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俄羅斯,很多人腦海裏蹦出的第一個形容詞是“戰鬥民族”,伏特加和棕熊也佐證了俄羅斯的硬核氣質。
俄羅斯的曆史也頗爲硬核,沙俄時期的俄國,出現過不少女帝。其中一位女帝,名叫葉卡捷琳娜,她出身于德國貴族家庭,卻成爲了俄羅斯曆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爲大帝的女沙皇。
這位傳奇女性,還是普京的偶像,甚至把他的一個女兒都取名爲葉卡捷琳娜。
少女情懷
盡管國內對俄羅斯影視的關注不多,俄羅斯人的超高審美水准在國內還是有口皆碑的。
葉卡捷琳娜二世,又稱凱瑟琳大帝,她的個人傳記電視劇《葉卡捷琳娜大帝》將俄式美學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季于2014年開播,豆瓣分至今穩居8.5分,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每一幀畫面,從構圖到配色都精致得令人歎服。攝制團隊善用柔光手法,將人物的皮膚拍得細膩如雪,再加上靠近北極圈的俄羅斯演員本身的一等白皮膚,畫面充滿了高級磨皮質感,卻不會因此失真。
環境光基本采用高亮度的面光,明朗的光線從正面打過來,人物輪廓幹淨純粹,環境也因打光而顯得一塵不染。畢竟皇宮這樣的場景,本來就不需要太多的煙火氣息。
人物服裝的材質不用多說,即便是再外行的觀衆,僅靠肉眼也可感知到,服化道簡直是博物館級別的,華貴、氣派、複原,細摳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會感到超脫時代。
除此之外,在畫面的色彩配置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葉卡捷琳娜大帝》畫面之所以幹淨、賞心悅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該片畫面的色彩搭配頗爲協調。
常使用大塊幹淨的色塊,比如人物佩戴的帽冠,幹淨的黑白色塊,服裝則是大塊的綠色。雖然服裝和道具在細節方面會有一些細致繁複的花紋和勾邊,但是顔色在整體上仍然是十分統一的。
每個人物身上所穿的顔色都具有高度自律性,如此設置,使得電視劇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美得仿佛像一幅油畫。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藝術審美無可指摘,高分評價是最好的證明。相較之下,劇情方面的設置顯得遜色了許多。
在第一季裏,有關權謀、鬥爭的部分,主要在伊麗莎白女皇這裏,主角葉卡捷琳娜都參與度不高。這也許和分季劇情有關,第一季的葉卡捷琳娜還是個充滿愛情幻想的少女,從德國的一個小貴族家庭,遠嫁至歐洲邊緣的俄羅斯。
葉卡捷琳娜當時信心滿滿,說自己要成爲歐洲的女王。這句話,還真是預言得十分准確了。
她懷揣著美好夢想,一心想和自己陌生的未來丈夫相愛,但現實卻是一盆冷水。丈夫不愛她,她也沒能第一眼愛上自己的丈夫。
與此同時,他們還需面對來自伊麗莎白女皇的壓力。女皇需要他們生下一個繼承人,但葉卡捷琳娜始終沒有受孕,于是女皇甯願葉卡捷琳娜和侍衛生一個孩子,女皇只是需要一個繼承人。
葉卡捷琳娜在女皇的命令顯得十分軟弱,熒幕形象十分地傻白甜,許多觀衆因此認爲,這是該劇的一大敗筆。
事實上,葉卡捷琳娜的真實人生,遠比電視劇展現得要精彩紛呈。
一代女帝
葉卡捷琳娜大帝原本叫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斯德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被伊丽莎白女皇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曆史上總共只有兩位皇帝被稱爲大帝,一位是俄羅斯帝國的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位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但年輕時的她,只是德國普魯士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國中的公主。誰也沒想到,這個少女以後會讓整個歐洲顫抖。
