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彈道導彈作爲三位一體核反擊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自身超強的射程和強大的破壞力,成爲了各國都爭相研究的國之重器。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洲際導彈體型巨大、不利隱藏的短板也逐漸暴露出來,參考現海基和陸基兩種核反擊模式,海基核潛艇的生存能力非常強悍,是最爲重要的反擊平台,但是研制門檻高,技術難度大,而傳統陸基發射井的模式在現在發現即摧毀的戰爭中,反擊效果也並不理想,此時,如何找到一種更加便捷、更加隱蔽的反擊模式就成了擺在各國面前的一道難題。
俄羅斯率先在這一領域發現了更好的反擊模式,那就是鐵路發射平台,與公路發射平台相比,從機動性能來講,根本不受道路的影響,無論那個鐵路它都可以跑。在速度上也不受限制,基本可以跑出100公裏/小時以上的速度來,轉移起來特別快。而在載重量方面,鐵路導彈列車,其載重量遠遠超過公路機動列車。原來SS-24全量達到104噸,俄羅斯新一代鐵路機動導彈列車上攜帶的導彈是從白楊M改進而來,整體重量也在100噸左右,這樣的重量也不是輪式發射車輛可以相媲美的,並且導彈列車更可以隱藏在專用的隧道和山體內,反偵察和抗打擊能力也很不錯。
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鐵路武器系統讓整個西方世界都感到了震驚,尤其美國更是談之色變。在美國人看來,這些神秘的導彈列車有著不亞于彈道導彈的強大威懾力,甚至將其稱爲“末日列車”。而這些導彈列車在經過嚴密的僞裝後與民用列車幾乎沒有什麽兩樣。對于美國情報機構來說,一旦出現核危機,要想從數千輛普通貨運列車中,
判斷哪些列車上裝載有隨時可以進行致命打擊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讓人頭疼的是,針對各國境內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爲導彈列車提供了廣闊的機動空間。通常情況下,一列導彈列車一晝夜的機動距離可達1000公裏,要想始終保持對這列火車的跟蹤監視,就必須同時動用300顆左右的偵察衛星,而這顯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在俄羅斯之後,中國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組建自己的“末日列車”,憑借著廣闊的疆域和漫長的鐵路總裏程,中國的東風導彈列車將難以被敵人發現,而這也成爲了火箭軍手中守護祖國的重要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