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互聯網保險異軍突起,成爲保險業一支新生力量。
相同保障下,保費最低甚至要比傳統公司低一倍以上,這是互聯網保險最大的特點之一。
不過,在日常咨詢中,鵬哥經常會遇到對互聯網保險心存芥蒂的粉絲。
他們最擔心的幾個問題是:
- 保費這麽便宜,不會不理賠吧?或者在理賠的時候有意刁難?
- 網上買保險,連個保險代理人都沒有,找誰理賠?
- 網上買保險,哪天保險公司跑路了我都不知道。
今天,咱們來講講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産品爲什麽這麽便宜?以及是否會在理賠方面有意刁難呢?
本文重點內容:
- 互聯網保險公司靠譜嗎?
- 爲什麽互聯網保險産品便宜?
- 會影響理賠嗎?
一、互聯網保險公司靠譜嗎?
通常我們會認爲,自己聽說過的品牌是大品牌,沒有聽說過的是小品牌,特別是日常接觸的行業更是如此。
這種思維並沒有錯。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民生銀行,但大多數人並不一定知道國家開發銀行。
然國家開發銀行也是大銀行,只因爲它不做普通個人業務,我們平時接觸不到。
所以,多打廣告,讓大衆知道,對提升品牌知名度很重要。
正是基于這種思維,連可口可樂這樣全球排名第一,品牌價值大于 600 億美元的品牌,每年投入最多的不是研發費用,而是廣告費。
保險公司同樣如此。
我們耳熟能詳的保險公司基本都是成立時間比較長的那幾家。
比如 1949 年成立的中國人保 PICC 以及當時的子公司、後來獨立經營的中國太平;
比如 1988 年成立的中國平安、1991 年成立的太平洋保險、1996 年成立的新華保險、1996 年成立的泰康保險、1999 年更名的中國人壽。
當然還有 1992 年進入國內市場的友邦保險。
這些保險公司成立時間長,目前都已發展成保險集團,每家保險集團旗下都有多家子公司。
以中國平安爲例,平安保險集團旗下有平安壽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養老險、平安産險等幾家保險子公司。
這些子公司旗下又各自有衆多分公司。
分公司爲了開拓業務,都在自己所在城市不斷打廣告、做營銷,長期積累起來的公司規模、品牌影響力,想不大都難。
因此,自然而然就成爲了大家心目中的大品牌、大公司。
而互聯網保險公司大都是最近十年,甚至最近五年成立的。
並且互聯網保險公司很多都沒有分公司,即使有分公司,也都是少數幾家。
完全靠互聯網開拓業務,基本很少打廣告。
長期接觸互聯網的人,對其可能都不太了解。
不接觸互聯網的人就更是一無所知了。
實際上,目前經保監會批准成立的保險公司並不只是我們熟悉的這幾家,而是 200 多家。
其中包括:
- 保險集團(控股)公司 12 家
- 財險保險公司 87 家
- 養老保險公司 8 家
- 壽險保險公司 81 家
- 健康保險公司 7 家
- 再保險公司 11 家
- 資産管理公司 26 家
- 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1 家
- 農村保險互助社 3 家
這其中,大部分是我們平時沒有聽說過的保險公司。
但這並不等同于規模小,實際上,每家保險公司背後都站著實力不容小觑的股東。
比如:
- 工銀安盛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五礦集團和法國安盛的合資,後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
- 中英人壽是英國英傑華集團與中國中糧集團合資組建;
- 中信保誠是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聯合發起創建;
- 衆安保險的三大股東分別是螞蟻金服、騰訊和平安;
- 信美相互的大股東是螞蟻金服;
- 華貴人壽的大股東是貴州茅台;
能通過保監會批准成立的保險公司,沒有一家不是實力雄厚。
小公司?
根本不存在。
更何況,保險行業是強監管行業,什麽事情都有保監會管著。
甚至像破産、倒閉這種企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保險行業都不可行。
保險公司想破産?想跑路?
門兒都沒有。
至于原因,鵬哥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保險公司真的保險嗎?如果保險公司破産了怎麽辦?》,大家可以看看。
二、爲什麽互聯網保險産品便宜?
既然都是銷售保險的,爲什麽互聯網保險要比傳統線下保險公司的保險便宜呢?
甚至有些産品便宜一倍以上。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互聯網保險公司成本低
互聯網保險公司成本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分公司少
每成立一家分公司都是成本,辦公場地的租用,人員的招聘、管理,對于保險這種行業,每年都是不少成本。
雖說是互聯網公司,但總是保險行業,你不可能租個民房就開始辦公吧?
(2)沒有保險代理人
保險代理人一直是傳統保險公司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
2014 年保險代理人有 300 余萬人,2015 年取消保險從業資格考試以後,以平均每年百萬級別的速度增長。
到 2018 年底已經增長到 871 萬人。
中國平安 2019 年財報顯示,平安保險集團 2019 年平均代理人數量爲 120 萬,2018 年這個數字是 132 萬。
同樣是 2019 年財報顯示,中國平安支付給代理人的手續費及傭金占整體保費收入的 14.4% 。
另外,這些保險代理人的管理費是不是還需要錢?