歐洲各國皇室之間素來有聯姻的傳統,皇族之間的親戚關系也錯綜複雜。葉卡捷琳娜的遠房表哥,是俄羅斯彼得一世的外孫,因此被選爲俄羅斯皇權繼承人。
因此,在爲彼得三世選擇未婚妻時,葉卡捷琳娜的遠房表妹身份派上了用場。她和母親曆經艱辛到達俄羅斯,遠房表哥彼得卻直截了當告訴她,他愛上了伊麗莎白女皇的侍女,娶她不過是因爲命令。
那時年輕的索菲娅公主明白,要想站俄羅斯站穩腳跟,只能靠自己,成爲一個真正的俄羅斯人。她主動學習俄語,了解俄羅斯,融入俄羅斯。不過俄羅斯的冬天實在太冷,她染上了病,一度情況危急,衆人甚至商量著爲她辦理後事。
這時,她要求見教她東正教禮儀的老神父。這一舉動極大地博得了俄羅斯東正教徒們,她得以留在俄羅斯皇宮。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皈依東正教,改爲俄式名葉卡捷琳娜。婚後的葉卡捷琳娜十分痛苦,因爲丈夫並不愛她,在這五年婚姻中,葉卡捷琳娜始終是處女。
她幽居深宮,靠閱讀消磨時間。也是在這時,葉卡捷琳娜開始對政治哲學類的書籍感興趣,此後也陸續有了自己情人。
女帝找情人,仿佛是俄羅斯皇室不成文的傳統。謝爾蓋·萨尔特科夫,公认的俄罗斯宫廷美男子,在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情人前,还有过一段传说。
當時有傳聞說,伊麗莎白女皇也對這位美男子有寵意,但是薩爾特科夫選擇了葉卡捷琳娜,導致伊麗莎白女皇震怒。
這位美男子還因此去鄉村躲避了一段時間。
後來,在伊麗莎白女皇的命令下,葉卡捷琳娜生下皇孫保羅,生活卻並未因此改善。
孩子生下以後,周圍所有的人都圍著保羅打轉,沒有人照料她。生産後的她,等了三個小時,獨自走回自己的房間。
葉卡捷琳娜和皇儲彼得各有情人,彼此互不幹擾相安無事。但她生下第二個孩子後,皇儲彼得卻公開嘲諷:“不知道葉卡捷琳娜是怎麽懷孕的,不知道這個女兒是誰的。”
葉卡捷琳娜的轉變大約從這時開始,她深知二人之間虛假的和諧已經岌岌可危。她開始尋求政治支持,謀劃著在伊麗莎白女皇離去後登上皇位。
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前夕,葉卡捷琳娜和彼得的敵對關系已經公開化。彼得繼位後,葉卡捷琳娜和新的情人生下了孩子,幾日後彼得才得知消息。
這件事令二人的關系徹底割裂,也促使了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
葉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變是由近衛軍和心腹近臣策劃推動的,政變之際即未遭到阻力,登基之後更被廣爲認可。
她成爲帝國曆史上第四位女帝,在俄羅斯危機四伏時接手,施政改革,將俄羅斯打造成一個軍事強權國家。
在她執政的34年期間,葉卡捷琳娜不斷地擴張著俄羅斯的版圖。兩度大舉陳兵土耳其,與丹麥結盟,拉攏英國,孤立瑞典,與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將克裏米亞半島和黑海沿岸納入俄帝國版圖,使俄國成爲當時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國。
除此之外,她還在俄羅斯建了歐洲最早的貴族女子學校,使俄羅斯女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當時的歐洲,因她刮起了葉卡捷琳娜熱,以至于在巴黎,人們更喜歡用俄國的名稱給店鋪起名,俄國的某些風俗也成了法國貴族們樂意仿效的時尚。
也難怪葉卡捷琳娜大帝會說出那句振聾發聩的名言:“假如我能夠活到兩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足下!”
結語
有關葉卡捷琳娜的討論,總逃不過她的衆多情人、珠寶藏品、奢靡生活。
但是在哲學和藝術方面,葉卡捷琳娜比西方任何一位君主都要慷慨。
她在狄德羅最需要幫助時施以援手,被狄更斯成爲歐洲上空最閃耀的明星,奪得無數啓蒙運動思想家的崇拜,爲俄羅斯文化帶來了黃金時代。
所以無論身處哪個時代,人只要看清了自己所處的情況,認准了自己的定位,想要成一番事業,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