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這個概念是不是很熟悉又很模糊,相信很多人本來很清晰卻被,被鋪天蓋地的廣告搞得一頭霧水,下面我們就來用傳統文化解釋一下這門熱火朝天的科學,以鼓勵大家去學習這門失傳了的科學算法。
是不是很熟悉?相信但凡讀過一點書的華夏兒女基本都知道這是什麽,但是今天它有了一個新名詞叫“大數據”。然而爲什麽變了個名詞多數人就不認識了呢?原因很簡單,學習易經要有幾個基本要素:
1.要通曉古文。
2.要懂一些科學。
3.要敢抽絲剝繭大膽聯想。
小編來分享一些大膽聯想的成果,首先明確一點,易經不是迷信、也並非研究易經的就是道教人事,重新定義一下:這是一門科學!!!爲什麽說是一門科學呢?相信大家都聽過易學中一句經久流傳的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生了64卦,先人能蔔卦占吉凶,觀天象,查人事並非具有超能力,而是學會了一門自然語言。先來看這裏:
這裏要普及一個小的計算機專業的概念:0和1。所有我們如今看到的,使用的科技根本是由這兩個數字根據邏輯運算出來的,如圖所示:111=乾;在家族關系中 101 = 中女。這裏先不說0和1的高電平低電平由來,因爲要解釋的專業術語太多,就簡述一下邏輯運算“與、或、非、異或”,非計算機專業的可以不用去管他什麽意思,簡單的來說就是計算機中存在著四種邏輯推演可以導致0和1如圖所示最終變成111或101或011,而這幾個數據又具有不同的意義或者說是定義,例如:一個數字、一個圖像、一個方位或一種符號等等。(其實我倒現在也沒想通計算機這玩意爲什麽是外國人發明的,本應該是中國人發明的合理)。
那麽大數據能做的事情易經能不能做到,答案是當然能,而且非但能做到,易經的數據基礎遠遠大于當今社會所收集的數據信息,那麽問題來了:周文王是怎麽做到把這天地密碼寫成一本書的?後人又是如何一點點解讀出來的,頓時有點小興奮,是不是感覺我們中華民族很厲害~,是不是感覺有點小自豪。
言歸正傳,我們來舉個例子:
先普及一個知識點:周易和易經是人爲所創,原本就是易,是一種沒有實體的通信語言,被周文王等人翻譯後出現了周易。可以理解成他們就是一個把一本英語書翻譯成中文的人,我們現在通過這本書來了解我們的世界,書中記載自然界的數據,以及獲取這些數據的方法。
例如上圖就是一種方位的定義,你可以想象成一個鍾,分成八格就是八等分,每一格就是7.5分鍾,方位也一樣,每一格就是45度,如果是64卦,那麽每一格就是5.625度,那麽這個精度是相當高的。但是由于周文王那會據說是在北方寫得這本書,那麽我們就要參考地理位置多加幾層,建立新坐標系,用相對論來解決問題,這是數學知識點,因爲越遠精度就越低。如果加個Z軸那麽就變成了了立體的,也可以通過算法來查閱三維世界所發生的事。
注意是8個象限哦,是不是可以八卦一下,是不是有可能計算空間立體方位呢?答案是肯定的,認真讀一下相關現代延伸書籍,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至于數據庫的內容是什麽,其實也沒多大神秘,大數據的表述形式和易經不一個樣而已,大數據是這樣的,現代大數據其實都是表的形式:
這樣的圖標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平時工作中常碰到,只是類型不同,這就是數據庫,數據源。易經裏面有太多的原始數據,只是用了文字的形式在描述,你只要根據有關算法進行排列組合,就能組合出想要的結果,那麽問題又來了,古人是怎麽收集到的這些數據源,有關算法又是什麽算法,小編只能告訴你有關算法就和有關部門一樣強大,一樣神秘。以目前的考古和科技並不能找到古代高度文明的科技成果,我們只能進行一系列的大膽猜想了,不要排除腦海中浮現的各種可能性,實踐出真知。
這裏分享我的感悟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一起參與到傳統文化的研究中來,科學才是硬道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