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點的角度來看,OPPO從來都不是一家激進的公司,它決定進入某個領域一定是市場已經清晰可見的時候,而不是貿然進入一片蠻荒之地。
但從産品力的角度來看,OPPO又是一家激進的公司。一旦它想清楚了要進入某個領域,就會拿出一個殺手級的産品,在這一品類市場上確定自己的地位。
就在前幾天,OPPO發布了它的首款智能手表——OPPO Watch。看到這款手表的介紹後懂懂有兩點感受:第一,這塊手表的確是手表界的顔值擔當;第二,OPPO進入這一領域,證明今年智能手表市場與前幾年的意義不同,將發生重大轉折。
5G時代的必爭之地
2014年智能手表開始面世。先是谷歌推出了操作系統Android Wear,隨著安卓陣營的三星、LG、Moto等大廠陸續推出智能手表。而真正引起轟動的,是同一年蘋果發布的Apple Watch,讓智能手表這個産品品類起步即高潮。同時,蘋果Apple Watch也成爲了智能手表的代名詞,安卓陣營沒有“王牌”産品。
但是,很快人們對智能手表的熱情就散去,智能手表頻頻被用戶放在角落裏“吃灰”。2016年,智能手表市場迎來寒冬。根據IDC數據,2016年Q3的全球智能手表銷量同比下降51.6%,Apple Watch銷量同比下滑近72%。
在懂懂看來,那時候相關産業鏈還不夠完備,智能手表的功能也不豐富,除了新鮮感並不能帶給用戶更多實用價值。也就是說,手表作爲單一硬件,受到了各方面條件所限,能夠提供的智能應用少之又少。
手表的智能只有在IoT生態裏與其它産品(特別是智能手機)互聯互通,才能有更好的展現。這也恰好是5G將帶給世界的改變——IoT時代來了。
華爲在這方面入局較早,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其智能手表已經有相當好的市場表現。在2019年11月,小米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塊智能手表。2020年初,作爲全球手機領導廠商之一的OPPO正式入局。一切迹象表明,智能手表將迎來全新的時代。
正如陳明永所說,“萬物互融時代,將不會再有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公司。”此時智能手表的意義已經發生變化,是IoT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硬件産品。
我們注意到,小米從2014年發布了智能手環,但一直是由其生態鏈企業華米來設計、生産,小米運動APP也同時由華米來運營(據協議看數據共享至2020年10月)。而在2019年小米決定進入智能手表的時候,在這個産品品類上則選擇自己操刀,不再與華米合作,並且還做了一個全新的APP——小米穿戴。從小米的這一舉措上也能看出,小米認爲智能手表在IoT戰略中的重要性是之前的智能手環無法比擬的。
沒錯,進入5G時代之後,智能手表的意義已經跟2014年剛剛發布時大不一樣。2014年的智能手表有點兒像2007年的第一代蘋果手機,給人們帶來新奇感,但並沒有帶來使用上的本質變化。直到2012年之後,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成熟,各種應用開始出現在智能手機上,手機也真正成爲將人與移動互聯網連接的入口。而今天再看智能手表對于IoT,已經很像2012年智能手機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意義,成爲IoT重要的入口,將人與IoT連接,並且將帶來不同于前幾年的全新體驗。
從4G到5G,智能手表的意義正在發生變化,隨著華爲、小米、OPPO這些智能手機頭部廠商的入局,行業格局也將發生巨變。作爲IoT的入口,智能手表與智能手機的互通性以及良好的生態支持,將是這一品類未來發展的必備條件,而類似華米這些獨立智能手表廠商的生存空間或將被壓縮,Fitbit被谷歌收購就是鮮活的例子。反觀蘋果、三星、華爲、OPPO和小米之間的競爭,未來也不僅僅是落在産品上,而是會基于智能手表所帶來的不一樣的IoT體驗。
顯然,今年的智能手表市場,站在了一個十字口路。
手機-耳機-手表,OPPO IoT主打“小生態”
2019年是5G元年,變局在這一年已經開始醞釀:頭部廠商開始紛紛發力手機之外的關鍵産品。
“萬物互融時代,將不會再有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公司。”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如是說。于是,我們看到一個正在變身的OPPO。
“5G、AI、雲、大數據等新技術給未來的消費者帶來了一種跨越式的體驗。”OPPO副總裁、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總裁劉波表示,OPPO的判斷是IoT産品將給消費者打造多終端、跨場景的智慧生活,“在這個願景下,我們將布局核心入口。”
什麽是OPPO認定的核心入口呢?“剛需、高頻使用、軟硬服一體化、不可替代。”這是劉波所總結的入口的幾大特征。也正由此,OPPO首先看到的機會就是智能耳機和智能手表。
在劉波看來,可穿戴設備是非常巨大的市場,因爲這類設備有手機無法實現的功能(如監測睡眠、心率等)和場景(如運動),能與手機産生很好的互補性和互動性。隨著智能耳機、智能手表的相繼落地,OPPO的IoT小生態格局悄然形成。
懂懂認爲,OPPO之所以從小生態入手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手機、耳機、手表,都是與人距離最近並且使用時間最長的産品,與人的緊密度更高,在IoT生態布局的初期更爲重要;第二,集中精力打磨産品,爭取發布即能成爲爆品,盡快形成生態效應。
