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機會讓你穿越到古代,你最想成爲誰?”
不用說,相信大多數讀者和鄙人的想法一樣:當皇帝!作爲一朝天子,不僅能夠享受手中的權力給自己帶來的快感,而且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坐擁後宮佳麗三千,爲國家人口數量的增長獻出綿薄的一份力……
跟諸位開個玩笑,下面咱們言歸正傳。
一、皇帝也是普通人
在講以下內容之前,首先我們得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即:古代皇帝與尋常百姓一樣也是個普通人,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又不是個普通人。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個別不耐煩的讀者朋友們看到這裏也許會認爲筆者在賣關子,其實並不然。首先,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上看皇帝與尋常百姓一樣,也是由娘胎裏邊出來並慢慢長大的正常人,也需要吃飯睡覺,盡管曆代皇帝如何地宣揚“天賦人權”之說,以及自己能夠當上皇帝乃天命所歸等等,但這終究只是爲了鞏固封建統治地位而已,與自己是否是一個普通人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聯。
另一方面,實際上皇帝又不是個普通人。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相較于尋常百姓,皇帝能夠享受著諸多常人難以觸碰到的特權,如後宮佳麗三千、終生錦衣玉食,甚至于在彈指之間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皇帝在享受如此特權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需要一定的駕馭能力,從而才能夠維持封建帝國機器的正常運轉。而在行使這些特權的時候爲了避免産生大方向上的錯誤,就會有著諸多條例和框架去限制他的行爲,如祖宗成法、官員勸誡等。明朝時期,三十年不上朝但仍能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二、百僚未起朕先起
人的一天中,最先做的事情莫過于睜開眼睛起床,以我們普通人爲例,正常來講一般是早上八點至九點才開始一天的緊張工作,那麽也就是在六點半至七點半之間起床,除此以外,每逢雙休時還可以時不時肆無忌憚地睡個懶覺。可以這麽說,這一切對于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普通人而言可以說毫無違和感,但有趣的是,清代的皇帝竟然卻享受不到這一在大多數人眼中看來再正常不過的“特殊待遇”。
那麽,清代皇帝是幾點鍾起床的呢?
與其他朝代不同,清朝曆代皇帝都是滿人,因此在生活作息上也與漢人有著一絲差別,如習慣于早睡“早”起。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說的“早”可不是筆者在文章前面所講的六、七點,而是寅時,也即是淩晨三至五點。
爲何清代皇帝要起這麽早呢?關于這一問題,其實是諸多因素綜合而造成的。
首先,清代皇帝都留紮著長辮子,起床第一件事便是要梳理這些辮子(很費時),然後再身著複雜的朝服喝碗湯開始下一步的工作。其次,相對于其他朝代(撤出了宰相之職),清代皇帝一天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在這些工作的逼迫下皇帝也不得不早起。以下這首出自于某位皇帝之口的打油詩便是最好的佐證材料:
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猶擁被。
走完了這一整套流程之後,皇帝就立馬需要進入下一道程序——“禦門聽政”。
所謂“禦門聽政”,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上朝。清朝入關初期,聽政地點設在太和門,後來到了康熙時期爲了省時間便將其設在了乾清門,因此這道程序也被稱之爲“乾清門聽政”。時間爲卯時,即早晨五點至七點(康熙時考慮到百官過于辛勞便酌情推遲了一到兩個小時)。清代時期,“禦門聽政”乃皇帝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其行爲規範相對而言也是十分講究的,關于這一程序中的具體事項容筆者在本篇文章當中暫且不去一一贅述。
禦門聽政過後,百官回到各自衙門,休息的休息、澆花的澆花,這一天差不多也就這樣應付了事了。
然而,對于皇帝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在清朝時期,皇帝下朝之後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行孝便是其中之一。所謂“行孝”,即問安,問安的主要對象通常爲皇帝的母親——老太後。次數至少爲一天一次,多者不限。據史料《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四月初六這一天前後共問安了四次,具體內容如下:
卯時,詣太黃太後宮問安,少頃,禦乾清門,聽部院各衙門官員奏事。
辰時,複詣太皇太後、皇太後宮問安。
未時,詣太皇太後、皇太後宮問安。
申時,再詣太皇太後宮問安。
從以上這段史料中也不難發現,問安的時間點和次數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吃飯也是件講究事兒
皇帝一天吃幾頓飯?
關于這一問題,其實各個朝代略有不同,如漢朝皇帝一日進四餐,清代皇帝則與我們更爲接近,一日三餐,分別爲兩頓正餐,一次晚點。早膳約在早晨七八點鍾,晚膳在午後一兩點左右,晚點則在晚上六七點鍾。兩頓正餐中,晚膳最爲豐盛,排場也自然是最大。
以正餐爲例,除主食外,菜品一般分爲三種:熱鍋、熱菜和冷拼。爲了避免口味重複,這些菜品又會進行細分,如乾隆時期菜品爲47種主食、47種熱鍋、56種熱菜和26種湯。
四、進帳子
操勞了一天,再加上另一天還需要早起,因此皇帝晚上大多在戌正(晚上八點)就開始上床了(需要加班批閱奏章的情況則例外)。由于皇帝的床上張著帷帳,因而也將睡覺這一程序稱之爲“進賬子”。
皇帝睡覺,就會有宮妃前來侍寢。然而,皇帝與宮妃們大多又是分居,這樣一來,皇帝倘若想要讓哪一位宮妃前來侍寢就必須要提前吩咐下去,這一流程也即是大家所了解的“翻牌子”(清朝所采用的是一種原理相同的抽“綠頭簽”)。
以下爲清代宮妃侍寢的基本流程:
- 抽“綠頭簽”,向敬事房傳達目標妃子的訊號
- 由專門的太監背皇帝“欽點”的那位妃子(僅身裹一件大氅),經同意後進入寢宮,妃子由床尾鑽入被窩。行事期間,敬事房的總管太監按規定候于門外。
- 時間一長,外面的總管太監就會以一種怪腔怪語唱道:“是時候了”,如若皇帝不停止,則再唱一遍,如此循環三次。
- 將妃子背走後,太監會問皇帝留與不留。
看到這裏也許也許有人會問,如果皇帝特別喜歡某一位妃子,能連續多次讓同一位妃子侍寢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宮中,皇帝召妃侍寢是十分講究的,整個過程中皇帝雖然有一定的選擇權,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爲所欲爲。如若連續多次讓同一位妃子侍寢,時間一長後宮難免生亂,因此,爲了避免這一現象皇帝便需要所謂的“雨露均沾”。
除了以上所述的這些活動以外,皇帝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批閱奏章了,由于缺少助手,因此清朝在雍正以前的皇帝都是十分勞累的,後來雖有內閣、南書房等機構加以輔政,但一些基礎的壓力皇帝還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如何防止臣子們勾結黨羽、明爭暗鬥,維護統治機制的穩定運轉也是一大不可小觑的精力開支。簡而言之,權力越大,能力越大;能力越大,則責任越大。
文章的最後再開個小玩笑,就拿康熙皇帝每天寅時起床、卯時禦門聽政這件小事來說誰又能數十年如一日地做到並堅持下去呢?
再給諸位獻上一張妃子們的實拍圖。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