即使底層的保險代理人每個月不拿底薪,培訓和管理總得有吧?培訓和管理也是有成本的吧?
這些費用,互聯網保險公司幾乎都沒有。
相比較而言,傳統保險公司更像是直銷,自己設計産品,自己建立銷售渠道,自己招聘人員銷售,自己爲銷售渠道成本買單。
而互聯網保險公司更像是代銷,保險公司負責設計産品,由保險經紀公司負責銷售,通過 CPS 形式與保險經紀公司結算,極大降低了自己的風險和成本。
當然,如果遇到像騰訊、阿裏這樣自己股東本身就有流量的,也會利用股東的流量進行銷售,但大都沒有自己的保險代理人。
(3)不打廣告
由于銷售工作主要是保險經紀公司在做,互聯網保險公司只需要以 CPS 形式結算傭金即可,所以互聯網保險公司很少打廣告。
即使打廣告,更多也是由保險經紀公司買單。
傳統保險公司則不同,這些保險公司每年用于廣告的投入少則數億元,多則上百億元。
要知道,這些費用同樣都要從保費裏掙出來。
2. 互聯網保險公司沒有曆史包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1990 年時我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 10.08% 。
從 1990 年開始,存款利率逐漸走低,一直降到 2002 年的 1.98% 。
存款利率不僅影響銀行,對保險行業也是重要的指導指標,在這十余年間保險公司推出的衆多産品在後期看來,全都虧錢。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 2009 年底時曾透露,平安保險的利差損每年高達 800 億元。
縱觀其他幾家傳統保險公司,都經曆過利率不斷下調的十年。
這種利率下調,對保險業的殺傷力遠大于銀行業,也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
所謂消化,就是要用後來掙的利潤去彌補之前業務的虧空。
銀行可以每年及時調整利率,但保險不行,保險合同當初簽訂年化 10% 的收益,哪怕現在保險公司只有 2% 的收益,也要支付投保人 10% 的收益。
互聯網保險公司大都成立時間較短,並沒有經曆過對保險行業影響巨大的十年。2004 年以後,銀行存款利率相對穩定並一直持續至今。
互聯網保險公司只需要考慮當下如何掙錢、如何盈利、如何將流量變現即可。
3. 互聯網保險公司産品更簡單
雖然保險産品很複雜,特別是重疾險,如果不深入研究,想不入坑還真不容易。
但如果在保險行業內部進行對比,傳統保險公司的産品又要比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産品複雜。
比如將意外險包裝成兩全保險,在重疾險中附加意外險、附加萬能賬戶等等。
捆綁銷售是傳統保險慣用做法,已經運用的如火純青。
這些捆綁銷售,無形中也提高了保費支出。
另外,傳統保險公司很懂得抓住用戶“懼怕損失心理”,經常主推一些返還型保險,都會導致保費高企。
同樣一款重疾險,互聯網保險公司每年保費可能只需要 3000 元,但傳統保險公司卻需要上萬元,這都是常有的事兒。
個中原委,大家可以翻一下之前的文章——《一年交3000的重疾險和一年交2萬的重疾險差在哪兒?》。
相比之下,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産品相對還是要簡單一些,比如主打消費型保險、主要目標人群爲年輕人、保障相對簡單,這些都會使保費支出降低。
4. 利潤率
目前幾大傳統保險公司都已上市,可以通過財報了解公司經營情況。
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大保險公司,至少現在看來,盈利情況都還不錯。
反觀互聯網保險公司,成立時間短,還處在搶市場的時候,大家都是盡可能壓低自己的利潤,提高産品性價比搶市場。
預期利潤率不同,也是保費差異一個重要原因。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互聯網保險産品比傳統保險公司産品便宜。
三、會影響理賠嗎?
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知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這個說法也是很多大保險公司經紀人經常說的,確實成功說服了很多用戶。
這種認知放在很多行業裏都適用,但在保險行業裏,不能以是否便宜作爲能否理賠的依據。
鵬哥也見過不少不管多貴,只選線下保險公司的粉絲。
實際上,理賠難度與保險公司大小真心沒太大關系。
並不是說公司越大,理賠越容易;公司越小,理賠越難。
當然與保費貴與不貴關系不大。
不管哪家保險公司,是否理賠、在什麽情況下理賠、如何理賠、理賠多少,都已經寫在保險合同裏。
理賠時也都是按保險合同執行。
鵬哥之前整理過銀保監會 2019 年公布的理賠數據,可以看到,這些保險公司不管我們是否聽說過,理賠率方面並沒有太大差異。
甚至像北京人壽這種不太知名的公司,理賠率持續是 100% 。
所以擔心小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完全沒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