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北回歸線(Tropic of Cancer),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北回歸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爲23.5°)的地方,其是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五省区。
北回歸線經過地球上16個國家和地區,多屬沙漠和草原地帶,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爾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現所謂“回歸沙漠帶”,唯有經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台灣 四省的地區,卻是另一番景象。這一帶林木繁茂,郁郁蔥蔥,雨量充沛,物産豐富,人們稱之爲“神奇的回歸綠帶”。
我國現在已建有11座北回歸線標志塔,由東向西分別是台灣花蓮(2座)、嘉義,廣東汕頭(2座)、封開、從化,廣西桂平、武鳴,雲南墨江、西疇。
北回歸線是看不見的一條假想線,建立了標志塔,就使得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的客觀實體,感覺到這條緯線的存在。它對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氣候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北回歸線標志塔,是標志地理學上北回歸線經過地方的建築物。
我國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志塔最多的國家。
中國台灣花蓮北回歸線標志塔
花蓮縣的北回歸線標志碑有兩座,較早的一座建在瑞穗鄉舞鶴村,還有一座就是靜浦北回歸線標志塔。
嘉義北回歸線標志
位于中國台灣嘉義縣水上鄉下寮地區,設立于1908年,是世界首座于回歸線上設置的大型標志建物,具有科學、教育、觀光等多重意義。
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
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位于廣東省汕頭市西郊,建于1985年,于1986年竣工開放,是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8年11月,被列入汕頭市第一批公布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封開北回歸線標志塔
位于廣東省封開縣江口鎮江濱公園內。建成年份:1984年。高度:15米。結構:塔柱爲大理石,此上爲金屬。在塔內向上望,能看到頂部的圓洞。頂端爲直徑6.21(表示每年6月21日夏至日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分米的銅球,中部4條斜柱支撐。塔底半球狀,以虛線表示北回歸線走向。
廣州從化北回歸線標志塔
位于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北緯23°26’28”44東經113°28′ 56.16)距離廣州42公裏,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志塔。主體部分爲花崗石混砌結構。基礎部分爲壇式,地板石的排列爲八卦圖形。塔頂有一鋼球,其圓孔的垂線與塔底正中的經緯線交點相互垂直,北回歸線正從這個圓孔經過。每年6月22日夏至中午12時26分,太陽直射光線經過這個圓孔,人站這裏,有立竿不見影的奇觀。
廣西桂平北回歸線標志塔
坐落在距離桂平市區8公裏的石咀鎮小汶村附近,南梧二級公路旁邊的集科普、文化和遊樂于一體的桂平北回歸線公園內。
廣西武鳴北回歸線標志塔
位于廣西南甯武鳴縣大明山頂,這座北回歸線標志鐵塔塔不大,但意義不小,它建在大明山這個天然的標志園內。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山海拔爲1760米,大明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六萬多公頃,北回歸線正好穿過大明山中部,大明山是全世界最大的北回歸線標志園。
雲南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
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位于墨江縣城西、昆曼大通道墨江段東側,是昆明通往普洱及西雙版納的必經之地。景區以“北回歸線文化”爲主題,始建于1993年,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志園之一。它融天文、地理和園林藝術、民族文化、觀賞旅遊爲一體,被雲南省評定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是普洱市第一批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海拔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雲南西疇北回歸線標志
位于雲南省西疇縣西疇北回歸線標志——西疇北回公園,該公署建在縣城西面縣城的出入口處,海拔1526米,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主標志名“回歸亭”,呈飛碟狀,似亭似塔,是一個跨度10米,高8米的象征地球的半球體;回歸亭四周均有窗,頂部正中間有一圓形天窗,與亭內中央之大廳相對應,作夏至日正午檢驗太陽直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