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在洞朗地區的邊境對峙,已經一個多月了,儘管中國發出了”界線即是底線”的通牒式警告,但印軍沒有絲毫撤兵的意思,這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雖然不少國人都會煞有介事地在”強國論壇”或者微信朋友圈”抗印”,但多數國人並不認為這次邊境對峙是什麼大的威脅,這源於我們宣傳上一直以來對印度的刻意忽視、矮化與貶損,以及對55年前(1962年)那場規模不大的邊境戰爭細節的選擇性記憶。
中印邊境對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們習慣於認為這個超過13億人口、近300萬平方公里土地、擁有5艘航母並完全控制印度洋中國石油生命線,堪稱龐然大物的鄰居,只是一個不可能構成任何威脅的弱國……
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印度國防部長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義,也少有人產生哪怕絲毫的疑惑:既是泥足巨人,焉何有如此膽量,明目張膽越界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家邊界,月余而不撤?
1
本次中印衝突的核心原因
雙方對峙從6月16日開始,中方使用推土機拆掉了印度之前設立的碉堡。有些人不知道事件經過是什麼,就在網上跟著瞎嚷嚷開打。
中國在中方固有領土原為不丹控制的洞朗地區修路,修路目標是2014年建立的蔗草場哨所,一旦修通,將能夠實際控制該地區,改變以前不丹控制的局面。
而洞朗地區距離印度西里古里走廊只有幾十公里,如果洞朗被中國控制,印度在東北邦的駐軍將面臨戰略上的合圍局面。
這是印度無法容忍的根本原因。所以這次到底是誰的原因引起就不言而喻,中國的應對很大程度上是劇本內的預案。
畢竟不說其他地區,光是洞朗地區和印度的大規模衝突也不是第一次(比如1994年中印在洞朗地區有過一次小規模的衝突),印度的反應基本是可以預料的。
為什麼這次工程惹得印度那麼大的反映,大家只要一看地圖就知道,中國這次修的公里工程,就是戰略挺進,可能是對印度的前幾次小動作的回應,可以是說這次的動作就是肢解東印度尖刀,一旦中國動手,就有截斷印度和東印度的聯繫肢解印度的可能。這也是印度越界的根本原因。
既然印度越界阻撓工程,就說明工程的必要性,所以現在不是動手的時候,對抗中我們的工程沒停,一旦工程完工,成了事實,就是中國清算的時候。
耍流氓還是要有流氓的手段。
2
局部戰爭解放軍處境將異常艱難
目前就單純兵力來說,我們並不占優。中國的亞東是插入錫金和不丹的尖刀,是個狹長的半島狀國土,三面都是印軍控制的錫金和不丹國土。這裡解放軍駐軍兵力遠遠不足。
很多網友們不懂,只會喊打,以為他們喊幾句口號就能嚇住印度人,卻不知國與國的關係是靠實力為後盾。中國武裝力量在亞東處於劣勢,真打起來並沒有勝算。
當年對印自衛還擊戰,解放軍投入的兵力接近印軍,才有實力能擊潰1962年的印軍。現在沒做好戰爭的準備,亞東沒有足夠的兵力、裝備,沒有足夠的後勤保障,更不能隨便發動戰爭。一線簡編的邊防團兵力少,缺乏重裝備,戰爭爆發能抗擊當面二十倍兵力的印軍。就算是西藏軍區調來部分機動兵力,位於山下調動部隊、補給更方便的印度人就會站來那裡什麼都不做?
1962年對印自衛還擊戰,中國己準備了十幾年,十幾年運輸上去的物資儲備,13000名解放軍打了一個星期把物資儲備全部打光。後面是動員藏區的人民用耗牛往前沿送補給,用肩挑背扛往前沿送補給。
新疆軍區反擊班公湖地區,因補給困難,一萬多參戰部隊只在前沿保留了精幹的一千多人參戰,其餘一萬多人幾乎用於維持後勤補給,前線養不起那麼多人。
不講解放軍的補給標準,跟解放軍差不多編制和裝備的俄羅斯軍隊,一個摩步師作戰一天需要1200噸的補給物資,大家說說,這1200噸物資從成都平原、從西寧運到亞東要多少開支,一個軍作戰一年要多少開支。
印度在錫亞琴冰川上有3個哨所,這3個雪山哨所每年花印度2億美元的駐軍和補給開支,與巴基斯坦在錫亞琴冰川持續衝突印軍己付出了兩萬多人的巨大傷亡代價!
