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是這樣刻畫十二阿哥永璂的:他是青櫻與弘曆的獨子,弘曆最愛青櫻,對待十二的感情也就有更濃的父慈。永璂不算天資聰穎,因爲在同樣的年齡,永琪表現出更優的心智,但永璂仁厚,誠實且善良。如懿的遭遇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孩子,而父母之愛使他沒有跌入深淵。當一切真相大白,弘曆知道如懿的用心,爲不讓十二背負太多,最終放棄令其繼位,而是保障他的榮華一生。
但影視終歸是影視,曆史中的永璂令人同情。
乾隆十七年,十二阿哥出生的天時地利人和:母親早已經貴爲皇後,與皇帝的感情正濃。通過乾隆一貫的作風,我們可以知道,他非常重視嫡子,所以永璂的到來令他非常開心,不僅當即作詩、賞賜,還取了一個深意的名字:璂,皮具之間的玉器,明代《諸司職掌》更是直接用來形容皇帝帽子上的玉。
十二阿哥稍微長大一點,就被配了一個師傅,著名儒學大家錢大昕。錢大昕和紀曉岚有著“南錢北紀”之名,所以這麽看,到這時乾隆對待這位嫡子還是非常上心的。錢大昕有一句描述值得關注,他說十二阿哥“天資淳粹,至性過人”,雖說有誇張之嫌,不可否認亦是可塑之才。
錢大昕
毫無疑問,一切變故發生在“如懿”不廢而廢之後。讓我們看看這件事對十二阿哥的影響有多麽大:
乾隆三十五年,永璂已經18歲,這才與博爾濟吉特氏成婚。相比之下,五阿哥永琪在17歲的時候第一個孩子都出生了,顯然他成家的年紀有點晚。爲何會拉晚呢?原來四年之前,繼後去世,我們有理由懷疑十二進行了三年的服喪。換言之,那拉皇後到死都沒有見到自己的孩子成婚!不知道算不算一個人生的遺憾?
古人成家,也就意味著獨立生活,放到皇室子孫,則會封爵、開府。但是經過考察,永璂生前並沒有被封任何爵位,他身上的“多羅貝勒”還是嘉慶追封。著名學者董保光猜測,十二連府邸都沒有,所謂的“永璂府”舊業主也是其後人。
成年以後的永璂,放在衆多阿哥之中再也沒有昔日的光環,他的母親被消滅掉一切存在過的痕迹,宮中上下哪裏還有人敢提及他是當朝嫡子呢?
再看看他接到的差事吧:沒有領軍打仗(參考康熙時期十四阿哥,另外乾隆朝的對外戰爭很多),更沒有進入核心機構參政議政。而是被父親指派了去編書……編完後父親還不滿意,說“有眉目不清”,責令改正。改正完皇帝說了一句“辛苦了”,兒子感激涕零,這種小心翼翼,已經沒有父子的感覺了。
永璂死的非常早,1776年時24歲都不到,不知道是不是在家庭突然遭遇變故以後影響了心情與身體,頗有點不得志郁郁而終的樣子。回顧電視劇中如懿的願望是兒子安穩幸福的活著,盡輔佐之力即可,而現實中,他連個閑散王爺都不是。
永璂活著的時候沒有兒子(一是死的太早了,二是成家晚,妻妾少),按照清朝的慣例,是不希望某一支血脈絕後的,每每這時都會過繼一個愛新覺羅的子孫。說來也有去,永璂的繼子你猜是誰?淑嘉皇貴妃的孫子綿偲。
這綿偲非常爭氣, 長大以後文采與武功都出類拔萃。嘉慶登基後,辦掉前朝的貪官汙吏,同時也樹立不少自己的親信,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綿偲就是嘉慶的臣。嘉慶四年,他被封頭等鎮國將軍(同一年,永璂被追封貝勒,可見並不是皇帝念及手足親情,是沾了兒子的光);六年被封鎮國公;十年,加恩乾清門行走;到了嘉慶二十五年就能管理鑲紅旗了。
通過這件事,人們深刻地了解到什麽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那麽落魄的一個人,其家族說起也就起來了。綿偲直到道光二十八年才去世,享年73歲,他活著的時候,把永璂被迫失去的,都以軍功、政績的方式贏了回來,還被賞賜穿戴團龍補服,風光無限。
後記:
1,本文參考資料《清史稿》
2,《如懿傳》整體的脈絡還是在體現皇帝與如懿有“情”,因爲有情,所以會虐。而曆史裏面這兩人未必有愛情,可能最後留下來的只是憎恨,那麽延續到十二阿哥身上就只剩下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