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曉安說教育
很多家長都會吐槽,孩子的作文,你永遠不知道他會寫什麽。小孩子的作文天馬行空,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不敢寫的。輕則讓你驚呼腦洞,重則直接精准打擊家長,在作文中被孩子自曝家醜的不在少數,不知道什麽時候自家的“英勇”事迹,就會被呈現在全班的學生跟家長面前。比如下面這個有《有意義的一天》媽媽看到一定會暴跳如雷。
媽媽本是想用這個事情教育孩子,結果適得其反,不但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與初衷完全背離。孩子不但沒有感受到目前的教育,還在文章末尾吐槽媽媽:明明是自己懶惰把蒜放爛,卻有那麽多說辭。不知道媽媽看到後作何感想,在此求媽媽的心理陰影面積。
下面這一篇關于江湖的文章,要求語言簡潔、詞句精煉,故事必須以悲劇結尾,不限字數。
孩子的作文:殺出一條血路,“瘸了”。果然語言夠簡潔,詞句非常精煉,並且還是悲劇結尾。很多網友就說這必須是滿分啊,一篇作文能用一句話來概括簡直就是天才呀。因爲不限字數,文章沒有要求多少字,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篇作文非常扣題。只是現實中默認的規則並非如此,孩子的思維跳躍,不按套路出牌,讓老師很頭大呀。
孩子的作文比較寫實,他們的作文實際上沒有套路,所謂的套路都是後天附加給孩子的。比如下面這篇父母那些事,描寫的非常真實,語言诙諧,老師都對他深表同情,並批注:你是鐵打的,你爸媽是打鐵的。
而孩子的作文還經常把父母不爲人知的一面暴露出來,比如下面這個描寫媽媽的作文。
孩子眼中的媽媽,並沒有過分美化,甚至還把日常中媽媽減肥不成功的事情用一句話總結出來了:她一直瘦不下來,因爲她還是吃的太多了。不知道媽媽看到後會不會反思自己減肥的問題。
相信你也看出來了,大部分孩子的作文的套路,就是沒有套路。正因爲如此,有時候他們的作文又讓你不敢直視,因爲內容過于真實。
從這些作文中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作文有這幾個特點:
一、孩子的作文有自己的思想,不走套路
大人往往被固有的思維模式束縛,看待一件事情往往會順著別人的思路走,而孩子沒有被這些固有的模式影響,所以你會從他們的作文中看到他們批判性的思維。而這也是他們最可貴的地方。你會通過他們的批判觀點,忽然發現原來小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批判的還很有深度。內心不禁一陣激動,哇,原來是個寶藏男孩啊。誰說他們只會看動畫片、玩遊戲?他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二、思維跳躍
有時候小孩子的思維很跳躍,他們沒有經曆過制式作文的洗禮,想到什麽就寫什麽,到最後你會發信他們的作文內容往往與作文主題背道而馳,或者作文內容與題目完全不搭邊,甚至通篇下來你都不知道他們的主題是什麽。但是能用筆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出來也是進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多練習就好了。
三、思想單純,真實還原狀態
孩子的作文描寫非常真實,他們不會官方地寫,爸媽是多麽偉大,老師是多麽辛苦。他們只會寫老母親在家罵他,老師有點凶。
不過也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去想孩子寫的作文,他們也許說的話不小心揭了你的短,但都是想起什麽就寫什麽,不會藏著掖著,在他們的世界裏,就應該把真實的情況說出來。在自己的文章裏敢說真話,精神可嘉。如果能忽略作文被發現後回家挨揍的場面會更完美。
那麽,對于孩子這樣的作文,父母應該怎麽對待和引導呢?
一、作爲父母,要允許孩子以手寫心
從考試的角度來說,孩子的作文也許不符合好作文的要求。但是寫作本身最重要的是以手寫心,技巧在其次。
孩子剛開始寫作時,要呵護孩子的熱情和純真。寫作技巧可以後面慢慢再教。如果孩子寫了曝了短,那就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問題。要是覺得不妥,就好好和孩子說,爲什麽不要把這些寫進作文,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像前面那篇描寫我的媽媽的作文,孩子吐槽媽媽太胖一直減肥不成功是因爲吃的太多的作文,其實從側面反映了媽媽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也就不要粗暴地打擊孩子了。
二、理解孩子
孩子畢竟還很小,他們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價值觀,對是非對錯的看法基本都是靠周圍家長,老師,同學的影響,如果出現了你眼中不合格的作文,一定要理解孩子。事情沒有發生前,沒有人給他們講過要如何去做。我們無法預知這些事情什麽時候會到來。孩子的一生中會遇到什麽問題,我們難以預料。
父母與老師眼中不合格的作文,其實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了解他們的想法,走進他們的內心,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讓他敞開心扉,懂得比喜歡更重要。懂他你才會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三、爲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能動口就絕不動手。對這些不合格的作文,如果是原則性的認知錯誤,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思想,如果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不要惱羞成怒,更不要動手遷怒到孩子身上。原生態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愈。幸福的童年會治愈一生。人們成年後往往會對童年的記憶深刻。在童年時期爲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將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不合格的作文不可怕,不合格的人生才可怕。
關于孩子寫作文的趣事,你有什麽要吐槽和分析的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