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駁殼槍雖然射程遠威力大,但是造價很昂貴,一把駁殼槍要120元,而漢陽造步槍造價40元,一把駁殼槍相當于三支步槍。那麽事實真相究竟如何?駁殼槍真的貴嗎?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談談半自動駁殼槍的價格。
先看零售價。
首先要看的是駁殼槍在美國百老彙的銷售廣告:
原版毛瑟C96手槍,
美國零售6發型22.65美元,
10發型25美元。
1000發子彈25美元。
按照1:3.3左右的彙率,標准140槍管型駁殼槍,零售價8 0銀元左右。並不是傳說中的120元。這個傳說中的價格,應該是武器禁運期間,駁殼槍到了中國後,經過運輸、批發、零售環節,又經過層層轉手加價,最後在黑市上轉賣給普通人甚至土匪的價格,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然後同時我們要看到,1000發子彈和一支槍是一樣的價格,都是25美元,這裏先按過不表。
當然,從這個價格來看,雖然是80元一支不是120元,但是駁殼槍確實是有點貴,因爲一支漢陽造步槍,生産成本不過43銀元。。從這個角度看,駁殼槍是相當于近兩支不是,是挺貴的。
當然,這是德國原裝駁殼槍的價格。駁殼槍有各種仿制版,國內仿制的自然便宜的多,而西班牙出産的也低不少,不過17美元一支,大概56元,這就不是很貴了。
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拿步槍的生産成本,來比手槍的零售價,真的對嗎?要知道軍火中間商利潤很高的。
讓我們看看駁殼槍的批發價格:
在北洋政府陸軍部檔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陸軍部與德商禮和洋行(Carlowitz & Co.)簽約, 購買: “七密裏六三自來得毛瑟手槍二百杆, 連有木匣手把, 每杆連子彈五百粒, 價計京公砝足銀五十八兩。 共計京公砝足銀一萬一千六百兩。 在天津碼頭交貨。 關稅在外。” 加500子彈約80銀元,子彈至少千發60元,500發30元左右,也就是半自動駁殼槍約50元一支。
有一份文件是1924年9月10日, 陸軍部與天津德商世昌洋行簽約, 購買:
“德國新式口徑七六三密理米突、 槍筒九六密理米突、 表尺一千米突之毛瑟手槍─千七百杆, 連同空木柄及每杆子彈五百顆、 甲(注:假)子彈一個、 彈簧一個、 弓簧一個、 羅絲板一個, 每杆淨收價洋七十整, 共計價洋一十一萬九千元整。” 本件中的駁殼槍, 槍管核算起來只有3.77寸, 相當特殊。爲警用短管型,加500子彈70元,比標准的140槍管型節省10元,約40元一支。別忘了這是帶槍盒和附件的整套價格。
也就是說,一把半自動駁殼槍,加上經銷商利潤以後,批發價格也不過是短管的三把盒子40元,標准版的二把盒子50元左右。
而這個價格,就真的不高了。
要知道當年手槍都是很貴的,上海廠一把64小砸炮級別的,7.65*17子彈勃朗甯1910槍牌撸子的仿制品,都能賣到40元。而用11.43子彈的M1911大眼撸子,售價是50元。也就是說,講起來短管三把盒子,價格不過是和普通的自衛用撸子一樣,都是40元。而140槍管的二把盒子,售價50元,和大眼撸子也是一樣的。
最後,我們在來看看生産成本:
看上圖,駁殼槍的生産成本,根據兵工署的核算,普通撸子的出廠價是20元,而駁殼槍國産出廠價是30元,比撸子貴了三分之一。而一支步槍的生産成本是40元,駁殼槍雖然貴于撸子手槍,但是成本低于步槍。所謂一把駁殼槍等于三支步槍的造價,應該屬于誤傳。
說完了半自動駁殼槍,那麽連發駁殼槍價格高嗎?
