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個讓人傷心的經曆。
一位31歲的二胎媽媽,情緒控制極好,從不發脾氣,對待孩子溫柔有耐心。
孩子們都喜歡她,街坊鄰居也特別欣賞她。
可最後,這位媽媽卻得了乳腺癌。
醫生告訴她,壓抑情緒,是乳腺癌的一個重要誘因。
這幾年,我們經常能在看到這樣的觀點:媽媽情緒穩定,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導致很多媽媽不再敢發脾氣,隱藏自己的情緒,耐著性子一遍遍地給孩子進行說服教育,還要完全接納孩子的搗亂和“撒潑”……
本以爲不發脾氣,就是對孩子好,沒想到最後自己生了病,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育兒過程中,我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媽媽。
情緒穩定,在我看來,不是不發脾氣,而是不亂發脾氣。
不敢發脾氣的媽媽,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01 不敢發脾氣的媽
養不出懂規矩的娃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特別氣憤。
一個十歲出頭的男孩,不知道和母親有什麽深仇大恨。
竟用盡全身力氣,一拳又一拳地打在母親的臉、太陽穴、後心上,每一拳都揮向人體最脆弱致命的地方。
哪怕母親躺下了,他依然不依不饒地用腳狠踹。
讓我更氣憤的是,這位母親全程沒有做出任何情緒反應,任由兒子對自己的施暴。
這樣的母親,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6歲的女兒想買布娃娃,被媽媽拒絕後,竟然當衆連踢媽媽好幾腳。
面對女兒野蠻的行爲,媽媽卻任由其撒潑。
後來爸爸實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對著女兒就是一腳。
女兒頓時哇哇大哭。
這時媽媽倒發脾氣了,立刻開始教育爸爸,說完還不忘去安慰女兒。
先不說爸爸的行爲對不對,但媽媽的做法,實在讓人費解。
孩子有第一次不尊重你的行爲時,你不嚴厲指出,還充當起了“忍者神媽”,神情淡定自若。
這樣做的後果可想而知,下面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你以爲孩子長大了就懂事了。
殊不知,這樣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指導不夠,缺乏同理心,不但不能體會到你的辛勤付出,將來到了社會上,不懂得尊重他人,沒有規則意識,也是要吃大虧的。
同時,家長從來不對孩子發脾氣,ta對人的情緒沒有基本的認知和察覺,情商也不會高到哪裏去。
女兒3歲多的時候,就有個壞習慣,時不時動手打我們,最開始我會溫言相勸,耐心引導。
但是,有一天她玩著玩著忽然沖著婆婆就是一巴掌,我迅速制止後,她看著我們笑嘻嘻的又給了一巴掌。
我當時很生氣,嚴厲批評了女兒。
可能她從來沒見過我對她這樣發脾氣,哇哇大哭。
但我並沒有因爲她的哭泣而妥協。
當孩子一些不良行爲屢教不改,我們再怎麽溫和引導也沒有用的時候,就應該明白的告訴她:“你這樣做不對,媽媽很生氣!”
孩子不是永遠只能接受快樂,鼓勵,贊揚這些正面情緒,她有責任知道自己的一些行爲是很糟糕的,需要對這些行爲造成的後果負責。
之後,女兒就基本不會無緣無故打人了,一次發脾氣也絲毫不會影響我們的親子關系。
要知道,孩子並不因爲你毫無脾氣的溺愛而更愛你,他會因爲你有原則地管教他,而更愛你。
02 好媽媽不是不發脾氣
而是掌握好分寸感
本文並不是鼓勵大家在教育孩子時,可以任意發脾氣。
0吼叫帶娃,依舊是我們所推崇的,我也一直在嘗試。
但真正關心孩子的人,沒法做到一直不生氣,不然得像開頭那位媽媽一樣,憋出病來了。
特別是在我們給孩子建立規則和界限的時候。
在孩子的本能看來,規則要麽就是被阻止,要麽就是被強迫,因此在面對規則的時候,本能的反應就是對抗。
這個時候,要從孩子年齡和本能出發去判斷,用什麽樣的方式最合適。
對于一兩歲的孩子 我們重點是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當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爲時,可以用自然轉移注意力法。
比如,孩子要玩垃圾桶了,我們這個時候就可以吹一個氣球,讓氣球滿屋子飛。
然後再吹一個,遞給ta,讓ta來玩這個氣球,同時自然而然的把他和垃圾桶分離開。
如果我們這時候認真地跟孩子講垃圾桶髒,不能玩,結果只會讓ta更加關注垃圾桶。
多次說教未果後,我們要麽發火,要麽憋著,多傷身體。
所以,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育兒方法非常重要。
孩子長大一點,到三四歲,這個方法可能就失靈了。
