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我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
Zoom:我只有一個業務。
百度:我有無數科學家團隊!
Zoom:但我市值和你一樣。
百度:我人工智能專利數中國第一!
Zoom:但我市值和你一樣。
百度:我app日活有2億!
Zoom:但我市值和你一樣。
百度:先不聊了
01 Zoom是什麽?
Zoom是我一個山東老鄉在美國開的互聯網公司,只做網絡視頻通話這一個業務。
就這一個業務,撐起了300多億美金的市值。
百度的變現研究室都快研究出變態來了,卻和Zoom幾乎相同市值,于是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又硬了。
由于疫情,我國內外的朋友同事一夜之間全都用上了Zoom,導致我也成爲了Zoom的深度用戶。
之前看了業內幾篇分析Zoom的文章,大概總結了這麽幾個原因:
①中國工程師便宜,所以Zoom招了許多中國工程師降低成本。
②Zoom在全球各地買服務器,所以視頻效果好。
③Zoom企業文化好,是全美最佳雇主,所以能留住人才。
但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覺得他們全都沒說到本質。
所以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Zoom。
Zoom的創始人叫袁征,英文名Eric,山東泰安人。
大學畢業後想去美國,結果簽證被拒8次。
到美國後,長著一張中餐館老板臉的袁征,卻加入了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
這主要也是因爲袁征當時的資質進不了大公司,外加這家創業公司老板是甯波人,中國老鄉,眼淚汪汪,就互相扶持了一把。
而這家公司叫Webex,就是做網絡視頻會議的。
袁征加入後,非常努力,每天都第一個到辦公室。
慢慢地,他從程序員一步一步做到了Webex的工程副總裁,奉獻了十幾年青春。
網絡視頻會議這個行業,觸發場景很重要,所以需要一些外部時機的幫助。
比方說Zoom最近大火,就是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而Webex當年也是受到911事件的影響,因爲911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不敢坐飛機出差了,于是Webex業務快速增長。
2007年的時候,Webex就以32億美金賣給思科了。
但袁征其實在思科做的不開心,因爲當時Webex的體驗已經讓很多客戶不滿意了,而袁征提的意見,在新公司又沒得到重視。
于是他當時就思考,用戶一邊罵Webex,但一邊還在用…說明這是一個創業機會啊!
于是袁征從當時管理的800人團隊中,帶出來40個,創立了Zoom。
而他當時已經41歲了。
02 41歲紅海創業?
網絡視頻會議當時已經是紅海了,但還好,2B和2C業務的邏輯不太一樣。
2C業務想在紅海創業是艱難的,因爲C端的網絡效應很強。一個行業你做不到前三基本就活不下去了,比如我們熟知的外賣行業,美團第一,餓了麽第二,第三的百度外賣就直接涼涼了。
但2B還好,你只要服務好幾十家客戶,往往就能養活自己。
所以袁征當時作爲視頻會議這個領域的資深大佬,他做這樣一家公司,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但當時大家依然不看好Zoom,因爲這個市場不僅有很多創業公司,而且巨頭也在裏面摻和,競爭太厲害。
比如Microsoft的Skype、Google的Hangouts、甚至蘋果的Facetime,都算是廣義的競爭對手。
但Zoom依靠技術領先,勉強算是在行業裏活了下來。
在巨頭面前講技術領先?
我解釋下,軟件公司都有一個悖論:一個軟件它存在的越久,架構就越老舊和過時,曆史遺留問題堆積,最後就是積重難返。
舉個例子,Zoom當時有些競品,是做設備的,好像華爲也搞過。
就真的是一個會議室,每個座位上都放一個顯示屏,然後進入他的會議系統開會,類似這樣:
但這種設備造價昂貴,而且如果分公司之間開會,那麽分公司也得建一套,非常原始。
隨後,手機、網絡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快就將這些做設備的淘汰了。
另外還有一些做軟件的競品,比如Skype:
它其實並不是針對視頻所設計的,視頻只是它的功能之一,所以它就沒爲視頻做太多優化,用的時候經常卡頓。
然後像蘋果的Facetime,連跨平台都不行,那更是不可能完全普及。
所以我前面提到這些大公司,雖然也涉及視頻通話産品,但不是技術老舊,就是沒把視頻會議作爲核心功能去經營。
但我們反觀Zoom,視頻會議就是它唯一的核心功能,它所有的開發、設計都是圍繞這件事展開,整體戰略也是建立在當代的硬件、雲計算等技術上來制定的。這種專注加先進,讓Zoom活了下來。
03 如何用一個業務比肩百度?
