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迅速控制了東三省。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命運就此改變。家住吉林省敦化縣東沙河沿的戴萬齡是個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不過這個人與衆不同,他更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那個國難當頭的年代,千千萬萬的抗日軍民抛頭顱灑熱血,上陣殺敵。而地主階層給人的印象不太好,尤其是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一些地主,爲富不仁、欺壓百姓。這種人是不少,但不能代表所有的地主。
地主階層裏也有很多人爲抗戰出力。他們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捐錢捐物支援前線,還有少數地主甚至直接投身抗戰,英勇行爲可歌可泣。戴萬齡可謂其中的佼佼者。
戴萬齡字洪昌,祖籍山東萊州掖縣,生于1871年。他的祖上是清朝乾隆年間“闖關東”的移民,逃荒到了東北。勤勤懇懇的戴家人在敦化落戶,經過幾代人,逐漸積累下不小的家業。到戴萬齡繼承家業時,在東沙河沿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富戶。
戴家擁有土地200余垧[shǎng],折合3000多畝;此外,他們還開有燒鍋、粉坊、油坊等不少作坊,牛馬成群。爲了在兵荒馬亂中自保,戴萬齡還建立了一支看家護院的私人武裝,有幾十個人。
戴萬齡身兼東沙河沿的“百戶長”,頗有威望。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性情豪爽,頗具俠肝義膽,和一些守財奴地主大爲不同。這和他最愛聽說書先生講嶽飛和楊家將的故事有關。
戴萬齡和當時的東北軍“老三營”營長王德林是同鄉,兩人意氣相投,早年結爲拜把子兄弟。“九一八”事變沒多久,王德林就找上門來了。
王德林是東北抗日武裝最早的組織者之一。1931年12月7日,他在“甕聲砬子事件”中打死了兩名鬼子兵,並拉起了一支隊伍,隨後成立了“中國國民救國軍”。
1932年2月,國民救國軍成立沒幾天,王德林帶著隊伍來到東沙河沿拜訪他的結義兄弟戴萬齡。戴萬齡當場就決定,舍棄家業加入救國軍,和王德林一起打鬼子。他被就地任命爲救國軍鄉團大隊的大隊長。
戴萬齡原先的私人武裝號稱“炮手隊”,一致響應參戰。在此基礎上,戴萬齡進行了擴編,很快招募到200多個勇敢的青壯年村民。這些人大都是獵戶。
2月20日,倉促拉起的救國軍發動了第一場戰鬥,攻打日本人占領的敦化縣城。日軍迅速調集附近幾個據點的兵力增援,由于救國軍的武器落後,無法對抗敵人的凶猛火力,被迫撤離。
戴萬齡趕緊回家,讓家人收拾東西一起走。時間緊迫,匆忙運走了20多麻袋的錢款,以及幾十輛大馬車拉著的糧食。日軍很快就到東沙河沿尋仇了。凶殘的鬼子兵找不到戴萬齡,就用刺刀挑死了他的堂兄弟、留下來看家的戴萬生。並放火燒掉了戴家大院所有的房屋和幾個沒來得及運走的大糧食墩。
戴萬齡所在的救國軍已經轉戰到額穆縣一帶,他的六個兒子都拿起了槍和鬼子戰鬥。這正是古人說的“上陣父子兵”。而且,連戴家的女性家屬們也都爲抗日武裝工作,奉命看護傷員或者傳遞情報,其中還有戴萬齡的孫女戴素雲。
期間,在額穆縣官地村,戴萬齡指揮兩個連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擊斃日僞軍120人,己方傷亡十余人。1933年初,救國軍被日僞軍大部隊圍困,一部分不得不撤到蘇聯境內。戴萬齡不願去蘇聯,和王德林分開,帶著自己的隊伍拼死突圍,後與另一支救國軍吳義成所部會師。
1933年末,與日軍艱難作戰的戴萬齡所部加入了抗日救國軍柴世榮旅,後來又在甯安和柴世榮旅一起編入周保中等人領導的綏甯反日同盟軍,即後來的東北抗聯第五軍。
1937年春,由于敵人的嚴密封鎖,東北抗日武裝的生存環境非常艱難,缺吃少穿。戴萬齡自告奮勇,帶著一小隊人秘密返回了沙河沿,設法籌糧籌款。可是任務還未完成,他就被一個漢奸出賣,落到了日本憲兵隊的手裏。
時年66歲的戴萬齡在牢房裏受盡酷刑,卻大義凜然。日軍逼他說出周保中、柴世榮等抗聯將領的行蹤,他一個字也沒有吐露,最終英勇就義。
戴萬齡的六個兒子得知父親犧牲,怒火填膺,更加堅定了與日寇作戰到底的決心。
長子戴克勤,是戴家父子七人裏結局最好的。他在1935年東甯地區的戰鬥中被子彈打斷了腿,不得已回到後方養傷,1946年因病去世;老二戴克儉和老四戴克志,都是抗日救國軍的連長,1935年在東甯地區的戰鬥中犧牲;老三戴克吉是他父親的警衛員,1937年父親被捕時犧牲。
老五戴克選,是東北抗聯領導人之一陳翰章親自安排的情報員,奉命打入日軍內部臥底,可惜後來身份暴露,在敦化遇害。
戴萬齡的小兒子戴克政在抗戰中比較有名。他生于1916年,爲人忠厚,從小習武,槍法很好,曾被周保中贊譽。1933年的安圖縣松江鎮戰役中,年僅17歲的戴克政作戰英勇,被調到司令部當了警衛員。此後他擔任過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的排長、連長。
1937年,戴萬齡改任東北抗聯第五軍三師的連長;1938年6月,戴萬齡在雙鴨山的一次激烈戰鬥中接替了犧牲的九團團長姜繼昌,直接升任團長一職。同年8月,九團政委帶著主力部隊出去找糧食,戴萬齡和十幾個戰士在扶余縣一處臨時看守所看守俘虜,被日軍偵察機發現,隨即遭到一股日軍進攻。
激戰三個小時,最後戴克政和戰士們幾乎全部犧牲。只有一個重傷的戰士幸存。戴克政時年22歲,留下了4歲的兒子戴友喜。至此,戴家父子七人全都爲抗戰犧牲了。
1995年,吉林省敦化市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送給戴家人一份遲到了很多年的證明,正式追認戴克政爲抗日烈士。幾年後,他的父親戴萬齡也被追認烈士。
參考資料:《東北抗戰轶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