這一次發布的OPPO Watch系列,讓外界再次看到了OPPO勇于探索的強大基因和對産品細膩打磨的耐心。特別是其首次將3D雙曲面柔性屏引入到手表這一品類中,高達72.76%的極高屏占比,將令用戶獲得更沉浸式的體驗。在懂懂看來,這一設計將智能手表行業的顔值拉到了一個新高度。當然,顔值背後更是高難度的設計、研發、生産的過程。
OPPO Watch系列另一個特別值得一提的創新點,是全線搭載了eSIM獨立通信功能。很長時間以來,手表一直是手機的“配角”,而eSIM則讓手表成爲一個主角。
以前手表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用戶可以接聽電話或是接收短信,但連接的距離受限于藍牙,只能是手機的“附庸”。eSIM獨立通信功能,支持一號多終端,則讓手表成爲手機的延伸和補充。比如,以前出門散步的時候,只帶上手表就無法實現手機的通信功能。現在,則可以自由地說走就走,把手機丟在家裏,也不會錯過重要信息和來電。此外,eSIM還支持一號單終端來電轉接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手表與手機不用同一個號碼,可以獨立通話和上網,還可以通過來電轉接功能在手表上接收手機的來電。
eSIM是IoT時代的一個大趨勢,OPPO主動擁抱未來,對于手表設計的初衷就是一個IoT獨立的入口,而不再是手機的配角,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OPPO對智能手表這認知的超前性。
在懂懂看來,OPPO Watch之所以值得用戶期待,是因爲將手機上最好的技術都平移到了這裏。“我們基本上把手機上高科技的能力,都沉澱到了IoT的産品之中,你們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技術轉移。”劉波強調。
小屏商業化體現IoT思維
對于5G的競爭,今天大家看到的是,從手機單一産品到手機、耳機、手表等生態産品的綜合競爭。但在懂懂看來,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在産品層面,更是在服務層面。IoT時代,並不是要把人“分裂”到不同的終端上,而是通過將不同的終端打通向用戶隨時隨地提供其所需的服務。
“我們看到的趨勢是,IoT戰略的背後,本質上是雲端的服務。”劉波表示,“我們的戰略是從硬件再到服務,設備打通、場景打通。”
所以,智能手表這個産品品類,能夠提供獨特價值並且可以把這些價值商業化,是其能夠成爲核心獨立入口的重要標志。這一次在OPPO Watch上,讓我們看到了小屏商業化的端倪。
首先,可以看到OPPO Watch 沒有選擇Wear OS系統,而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了ColorOS Watch,並且內置APP+軟件商店在線下載。因爲具備eSIM獨立通信功能,OPPO Watch上可以實現很多應用,比如說已經內置的QQ音樂,讓用戶不再受網絡限制,隨時想聽就聽、想下就下。OPPO Watch擁有軟件商店和獨立通信功能,以及與手機、耳機打通的底層系統,能給用戶帶來更豐富的體驗,同時也增加了應用的新的價值。
其次,進入到IoT時代,人與數據是融爲一體的,每個人得到的服務也將是個性化的。智能手表這塊小屏,必將衍生出更多的新應用。根據手表的特質,劉波認爲可以聚焦于運動場景、健康場景、消費場景、支付場景,這些領域會有更多的機會。
比如這次OPPO Watch系列最吸引懂懂的就是“5分鍾輕松健身“。其實,在每一位用戶心裏都有著對健康的渴望,只是堅持健身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而OPPO Watch系列通過5分鍾輕松健身降低了門坎,讓每個人都能無限接近健康的目標。
除此以外,OPPO Watch系列還提供了8種運動模式,包括體能跑步、5公裏輕松跑、5分鍾輕松健身、減脂跑步、戶外健走、戶外騎行、遊泳、訓練助手(含瑜伽和健身)。未來根據每個人的大數據信息,還能有更多的應用出現。劉波透露,OPPO Watch在算法上由國家體育總局科學研究所提供了數據支持,未來還有可能與醫院、高校等醫療及科研機構展開深度合作。
從OPPO Watch搭載的 HeyTap健康APP可以看出,這是OPPO在健康數據服務上的重要布局,體現出OPPO穿戴設備在服務層面已經想得比較深遠,也爲將來的商業模式打下了基底。
總體來看,OPPO Watch系列的發布,一方面是完成了IoT小生態布局,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OPPO對于IoT的深層思考。
【結束語】
懂懂認爲,此時入局智能手表市場的OPPO Watch有望成爲品類殺手,原因有三點:第一是極具産品力的産品,不僅將很多手機的高科技平移到手表中,還有一些品類的突破性創新;第二是OPPO戰略聚焦,小生態的路徑選擇,讓用戶真正看到IoT的價值;第三是從産品特性可以看到OPPO對于小屏商業化以及IoT的整體思考,將手表的價值潛力挖掘到最大。
從手機到耳機再到手表,OPPO已經不是一家純粹的手機廠商。耳機和手表只是開始,未來幾年,我們還將看到OPPO更多的變化。
—————————————————————————————————
微信關注公衆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爲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曆,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衆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