但活下來不等于成功,300億市值也不是活下來就可以達到的。
我覺得Zoom能成,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的産品調性。
這是所有文章都沒提到的一件事,因爲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把Zoom定義成一個商務會議軟件,然後拿釘釘這樣的軟件做對比。
但Zoom早就破圈了
Zoom其實是一個社交屬性非常強的産品,不單單做商務會議,而是把本來在線下的很多場景都搬到了線上。
辦婚禮、畢業典禮、生日Party等等,Zoom早就變成一個有社交屬性的産品。
爲什麽我前面提到了調性這個詞,因爲我覺得一個産品酷不酷是非常重要的事,是年輕人,或新潮的公司是否接受它的重要的參考。
比如說微軟的Teams、或者Skype,這一套東西都是和微軟生態以及Office深度綁定的。
這樣做不是不好,大企業各個産品之間協同是正確的,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它就不夠酷,不喜歡微軟生態的人那就更不會用。
但這種感覺其實沒法精確的描述,它就是一種調性和一種感覺。
Zoom是一個獨立品牌,新潮、高級,在鄙視鏈最頂端,這讓用戶分享Zoom的鏈接出去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不會擔心收到鏈接的人喜不喜歡。
産品做裂變,分享是關鍵,于是把握用戶的心理這非常重要。
如果用戶分享時會擔心這個鏈接別人會不會喜歡,會不會很low,他肯定不願意分享。
另外Zoom在商務和活潑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舉個正面案例:
有一家叫Slack的公司,産品是主打團隊溝通的。
我們可以通過他的logo看到,他使用了色彩明快的設計,産品裏還支持表情包等功能,是辦公軟件的一股清流。
它打破了傳統辦公軟件的沉悶,所以很多年輕公司都願意去嘗試。
但扮酷要有個平衡,比如說Zoom有個競品,反面案例我就不說名字了,它加了一個AR換頭,可以把自己的頭換成奇奇怪怪的東西…
但這個功能出現在一個商務型産品上肯定不合適。
你開一個電話會,結果下面無數坨屎,你說什麽感覺?
雖然我知道在很多領導心裏員工就是屎,但真的換上很多人還是接受不了的。
另一個極端,比如Webex,它商務範就太足,用戶用它上個瑜伽課、美妝課,但搞得像在談5個億的生意,那也很誇張。
前段時間,有人說在釘釘上和同事開會就很尴尬。
因爲一開攝像頭,發現同事住的都是180平的房子,而自己卻在廉租房裏,背後挂的都是髒衣服,牆上裂痕都被看見。
然後Zoom就周全的想到了保護隱私及避免尴尬的方法,就是可以給自己加一個背景:
那你說你想在知乎裝X,什麽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上都上了還下什麽?
直接換成駕駛艙:
還有像美顔這種功能,很多軟件都有,但Zoom的美顔程度就把握的很好,稍微磨一磨皮,不會把人搞的尖嘴猴腮。
商務會談和社交之間,Zoom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所以在調性上,達到了最廣泛的適用性,結合社交軟件自上而下的特點,也成爲了Zoom致勝的關鍵原因。
04 能在國內複制Zoom嗎?
其實,Zoom的興起也是離不開美國互聯網這個特殊大環境的。
Zoom這家公司,營收基本上來自于北美市場,本身是一家賺錢的良性公司,這一點非常重要。
爲什麽重要?因爲不賺錢的互聯網大公司在中國太多了…
在美國,巨頭公司是沒有燒錢玩補貼的習慣的,這才讓Zoom的産品定價可以在同類産品裏非常便宜。
這話可能很多人聽著怪怪的,大家肯定覺得大公司東西貴,小公司便宜不正常嗎?