1934年3月12日, 中信局副經理李耀煌向蔣介石報告: (九)手槍:
“奉委員長電, 渝, 訂買廿響駁殼手槍五千枝, 經遵查得德制老牌毛瑟一種, 西班牙仿裝兩種(注:Astra、 Super Azul, 另外還有Royal), 價格以西班牙之恩斯達牌(注: Astra)低過德槍一元七角國幣。 德槍結構雖屬較爲堅固, 惟槍杆稍短, 以致射程亦少二百米突。 如訂貨時要德槍加長槍杆如西班牙式, 則射程當爲一致。 又, 委員長曾電喻查捷克手槍, 經遵查得捷克各廠無此種駁殼出售, 合並陳明。”
1936年國民政府財政部, 開支列表中, 有“購廿響駁殼手槍二萬枝附子彈二千萬發”一項, 共280萬法幣。
也就是說,德國20響帶千發子彈140元,前面價格很清楚了,槍和千發子彈的價格基本一致,那麽則20響快慢機約7 0元。
注意電文裏的西班牙駁殼槍,槍管長導致射程增加200米,德國1932型是140槍管,西班牙20響駁殼槍是180槍管型的,價格便宜1.7元,也就是西班牙20響爲68.3元一支。
老蔣買的2萬支全自動M1932駁殼槍,花了280萬元法幣,各帶1000子彈才140元一支,子彈去掉60元,槍才75-80元一支,也就是約21美元。
而半自動的當年在美國賣是25美元。雖然有批發和零售的區別,但是如果算起來,全自動版本貴不了多少。
而21美元一支,作爲手槍是貴了些,但是如果比起同時期209美元一支的湯姆森,70美元一支的伯格曼,便宜到天上去了。
不要拿所謂10美元的司登,20美元的M3來比,20響全自動駁殼槍出來的1928-1930年代,這種便宜的沖鋒槍壓根沒有。市場上有的,就是貴幾倍的湯姆森伯格曼。
至于說到生産難度,更便宜的沖鋒槍如司登,波波莎,M3這些,都是用沖壓工藝的。而沖壓工藝,拜托那是大國在1940年代才有的,1930年代的中國?沖壓工藝想也別想。考慮一下當年的現實吧。
你以爲你是在西方國家有完整工業體系支撐嗎?
請問你鋼板哪裏來?有幾個工廠有軋鋼機?有幾個鋼廠?哪裏有鋼板鋼管制造能力?
焊接?焊槍焊條哪裏來?哪個能自制?
更不要說沖壓機全靠進口了~~然後沖壓機的電力哪裏來?當年中國有幾個發電廠鋼鐵廠能在空襲中生存?
在別的國家合適省錢省工的,在抗戰時候的中國,真不一定。你搞沖壓看起來産量大省工時,但是你需要發電廠鋼鐵廠軋鋼廠焊接機廠焊條廠機器廠。。。等等一系列現代工廠支持。而這樣的工業體系,抗戰前的中國真是很難搞定,好不容易搞出來了,給鬼子轟炸幹掉一環,就整個癱瘓了。
而機加工,雖然看起來費時費力,但是有個熟練工人和床子,他就能慢慢給你刨出來,這才是真正適合抗戰時候中國的工藝。
而駁殼槍更是如此,1920年代中國就大量生産了,漢陽廠至少15000,太原廠大概8000,大沽廠至少上萬,而且還有少數490槍管,895全長的超級馬匣子。
各種槍管長度的馬匣子。圖四就是槍管長490毫米,全槍895毫米的步槍型馬匣子。大家看像不像美國M1卡賓槍?
所以在1930年代的中國,解決駁殼槍工藝並不難,很多小廠都能造。
更何況,當時還可以仿制工藝更簡單的西班牙駁殼槍,簡化了工藝只賣17美元。而全自動駁型號也是西班牙人發明的:那個西班牙BH公司1926就出來全自動駁殼槍了。
所以我覺得,1930年代,中國仿制西班牙全自動駁殼槍,是最合適的。
而生産的主要型號,應該是兩種:
一種是單兵自衛型:180毫米槍管,10/20發彈匣的全自動快慢機,取消盒托,加裝類似蠍式沖鋒槍的鋼筋折疊槍托,有效射程150米左右,威力不次于花機關多少(花機關槍管不過200毫米長)。每槍配發1個10發,2個20發彈匣,配合有12~14個20發彈夾袋的九龍帶,每人可帶彈240發左右,主要用于高級軍官自衛和長官衛兵。
另一種是卡賓型,305毫米槍管,20發彈匣的全自動馬匣子,有效射程可望達到250米以上。每槍配發3個20發彈匣,同樣配合九龍帶,帶彈240發左右。用于低級軍官和騎兵,手槍隊戰鬥。
而當年我國子彈缺乏,其實不適合大量裝備沖鋒槍,子彈打不起。而平時主要半自動精確射擊,必要時又能連發的全自動駁殼槍,是最適合我國的武器。
而且要降低駁殼槍成本的話,都不需要沖壓工藝,西班牙人僅僅是加了幾個銷釘,就把價格從24美元降到17美元,降了7美元。
要注意這還是銷售價,而且是從西班牙運過來以後的價格。而至于成本,軍火商和運輸商不掙你一半可能嗎?所以,很可能西班牙駁殼槍成本也就在12美元以下。
再注意,這還是加附件的,駁殼槍的木盒,槍綱這都是錢,至少還得減去一美元。
算下來,要是仿制西班牙駁殼槍,成本應該在7美元左右~~兵工署1934年計算的國産駁殼槍出廠價,是30元,也就是加槍托附件和槍廠利潤,一支駁殼槍成本價在9美元左右。而全自動駁殼槍,目前看來因爲大部分零件通用,成本其實並不比半自動型號貴多少。
10美元就能買到一支20發彈匣的微型沖鋒槍,還叫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