但我們要記住一點,對4歲以前的孩子,不要有太多的自律層面的要求,因爲他的大腦還不具備相應的生理功能。
也就是說,只要孩子的行爲達到了、符合了我們的要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不要指望他現在就自覺、懂事地遵守規則。
有了這個層面的認識,我們對孩子的行爲就會寬容許多。
這時,建立規則的方式,還是有很多的。
首選的當然是遊戲,因爲遊戲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沖突,用遊戲的行爲讓孩子達到我們的要求。
但很多時候我們想不到什麽遊戲,或者不適合用遊戲的方式,那麽直接阻止孩子做不該做的事、或者直接要求孩子做必須做的事,都是完全沒問題的。
只要注意這3點:
首先, 我們要用行動去阻止和要求,少用語言。
比如孩子不排隊,跟別的小朋友搶搖搖車玩。
這時,我們就應該直接過去,把他抱開。
而不要只是站在旁邊說:不可以。回來,我們要排隊。
其次, 態度要足夠溫和。
前面我們說,要用行動阻止孩子,不同的態度會在肢體動作上體現出來。
如果我們嫌孩子不懂事,是個壞孩子,動作就會很強硬。
孩子的感覺是很敏銳的,這樣會讓ta更難配合。
而溫和的態度會讓我們的采取動作的時候恰到好處,更好的與孩子建立聯結,讓ta配合。
舉個例子,孩子打人,強硬的態度就是把孩子當成敵人一樣制服,用力緊緊抓住孩子的雙手。
而溫和的態度,是攔住孩子,這個時候你可以抱住ta,力度根據孩子的反抗程度來調整。
再次, 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
立規矩是帶有強迫性的,孩子被強迫了就一定會抱怨,會對我們態度惡劣,甚至會發脾氣和哭鬧。
這種時候對我們任何人都是有挑戰的。
因爲我們的大腦當中也都有情緒本能,所以要做好准備,不要陷入情緒對抗。
有時候避免不了“吼”,假如“吼”是當時最有效辦法,那麽吼一聲,産生效果了,就可以了,不要再 繼續說個不停。
有一次,帶女兒回外婆家,女兒要進別人的菜園子看看。
我跟她說:那是別人的園子,不可以隨便進的。
但女兒說著,就開始往柵欄上爬。
我當時立刻吼了一句:不許爬,快下來。
看到我發火了,女兒立即停止了她的行爲。
說實話,當時除了吼,我也沒想到更好的方法,到現在也沒想到。
這時候的吼,相當于阻止孩子的堅定的行動,行動有效果之後,我就繼續保持溫和的態度。
在孩子情緒穩定之前,不跟孩子講道理。
吼,針對的從來都是孩子的行爲,而不是針對人。
我們要認清,憤怒沒有錯,錯的是我們在憤怒時所做的行爲。
比如對孩子嘶吼,辱罵,甚至毆打,這些才是我們需要控制的。
03 爸爸體貼媽媽
孩子一生的福氣
人們經常說,媽媽的好脾氣、好心態對一個家庭有多重要。
很多媽媽爲了孩子,爲了家庭,也在努力去克制。
但我很想說一句,身體的疲憊,其實會嚴重損害一個人的情緒。
想要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就不要讓媽媽總是超負荷的去做事。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全職媽媽的時間表。
早6:00鬧鍾。6:45出門,7:15到學校。
早高峰,8:30到家。
打掃衛生、洗衣服、買菜或者外出辦事。
15:00出發接孩子,15:30到學校,16:00到家,前提:不堵車。
16:30-17:30准備晚飯,吃飯,洗碗。
18:00-20:30陪孩子寫作業。
21:30-22:30准備睡覺。
每周三項課外課程。接送,接送,接送。
說實話,看完唯一的感覺就是,還不如去上班。
上班,有錢,有周末。
在家呢?全年無休,沒錢沒地位,甚至別人還不尊重你。
這樣的媽媽,怎麽情緒穩定,脾氣怎麽能不差。
一個好的家庭,需要的是一個互相理解、共同分擔的環境,家裏人的體貼,特別是丈夫的理解和幫忙,才是媽媽好脾氣的解藥。
小時候,我爸就很忙,我和姐姐都是媽媽一手拉扯大的。
有一段時間,媽媽心情很差,經常鬧脾氣,做什麽事她都看不順眼。
後來,爸爸跟我說了一句話:媽媽只是太累了,不是針對你。
于是,我們全家就有了一個口號:讓媽媽開心。
怎麽才能讓媽媽開心呢?從給媽媽放假開始。
爸爸一回到家裏,就主動包攬了買菜做飯的活兒。
周末我們休息在家,會輪流打掃衛生,不再只是讓媽媽一個人忙裏忙外。
無形之中,媽媽有了自己的空余時間,可以約老朋友出來喝茶聊天,放空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心情也開始變得好起來。
連做家務都是樂呵呵的,再也不會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和我們沒完沒了地較勁。
所以爸爸們,別總以自己忙爲由,就理所當然的不承擔家庭責任。
美國總統奧巴馬不管多忙,都會抽空幫妻子帶娃,從未缺席過女兒的家長會。
你還能比人家總統忙嗎?
要知道,媽媽是一個家庭的晴雨表,她不快樂,全家遭殃!
願你能多陪陪孩子,多體貼體貼妻子。
一個幸福的家庭,才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