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月拾柒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腦海裏隨之浮現出一個聲音,那是年輕時自己決定要趕快工作掙錢時的想法“我要上班掙錢,像父母一樣工作掙錢了,就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我想,大概很多人期初的想法都跟我差不多吧,那個時候,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憧憬,覺得只要能自己掙了錢,就有了選擇和支配生活的自由,就可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夢想。然而,讓我們來回想一下,事實的真相是這樣嗎?
掙到了錢,並不等于得到了幸福
小的時候,所有人都對我們說“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長大了之後參加工作,身邊的一切又都告訴我們“要努力工作,才能掙更多的錢,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些看起來好像都對,我們朝九晚五、勤勤懇懇,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快樂,越來越感到幸福?是不是真的離我們想要實現的夢想越來越近?
大多數的事實是,爲了掙錢,我們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而無暇顧及其他。
我們每個人都在心裏喊著“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想要去旅行,因爲要工作而沒有時間去。我們也都在心裏默默的承認“別讓愛成爲永遠無法實現的等待。”想要多陪伴孩子和老人,也同樣是因爲要工作而沒有時間。
這一切的無奈都是我們想要的自由和幸福嗎?我們確實掙到了錢,但是,這些錢幾乎是我們用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換來的,如果停止對工作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麽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錢沒有了來源”。
幸福和富有是可以同時擁有的
顯然,只掙到錢,我們是無法真正得到快樂的。那麽掙錢的意義又如何實現?富有和幸福是否可以同時擁有?
令人敬畏的風險管理理論學者,享譽全球的“黑天鵝之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经说:“让人上瘾的东西里,害处最大的三种是海洛因、碳水化合物和月薪。”
被譽爲“歐洲金錢教練”的德國頂級理財大師博多·舍费尔说,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都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都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工作模式:
爲了掙到足夠支付生活所需的錢,我們許多人並不是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因爲我們並不知道從我們的愛好和興趣中如何賺錢。同時,在工作中的所有人也並沒有因爲堅持自己厭惡的這份工作而發什麽大財,我們只是因爲缺錢,都選擇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繼續這份談不上喜歡,更說不上什麽有激情的工作。
因此,我們不快樂,也沒有賺到很多錢。
那麽,爲什麽大多數人都不去做自己真正喜歡和感興趣的事情?是因爲缺錢。
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解決的方法就是:將你的事業建立在你最大的愛好之上,用你的愛好來賺錢。
如何實現同時擁有幸福與富有的目標
理財大師博多·舍费尔在他的著作中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幾年前,他認識了一位紐約的富翁,這位富翁在他的辦公桌的上方懸挂了一條格言,這條格言只有簡單的幾個字:“整天工作的人是沒有時間來賺錢的。”
他的這位富翁朋友解釋說,他認爲,每個人最應該花時間做的事情是思考。“應該思考什麽?”面對朋友的問題,這位富翁答道:“認識你自己,弄清你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麽。之後再想一想你應該如何用你的愛好來賺錢。最好每天都問自己一遍這幾個問題,一步步的找出最滿意的答案。”
所以,我們應當將行動與自己的夢想、目標、價值觀緊密地聯結,再加上屬于自己的策劃。只有以這種行動去賺錢,你才能一邊享受快樂一邊擁有財富。
與夢想相關的事情,才是使你快樂的事情。
我身邊的朋友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有一個朋友,他的工作是去單位全國各地做項目建設,哪裏有項目需要,他就要去哪裏工作,一年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屈指可數,而且每次到一個地方,工作之余的生活起居都是臨時解決湊合的樣子。他對我說,他掙的錢足夠養家,但是這種不安定、不規律的日子讓他很不快樂。
還有一個朋友,在體制內工作,朝七晚五疲于應付各種會議和文件處理,工作了很多年,對辦公室人情和體制內的風氣還是無法融入。枯燥的工作和巧言令色的人際氛圍讓他覺得很郁悶。
我問了他們兩個同樣的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考慮金錢,假如你有無限的時間和金錢,你會去做什麽?
之後,我還告訴他們,如果你想快樂,就必須做自己喜歡的事。
也許現實讓我們不能馬上放下現在的工作,但是你要從現在開始策劃自己生活,策劃從喜歡的事情中去賺錢,當你可以從興趣中賺到可以支付生活費用的時候,就是你真正改變和離開工作的時候。
我們必須去嘗試才能知道一切是否有可能,起碼應該給自己一個嘗試和改變的機會,幸福和快樂是應該下定決心全力爭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