3
對中國而言最糟糕的還是全面戰爭
當然,民間乃至高層應該都對此心知肚明: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能訴諸戰爭,雙方手中都有對方忌憚的”器”。一旦爆發戰爭,對雙方的代價都很沉重。
而這次邊境對峙,之所以國內社會反響更大,原因不難猜測:當下,印度貌似在崛起,而中國經過30年的經濟奇蹟之後,處在一個誰也沒把握說清的”轉型”地帶–用不少人的通俗解釋,此次轉型,成則歐美,敗則拉美。
這樣此下彼上的大背景,加重了我們的焦慮感。
4
真正要擔憂的是印度成功的經濟改革
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是:假如,假如印度真的會是我們的潛在競爭對手乃至現實威脅,那麼,我們真正應該忌憚的,到底是什麼。
我的答案很簡單:印度真正的威脅,絕不是來自它陳兵超過20萬的山地師,而是它持續的,顛覆式的經濟改革–兩國相爭,比拼的核心,還是背後的經濟實力。
打仗需要錢。朝鮮再怎麼折騰,再怎麼叫囂,也只是一個跳樑小丑,不會有人把它視為正兒八經的威脅,原因很簡單:它的家底,甚至都支撐不了哪怕一場最小規模的常規戰爭。
印度不同,尤其是在”印度的鄧小平”–莫迪上台後,其大力度、且切中肯綮的大力度經濟改革,正在讓這個國家的經濟持續高速壯大,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持續。
近期最大的兩個動作,一是廢鈔,二是全國稅制統一改革–都堪稱絕對的大手筆,難度與力度絕不亞於中國當年的改革開放,也必將對印度成為一個真正”大國”奠定堅實基礎。
反觀我們,依然在經濟體制改革上逡巡徘徊,某些方面甚至南轅北轍–這,才是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的威脅。
我們習慣於把任何對手向我們期望的方向去想像和理解:要麼很蠢,要麼很弱。我們往往要到真正交手的時候,才發現痛悟”知己知彼”有多重要!
印度和中國在過去十幾年同為亞洲發展迅速的新興經濟體,但路線大相逕庭。
真相是:目前印度經濟領先中國已經太多!
1. 經濟增速世界領先:全球自07年底爆發次貸危機經濟滑坡以來,復甦一直緩慢,而中國與印度的GDP增長率遠高於美歐的增長率。而印度的經濟增速,雖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後有所回落,但從趨勢上來看,自2015年起已經追上中國。
2.金磚五國中貨幣最為堅挺:2015年以來,金磚五國面對強勢的美元政策,貨幣紛紛貶值。2015年至2017年6月29日,印度盧比相對美元僅貶值2%,是金磚國家中貶值幅度最小的一個,巴西雷亞爾對美元貶值24%,南非蘭特貶值12%,人民幣貶值11%,俄羅斯盧布貶值6%。貨幣堅挺背後意味著什麼,相信不用解釋了。
3.金磚國家中股票市場表現最佳:印度的股價指數自2013年以來上漲了59%,保持了穩定上漲的勢頭,2016年以來也是金磚國家中表現最好的。
印度其實一直都是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個巨大陰影:儘管我們的經濟實力遠超對方,但也只是過去30年。從建國起步算,我們的狀況並不比印度好,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全球政治地位上。事實上,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印度都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國家。放眼亞太,無論從人口數量、國土面積,還是地理位置(扼整個印度洋,同時可以輕鬆鉗制南海,這也是中國要建瓜達爾港的原因),印度都是最可能對我們構成實質競爭,乃至威脅的鄰居。
印度國防部長稱,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他的邏輯其實是非常簡單清晰的,印度非62年的印度,是因為中國也非62年的中國。1962年的中國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經濟體,對外沒有任何依賴性,打爛了也沒關係。但現如今的中國完全不同,貿易通道、能源運輸50%以上需要經過印度洋。一旦中印陸上開戰,印度有能力在一個小時內切斷中國的主要能源通道和外貿通道。
但從這次國內媒體乃至網絡對印度的激憤乃至超乎正常的蔑視之詞,不難看出,其實我們對這個在臥榻之側都能感受到對方呼吸的鄰居是越來越心存忌憚的。
4. 外資加速流入印度:據世界銀行數據,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已展現出迅速增長的勢頭。此次GST稅改將解決過去令外商十分頭痛的錯綜複雜的稅制,更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外資投資印度的熱情。
5.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莫迪政府上台後大力加大基礎建設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港口、光纖網絡等領域。印度財政支出中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占比大幅提升。印度2016年財政支出預算中,基建支出占比將提升至 39.64%。落後的基礎設施一直是印度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清掃了這個障礙,將能創造一個人人渴望的投資環境。