這個觀念只在線下市場有效,而互聯網市場的付費,大公司往往都更便宜!
你們想想,釘釘、飛書、騰訊會議,它們的核心功能都是免費的。
這時候你在國內搞一個Zoom這種創業公司,然後還敢收費,和自殺有啥區別?巨頭公司早就把你逼死了。
美國用戶他還有兩個特點,一是付費習慣比較好,二是比較喜歡功能單一的産品。
就是一個APP就幹一個事讓美國人很放心,如果功能太多反而會讓他們覺得不夠專注。
但國內就不是了,微信推了半天的小程序,就是希望以後大家手機裏只有微信這一個app。
那爲什麽美國用戶喜歡功能單一的産品呢?
因爲美國互聯網環境更加的開放。
比如說美國各種商務軟件,它們都開放API,互相之間可以兼容,用A公司的視頻會議接B公司的聊天,甚至再接C公司的項目管理和D公司的文檔管理,自由搭配,高效辦公。
但一旦到中國就是:
這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壟斷!
中國這些巨頭,確實做了不好的表率,但這個沒人管,法無禁止即自由,我們也無法評價。
但結果就是我們中國的用戶,就只能去用那些全家桶産品,所以說投資人找中國的Zoom,我覺得就別想了,因爲時空背景用戶習慣都不一樣。
那有人說:“中國也有很多人用Zoom!”我覺得原因主要有兩個:
①:中國用戶還是以白嫖爲主的。這次疫情,Zoom爲了中國市場所以修改了原有的收費標准,這也算是用美股的錢補貼國內用戶了,但一旦Zoom在國內開啓常規收費,我堅信一定90%的中國用戶會迅速離開。
②:互聯網專業人士有站隊問題,比如騰訊系和阿裏系的兩個人,聊天是微信還釘釘?
所以不如大家都用Zoom好了。
05 我們可以學到什麽?
01:城池都沒有,你挖什麽護城河?
最近和幾個做2B的朋友聊天,結論就是做2B不用太多考慮所謂的“壁壘、護城河”問題。
護城河是古代戰爭的産物,而現代戰爭靠防守是很難贏的,現在很多創業者他業務還沒做起來,就先考慮護城河問題,這個我覺得說不通。
所以我的建議是先把業務做深做透,先建立城池,再建造護城河,尤其是2B市場。
02:創業要學會借力!
某個彈幕網站,剛開始做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彈幕播放器。
他把視頻架在別人的服務器上,因爲視頻的服務器是很燒錢的。
Zoom其實也可以成爲這種能讓創業者借力的點,譬如我們把Zoom當成是一個免費的視頻連線平台,一種免費的基礎設施,再加點別的料在上面。
譬如國外有個網站叫做OKZoomer,專門匹配美國大學生線上社交的:
上線兩天就注冊了2400多個學生,現在已經有超過1萬名學生通過它來匹配約會了。
最後我總結一下:
Zoom當然不是完美的産品,最近也爆出隱私問題,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這個事就有點敏感。
我有個朋友是Zoom的高管,我就嘗試打給他問點內幕,結果尼瑪這哥們守口如瓶,什麽都不說,確實能感受出恐懼與謹慎,畢竟一個公司一下子變這麽大,完全沒問題是不可能的。
雖然我們開頭拿百度開玩笑,但現在Zoom的股價確實有些虛高,無論看市盈率還是看市銷率,都不是特別理性的一個市值。
那就有人擔心,Zoom疫情之後怎麽辦,這個問題就挺難回答的。
但我還是覺得會有很多用戶的習慣已經發生了改變,這次疫情就讓人們發現有些會不開也是可以的,甚至有些人不存在都是可以的。
所以我覺得疫情之後,Zoom的用戶數肯定會回落下來一些,但也會比疫情之初高很多,習慣的改變是多方的配合與時間的沉澱,我還是看好Zoom的,因爲他是一家具有長期價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