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結論:豬肉價格波動是CPI同比增速波動的關鍵力量,剔除掉豬肉影響後,中國消費端事實上2018年就已經進入通貨緊縮周期,2020-2021年消費端通貨緊縮是無法避免大概率事件
一、消費領域持續處于溫和通脹階段,CPI同比自2010年開始就持續處于2%左右的溫和通脹區間
二、2020年2月CPI同比增速上漲過快是由疫情引發的食品類相對結構性供給下降,春節期間食品類周期性需求上升,供求關系結構嚴重失衡而導致的。疫情結束後,隨著複工複産,供求失衡將會得到抑制,CPI同比增速將會繼續回落至2%上下波動
三、居民消費結構中,非食品類消費價格指數相對穩定,食品類消費指數震蕩劇烈,是CPI同比變化的驅動因素,是消費端溫和通脹背後的推手
四、食品CPI同比劇烈變動背後的推手是豬肉價格暴漲,豬肉價格決定CPI同比走向
我們將食品類涉及的全部細分指標放在一個圖中,增長最爲明顯的就是蓄肉類CPI,自2019年1月開始出現大幅提升,2020年2月蓄肉類CPI同比增幅爲87.6%!
2019年,蓄肉類CPI同比暴增背後的推手是豬肉。2019年1月開始,豬肉CPI同比急劇攀升,截止2020年2月,豬肉CPI同比增幅已到達135.2%。蓄肉類CPI快速增長本身其實和疫情無關,因爲蓄肉類CPI同比增速在本次疫情之前就開始劇烈攀升了,疫情期間由于運輸不暢導致供給結構性短缺和春節需求周期性旺盛形成供求嚴重失衡的現象,只是加速了豬肉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但是疫情並不能改變豬肉價格連續上漲的趨勢。就是說,沒有本次疫情沖擊,豬肉價格依然會持續攀升。
2005年以來,中國先後出現了4次豬肉價格暴漲的現象,分別爲2007年、2011年、2015年和2019年。我們看到豬肉價格和CPI同比之間具有非常強的重合關系,即豬肉CPI決定了整體CPI波動的方向和幅度。
五、豬肉儲備是調控CPI的關鍵手段
1、豬肉價格波動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規律明顯,豬肉供給周期爲5年/周期,需求周期爲1年/周期;2019年豬肉價格暴漲,完全脫離豬肉供求關系規律
豬肉需求常年維系穩定的周期波動規律,波動周期爲1年/周期。豬肉供給同樣存在周期波動規律,波動周期爲5年/周期。然而非常奇怪的是2019年至今,豬肉價格暴漲,同期豬肉供給周期處在2016-2020年的上升周期,豬肉需求周期穩定,事實上2019年至今,豬肉實際供給一直大于需求,然而豬肉價格卻急劇連續暴漲了1年多,這完全不符合周期性供求關系規律。
由于國家統計數關于豬肉批發價格僅從2013年開始,爲了進一步驗證豬肉供求周期性波動規律,我們利用豬肉CPI代替豬肉批發價格,來檢驗豬肉供給周期5年/周期,需求周期爲1年/周期的規律。下圖顯示了非常清晰的豬肉供給5年/周期和需求1年/周期,供求周期性波動隨著豬肉CPI呈現非常規律的此消彼長態勢,即豬肉供給大于需求的時候,豬肉CPI呈現同比下降態勢;豬肉供給小于需求的時候,豬肉CPI呈現同比上升態勢。
2、2019年豬肉暴漲完全偏離供求關系,原因是什麽?豬肉儲備是調控CPI的關鍵手段
(1)豬肉供給産能嚴重過剩,自2013年以來每年豬肉産量均爲當年消費量的一倍
首先關于中國豬肉消費量,國家統計局和美國農業部均有相關統計,但是兩方數據存在巨大偏差,例如2018年,國家統計局核算中國豬肉消費量應該在年均3000萬噸左右;而美國農業部統計2018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在5500萬噸左右。首先我們需要甄別哪一個數據相對准確,我們利用豬肉行業特殊的規定,即屠宰環節的准確性來判斷這兩個數據的准確性,如下圖:
根據國家統計局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數據核算(這個數據相對准確),中國每年豬肉屠宰場屠宰噸數爲2400萬噸左右,這個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比較擬合,因此我們認爲國家統計局的豬肉消費量數據真實可信。
我們來看2013年以來中國豬肉的産量和銷量之間的對比,事實上豬肉供給已經嚴重過剩,豬肉每年産量相當于國內每年需求量的一倍(這裏可以忽略豬肉出口,因爲每年中國豬肉出口規模僅爲幾十萬噸左右)。就在這種供給嚴重過剩的情況下,2019年開始豬肉價格不降反持續暴漲。
(2)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産量才是市場上流動的真正供給量,這樣市場上的豬肉供給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不足的
1997年12月19日,國務院第201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38號發布《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08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25號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2016年1月13日國務院第119次常務會議第三次修訂,于2016年3月1日發布施行。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生豬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生豬屠宰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市場上流通的豬肉,必須經過定點屠宰和集中檢疫才可以流動,因此真正的豬肉供給量取決于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我們把市場上流通的豬肉供給按照生豬定點屠宰量測度,結果顯示,自2013年中國豬肉供給實際上一直處于不足的狀態。
我們將豬肉消費量減去豬肉供給量來測度豬肉供給缺口,以此和豬肉價格進行對比,效果非常明顯,即隨著供給缺口的波動,豬肉價格也相應的同趨勢波動。
(3)豬肉産量與市場流通供給量的差額形成了豬肉儲備,事實上豬肉儲備的釋放或縮緊,成爲調控豬肉價格的主導力量,從而對CPI産生決定性的影響
下圖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豬肉産量和市場流通供給量,我們發現至少自2013年開始,豬肉産量與市場上流通的豬肉供給量就存在每年3000萬噸左右的差額,這部分差額大部分成爲了豬肉儲備。我們直接利用豬肉産量減去市場流通的供給量來測度豬肉儲備量,事實上我們忽略了豬肉出口和進口,主要原因是豬肉進出口的量非常少,基本維系在幾十萬噸左右,與龐大的豬肉供給和消費量比較,非常微弱。
我們看下圖的綠線,爲豬肉儲備量的當年推算值,2014年開始呈現下降態勢,這與豬肉産量下降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