7. 統一國內市場:這也是莫迪去年與今年兩次”大手筆”改革帶來的意義最深遠的作用。過去印度經濟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便是它的國內市場支離破碎,不同地區各自為政,國內的貿易流通受阻滯,消費力被嚴重抑制。 6. 推動製造業全面崛起:印度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工業較為落後。但在全球製造業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於勞動力供給充分,工資低廉等條件,具有成本優勢。GST稅制改革也將使得企業稅負、運輸和庫存成本降低,商品流通更容易。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措施,奠定了中國兩千年的大一統局面的基礎,而如今印度莫迪以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將國內市場統一了起來,其歷史意義絲毫不亞於此。
5
夜郎自大和好戰鬥勇貽害無窮
如果大規模攻擊印度縱深戰略目標,則不但會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做出強烈譴責與制裁,而且印度海軍必定封鎖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印度洋通道,不但可以輕易切斷中國超過70%的進口石油供應,而且會導致60%以上的對外貨物貿易中斷。這是中國經濟和社會正常運轉不可承受之重。
有中國媒體宣稱,只要印度膽敢切斷中國印度洋對外通道,中國就將切斷日本經南海的貿易通道。先不說被印度卡住喉嚨就報復日本的正當性,單純從軍事上講,這種想法就無異於自殺。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目前得到了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大力響應,只要中印發生大規模戰爭,南海國際貿易通道絕對不是控制在中國海軍手中,而是被美、日、澳聯軍所控制,且歐洲和東南亞各國還會為美國護航行動出錢出力。
事實上,在二戰後的歷次代理人戰爭中,前蘇聯、華約集團和現在的俄羅斯,從來就是美國和北約的手下敗將–惟一的例外是越南內戰,美國敗退也不是軍事失利,而是受制於美國國內強大的反戰政治運動–事實證明,美國人民做了正確的選擇,幾十年後越南又重新投入了美國的懷抱;相反,出人出力幫助越南打跑了美國,順帶奉送了大片領土、領海的中國,如今反而成了越南的敵人。
歸結為一句話:中印局部邊界戰爭,中方並無1962年那樣的必勝把握;大規模軍事衝突,則中國面臨印度洋貿易通道被印度海軍切斷,經濟活動全面停滯的巨大風險。且一旦開戰,中國除了四面楚歌,找不到一個可以依賴的盟友。
台媒警告印度:中印若開戰 印絕對要付出極大代價
印度部隊非法越界中國洞朗地區,中印部隊對峙已經超過一個月。中方已多次強硬表態稱,印方需立即無條件撤走軍隊,外交談判的前提是印度必須先撤兵。近日,台灣媒體也多次發聲,警告印度”儘快撤回”。
台灣《中時電子報》7月30日刊文稱,印度當局必須理解,大陸絕對不可能對任何一寸領土讓步,印方需自行退出邊界,才能避免輕率小錯造成大災禍。大陸扞衛領主的決心宛如鋼鐵,不對外挑釁,但也絕不畏戰。
”印度非法越界是侵略行為”
報道稱,這次中印雙方的衝突事件,印方之錯昭然可見。洞朗地區領土主權屬於中國毫無疑義,也一直在中國大陸的有效管轄之下。
洞朗既是中國領土,大陸要在此區進行公路建設,便利運輸以助民生,理所當然,輪不到外國來說三道四,作為局外人的印度出兵阻撓更是師出無名。
中印邊界錫金段早在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即已明確劃定,印度政府也多次以書面形式予以確認,如今印度邊境部隊人員及戰車越過邊界,入侵中國領土,惡意阻撓公路建設工程,至今不肯退出,是公然破壞國際條約、違背國際法的侵略行為,不要說中國大陸絕不會容忍,國際社會也不可能接受。
坦白來說,印度越界入侵洞朗高原,明面是替不丹出頭,背後真正原由,是忌憚近年來中國大陸日益強大,恢宏的”一帶一路”倡議更將大幅強化國際合作、提升大陸的影響力及國際地位,印度追趕不上又應對無策。
印度採取了莽撞短視之舉,”妄想以衝突對峙為自己製造談判籌碼,好憑空撈到點好處。但是,印度這招失算了”。大陸扞衛領主的決心宛如鋼鐵,不對外挑釁,但也絕不畏戰。
以退兵作為交換籌碼?
對於印軍非法越界,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外交國務部長V.K.辛格於當地時間周四(26日)在一份答辯書中寫道,印度政府正致力於找出當事國都能接受的友好方式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即使中印要進行外交談判,退兵也是談判的前提,而不是交換條件;印度想談,也得退出邊界了再來談”。 台媒稱,一個多月來,印度要求進行外交談判,儼然企圖以退兵作為交換籌碼。但中方自始至終只有一個立場,就是印度必須無條件退出中國領土,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也明確指出,中方絕不會在主權問題上做任何妥協,此次事件責任完全在印方,敦促印方認清形勢,儘快採取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若開戰,印度付出代價更大
台媒指出,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時至今日,印度雖然積極強化邊境戰力及武器設備,但人民解放軍的戰力與武器提升得更多。
對於抵抗侵略保衛國土,中方絕對有足夠的實力與意志,只看印度何時認清現實自行撤退;因為雙方果若引爆戰火,最後印度付出的代價絕對要高得多,莫迪政府恐怕也將面臨難測的政治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