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那盆虹之玉還在的話,它一定能成爲補光燈下的絕對C位。三年的時光飛逝,肯定給它換至少兩次家,也會通過葉插培育了更多小苗,這全是三年間的各種假設,然而三年前那個春天,它真的被我毀了。
對多肉植物的一見鍾情,就像迎面撲上臉的安全氣囊一樣,想刹車也不知道腳該往哪踩,莫名的一股腦跳進了多肉植物的知識海洋中,奮力地吸取著一切可用的知識。回顧人生過往的這三四十年,似乎沒有哪次學習比得過這次的認真。
突然的興奮,是會沖昏腦袋,當媽媽拿著朋友送的虹之玉回來時,雙眼雙手都忍不住的圍著它打轉,恨不得成爲一只螞蟻鑽進去看個明白。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撇開生物書上的植物,對于這新生起來的綠植一竅不通,除了看就是摸,還一個勁的點頭並說著好看好看。
虹之玉一入手,想試著翻書找找,卻發現書櫃裏就沒有綠植方面的參考書,于是坐電腦前一個勁地想詞打字搜索,才逐漸從相似的圖中發現它的名字,一個不管怎麽讀都覺得怪怪的名字。
因爲不懂,盲目的亂撞才顯得那麽無知。按網上的操作步驟,剛到手的多肉植物都要翻出換土修根,等不及一秒,就坐在電腦前翻看淘寶,挑了一家看似不錯的店鋪,一口氣買了五包包郵的泥炭土,買之前還是一樣,只知道買這種土,但卻不知道泥炭土究竟是什麽,網上說好,我想就是好的吧。
第一次給多肉植物換盆修根是種什麽體驗?
這感覺我有點說不清楚,興奮是溢于言表,就像是幼兒園的孩子,把積木拿在手也不知怎麽去拼湊。根本沒想到後面的結果,一個塑料盆的倒轉,虹之玉就這麽掉在我手上,也不知道哪來的勁,虹之玉蹭蹭蹭的一下就掉了好幾片葉片,當時的心疼也是笑著罵自己笨。
把虹之玉翻了出來,仔細的打量它的根系,有點濕濕的土怎麽也弄不下來,于是拿到水龍頭就那麽一個勁地沖,順便也給整個虹之玉洗了一個澡,我倒覺得它很舒服,可沒想到這成爲了虹之玉的催命符。
沖完的虹之玉就這麽躺著,過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又是一股腦的調配了一盆新土,什麽也沒多處理的就這樣種上去了,種在盆裏時不時就看看,提前預想著這個盆能讓它長成什麽樣。
回到電腦上,再度翻查了網絡,第二次詳細的搜著虹之玉方面的信息,但對于剛接觸多肉不到一個月的我來說,再簡單的文字介紹也難以理解這種植物,對于不曾見過或不曾了解的植物,我們的固定思維停滯不前了,一下子跳不出這個思考圈了。
虹之玉上盆後那一個月,放在向南的窗台隔著玻璃盡情的曬,一天看上七八次,心裏就想著這植物怎麽才能看不厭,每天看它的時間多過于吃飯的時間,像是這樣刹不住車的愛好,真的覺得很開心。
雖說不上一天一個樣,但那段時間虹之玉的表現越來越差,那時沒考慮過太陽強度的影響,沒想過多肉植物還需要什麽所謂的服盆期來度過,就是簡簡單單地把它當成普通綠植養,除了外表挺萌以外,似乎也就是一般的綠植。在網上搜圖片比對了一下,似乎我的這盆虹之玉以後也能長成這麽美,不是嘛。
後來的日子,隨著對多肉植物的深入,才明白多肉植物的生命力雖強,但它也敵不過人爲無知的摧殘。就在那個月,葉片逐漸的掉落變黃,最後僅剩一根光杆,那時才漸漸知道化水一詞的含義,全是洗澡惹的禍。
從我們對于新生植物的理解來看,我們缺的是一個持續關注它並了解它的過程,而不是當把它們拿在手就不斷地去擺弄,不管是植物還是其它某種樂趣,追尋探索始終是一個逐漸行走的過程,想要快速的跑起來,可沒那麽容易。
的確,在多肉植物的面前,如果不懂,我們人類確實顯得無知。我們從那年走到現在,看中過多少盆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也花過幾百幾千去購買多肉植物和相關的用品,即便不懂但始終在一步一步學習,過程從我們看上眼那天起就已經開始了,這個學習的過程完全大于結果,而結果僅僅只是把未來的多肉植物養好,盡量去避免它們的死亡或衰敗。
那年虹之玉的突然離去,一直是我和媽媽笑著爭吵的話題,媽媽的朋友從廣東帶來的虹之玉,媽媽當時也是第一次見到多肉植物,和我一樣也是立馬就喜歡上了虹之玉,而偏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養死在我手,這盆不在的虹之玉,欠了媽媽已經整整三年了,那最後栽種虹之玉的花盆仍然還完好的留著。
等找個合適的機會,給那盆再補上一棵虹之玉,算是當年對媽媽失去虹之玉的補救,也算是給自己點上一個回憶點,讓我看到這盆虹之玉就能想起當年這件小小的遺憾,一個對綠植抱有一絲愧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