脈乃爲風寒在表之象。
本證的治療原則:辛溫解表,宣肺化痰。
常用藥物:
溫散宣肺:蘇子、杏仁、麻黃、前胡。
止咳化痰:桔梗、川貝母、紫菀、百部、陳皮、半夏。
常用方劑:杏蘇散加味:杏仁、蘇葉、荊芥、前胡、桔梗、陳皮、甘草、半夏。
加減法:表實者用麻黃湯;表虛者用桂枝湯;兼有痰黃煩躁者用大青龍湯;外感風寒入裏化熱者用麻杏石甘湯。
(四) 風熱犯肺
風熱犯肺風熱感, 風寒郁熱肺失宣。
咳吐痰黃不易咯, 甚則咳吐膿血痰。
舌紅脈數鼻翼煽, 清熱宣肺桑菊散。
[注釋]
風熱犯肺是由于感受風熱之邪,侵犯于肺,或因風寒犯肺,郁久化熱,肺失肅降所致。表現爲:咳嗽,吐黃痰,不易咳出,甚則咳吐膿血,舌質紅,脈浮數,小兒則出現鼻翼煽動。治則:清熱宣肺。方藥可選用桑菊飲加味。
[按語]
本證見于現代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大葉性肺炎的初期或中期,肺膿瘍初期等具備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外感風熱之邪,或因外感風熱之邪入裏化熱,以至肺氣宣降失常所致。
本證的臨床表現:咳嗽,吐黃痰,不易咳出,甚則咳吐膿血痰,味腥臭,一般還伴有咽喉疼痛,鼻流濁涕,口幹欲飲,身熱汗出等證,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重則氣喘,鼻煽,躁動不安。
本證的病機:熱傷于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熱灼津傷則咳痰黃稠;咽紅口幹爲風熱襲表之象;風熱束表,正邪相爭故身熱,邪迫津液外溢則汗出;若熱盛痰結,肺氣閉郁則高熱氣喘,鼻煽,燥擾不安,邪熱傷津液,故痰濁難吐,口幹欲飲。熱傷肺絡,瘀敗爲膿血,則咳吐膿血而腥臭,肺氣不利則胸痛。舌脈乃爲風熱犯肺之證。
本證的治療原則:清宣肺熱,止咳平喘。
常用藥物:
清肺熱藥:黃芩、生石膏、桑白皮、白茅根。
化痰藥:前胡、瓜蒌仁、川貝、大貝母、桔梗、陳皮、竹茹。
止咳平喘藥:麻黃、射幹、杏仁、枇杷葉、白果、馬兜鈴。
常用方劑: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桔梗、連翹、杏仁、前胡、雙花、牛蒡子、甘草。
加減法:肺熱盛者用麻杏石甘湯加減:麻黃、杏仁、石膏、黃芩、桑白皮、連翹、雙花、甘草;肺熱瘀敗而成膿者用千莖葦莖湯加減:蘆根、薏苡仁、桃仁、冬瓜仁、桔梗、魚腥草、雙花。上述三方可隨症加減, 如痰黃加貝母、瓜蒌、海浮石;胸痛加瓜蒌、赤芍藥;咳血者加丹皮、白芨、山栀子;痰多加馬兜鈴、白前;喘者重用蘇子、葶苈子。
(五) 燥熱傷肺
燥熱傷肺耗陰成, 肺氣不宣而發病。
痰粘纏喉咳喘鳴, 咽幹舌紅是傷津。
脈浮而數傷肺陰, 清燥潤肺桑杏生。
[注釋]
由于燥熱傷肺,耗傷肺陰,肺氣不宣,發爲本病。其症見: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纏咽難出, 舌紅少津,口幹咽燥,脈浮數。治則:清燥潤肺。方藥可選用桑杏湯,以生津液。
[按語]
本證見于現代醫學的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具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外感秋燥之邪,或外感風熱,日久傷陰化燥,燥熱之邪最易耗傷陰液,使肺氣不得宣降而發病。《景嶽全書》"夫外感之咳,皆由皮毛而入,蓋皮毛爲肺之合,凡外感侵之,則必先入肺"。
本證的臨床表現: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纏咽難出,鼻燥咽幹,舌尖紅,苔薄白少津,脈浮細而數,常伴有胸痛,或發熱頭痛,周身酸楚等證。
本證的病機:此證多發于秋季,燥熱傷肺,肺津被傷,津少失潤,故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鼻爲肺竅,傷肺則口鼻幹燥。燥邪傷肺,肺氣不利則胸痛。燥邪留戀肌表故見發熱頭痛,周身酸楚,舌脈乃爲燥邪傷津所致。
本證的治療原則:清肺潤燥。
常用藥物:
清肺潤燥藥:沙參、麥冬、天花粉,蘆根、知母。
清肅利肺藥:桑葉、牛蒡子、貝母、瓜蒌、桔梗。
常用方劑:桑杏湯加減:桑葉、杏仁、枇杷葉、連翹、天花粉、沙參、蘆根。
加減法:燥邪傷肺甚者用清燥救肺湯:桑葉、杏仁、枇杷葉、石膏、阿膠、沙參、麥冬、火麻仁;形寒身熱者加荊芥、薄荷、蘇葉。
(六) 痰濁阻肺
痰濁犯肺阻肺氣, 脾虛生痰而成疾。
咳嗽多痰粘白膩, 胸滿嘔惡氣喘急。
苔膩脈滑莫望記, 燥濕化痰二陳需。
[注釋]
痰濁阻肺,主要是痰濁阻于肺氣,其因是由于脾虛生痰所致。其症見:咳嗽痰多,色白而粘,氣喘胸滿,嘔吐惡心,煩燥苔膩脈滑。治則:燥濕化痰。方藥可用二陳湯加味。
[按語]
本證見于現代醫學的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感冒具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由于脾氣不足脾虛生痰。故《醫宗必讀》曰:"脾爲生痰之源,脾土虛濕,清者難升,濁者難降,留滯隔凝而成痰"。或因風寒、風熱犯肺,肺失清肅,津液不輸而聚于肺而成痰,或因腎陽不足使水液泛濫而致痰飲。痰濕阻肺,使肺氣不得宣降而發爲本病。
本證的臨床表現:咳嗽痰多,色白而粘,易咯出,或氣短胸悶而滿,嘔惡,苔膩脈滑。
本證的病機:痰濕阻于肺髒,肺失宣降,故胸滿咳喘。濕濁中阻,胃氣上逆故嘔惡,舌脈乃爲痰濕內阻之證。
本證的治療原則:燥濕化痰。
常用藥物:
健脾燥濕:半夏、茯苓、陳皮、白術。
瀉肺化痰:蘇子、萊菔子、白芥子、葶苈子。
常用方劑:二陳湯合蘇子降氣湯加減:半夏、陳皮、蘇子、厚樸、幹姜、白芥子。
加減法:上方是用于本證偏于寒者。若寒較甚者加細辛、麻黃;偏于熱者用清金化痰湯加減:黃芩、栀子、瓜蒌、橘紅、川貝、葶苈子、冬瓜仁。咳喘痰多之證緩解後,著重要健脾利濕,健脾則疾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