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大意是親人是上天的恩賜,話雖這麽說,但有時候現實未必如想象般那樣美好。因爲對于那些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路人,我們可以敬而遠之,但如果這個不斷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人是自己的親人,甚至是至親,那就是一場災難了。
我的父親便是這樣一個將數落和嘲諷挂在嘴邊的人,不僅在單位喜歡嘲諷同事,回到家裏也會對別人犯得小錯大肆嘲笑一番,並且次次都要加上一句:“你這個人可真行!”聽起來就好比王者榮耀中自己不小心失誤了一下,隊友馬上來了一句:“幹得漂亮!”
我還記得小時候自己喜歡集郵,于是經常拿郵票出來觀賞,一次被父親撞見,便劈頭蓋臉的數落了一頓,因爲按照他的理解,郵票就應該放床底藏著,一輩子看一兩次就可以了,看的次數多了看壞了咋辦?當然這還不是最令然尴尬的,這件事沒多久,我們一家就到一位遠方親戚家中做客,正好這位親戚也是位集郵愛好者,並且頗爲資深。
這時候父親做了一件讓我更加無法理解的事情,他竟然將之前訓我的事情原封不動的講給了那位親戚聽,借此展現自己的兒子是多麽的無知,自己教子是多麽的有方。我真的很難理解一位父親竟然會在外人面前,通過貶損自己的兒子來樹立自己所謂的威信。但父親或許忘了一句古話,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反過來亦然,在貶損至親的同時,你在聽者耳中的形象只會隨之減分。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也成爲我和父親隔閡的重要原因,那段時間還曾看到魯迅在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中說過的一句話:
最無能的人,也總可以生幾個孩子來顯示權威,不至于淪落到絕望的谷。
這句話或許十分能代表青春叛逆期時我對父親的感受,然而,萬事因果都有其源頭,一個將數落和嘲諷挂在嘴邊的父親,他的童年又會是怎樣的呢?
直到工作好幾年後,在與父親的一次閑聊中我才只言片語中了解到,我那位從未見面的爺爺,在父親的童年時期是怎樣對待他。當時的父親才七八歲,私下和幾位玩伴去村子附近的林場偷了幾個樹墩,不巧正好被管事的大爺抓了個現行。于是這位守林人便當著很多人的面前,開始數落包括父親在內的幾個孩子如何如何,話自然十分難聽。
而此時的爺爺,竟然就靜靜站在不遠處,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辱罵,竟然一言不發,等到父親回到家,迎來的是爺爺狠狠地一頓揍,或許在爺爺眼裏,父親成爲了自己的恥辱,但卻絲毫沒有反省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這個結果,更完全無視了自尊心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管中窺豹,可以想象父親在村裏人和父親看不起的目光中,該是多麽的自卑。
自卑是一種很負能量的情緒,一旦在內心中過多的積累,從量變升級爲質變,變會對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爲産生極大的影響。有意思的是,同樣是過度自卑引起的,卻能夠産生兩種完全相反的表現,一種往往是極度的自我否定(較好辨識),另一種則是極度的對他人的否定,我的父親便是屬于後者。
出于內心的極度自卑,他必須無時無刻的從周圍人身上找出缺點,或是犯得小錯誤,進而毫不遮掩的大肆嘲笑,通過貶低別人來構築自己心靈的防護牆,此時他們的潛意識似乎在說:
“看看,他們也不怎麽樣!”
“原來他們鬥不過如此。”
…………
但這就好比一個受了詛咒的惡性循環,那些被父親嘲笑的的周圍人,同樣會用嘲笑的方式來回敬父親,于是在父親大半生的回憶中,都是生活在嘲笑和看不起的環境中,按照父親自己的解釋,這是因爲大家看不起他沒上過學,不識字。但對于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小學畢業的都算“高學曆”了,不識字的更是占了大多數,爲何受到嘲笑的偏偏是父親一個人呢?對于這點父親從未想過,更沒有反思過。
同時可以用“以牙還牙”的方式來回敬父親,但作爲家人往往就不得不照度父親的身份,于是在家裏成了父親嘲笑人的樂土。母親原本是十裏八鄉的美人,還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差點上了大學的高材生,人也是多才多藝,但幾十年下來,在父親無時無刻的嘲笑聲中,成了一個目光閃爍,患得患失的可憐婦人,甚至連弄丟了鑰匙這種任何人都會出現的失誤,都當成了天大的錯,嚇得好幾天提心吊膽,用母親的話就是:
“千萬別讓你爸知道,不然又該說我了……”
是的,父親的數落和嘲諷是極爲露骨的,就連丟了鑰匙這種小事,都會上升到你這個人有問題的高度,最後還回家一句:
“你這個人可真行!”
這僅僅是嘲諷的第一次,按照常理當母親犯了類似的錯,父親會翻曆史般炫耀自己的好記性,將母親曾經的失誤一一例數一遍(買菜弄丟了一袋,洗衣服忘了晾曬等等),然後在日後的生活中想起來就調侃一下,並樂此不疲。在我的印象裏,父親從來沒有誇過人,而且是任何人!他幾乎帶了一雙有色眼鏡,將周圍人所有的優點完全過濾掉,貌似只有他們的缺點才符合父親的口味。
如果母親的性格和父親類似,或者是也學著父親那樣回敬對方,那麽這或許還會成爲一個良性循環,這也是所謂的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吵吵鬧鬧過一輩子的由來。但不知道到時父親的幸運還是母親的悲哀,母親的性格兼具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大部分美德。
母親是高材生,父親則是文盲,爲了照顧父親的自尊心,母親從結婚那天起對此只字不提,而且還處處爲父親遮掩,照顧他的感受。面對父親的數落和嘲諷,母親更是處于上面的初心,不曾會怼半句,都硬生生的將這些負能量承接了下來,這也注定了母親一生的悲劇。
如果母親嫁給了一個與她性格相近的人,或許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而不會到後來成爲一個患得患失的可憐婦人。所以說網上所謂的戀愛對象需要性格互補,其實就是一種“毒雞湯”,按照這個邏輯一個愛發脾氣就要找一個受氣的嗎?所謂愛情不就是相知相愛嗎?性格都迥異,怎麽又能指望對方弄夠真正懂你呢?這不是在戀愛之初就挖了一個天大的性格鴻溝嗎?
回到正題,那些打著爲你好的名義,對你的優點和長處視若無睹,卻唯獨對你犯的小錯如獲至寶般拿捏在手,進而對你的人格無情鞭撻的人,是可怕的人,如果是路人記得要離得越遠越好,如果是戀人,你就要慎重考慮彼此間關系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了,如果是親人,就盡量少見面吧,除非你積累了一定的樂觀正能量,來抵消這一次的負面垃圾。
再或者,幹脆怼過去,別客氣,也別留面子。
【關于情感,答案早已深藏于心間,我是問心一箋】
作者:問心一箋
原創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