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名四歲的女孩因疫情無法外出玩耍而哭鬧不止,女孩的媽媽被吵得心情煩躁,打了女兒一巴掌,沒想到這一巴掌讓女兒的右耳出現了聽不清的狀況。送去醫院後,女孩被確診爲外傷性鼓膜穿孔。
作爲父母,我們都期待跟孩子相處的時光是母慈子孝的,但現實卻往往是各種雞飛狗跳。
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發脾氣等,我們常常會感到煩躁。孩子在歇斯底裏,我們也是怒火在心中燃燒,一不小心就噴射出來,傷孩子也傷自己。
教育和心理學研究發現,父母的情緒處理方式,直接影響他們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方式,並能預測孩子應對情緒的方式。
也就是說,在應對孩子的情緒中,孩子見證了我們處理情緒的全過程。而孩子歇斯底裏的時候,也恰好是我們培養高情商孩子的最佳時機。
那麽如何才能把孩子哭鬧的時刻變成孩子情商的修煉場呢?家長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知道情緒是什麽?以及孩子爲什麽需要學習情緒管理?
二、明白爲什麽孩子哭鬧時,我們慣用的教養方式都沒用,以及如何理解孩子哭鬧時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最佳時機。
三、學會五個方法,從孩子哭鬧到日常互動,全方位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一、情緒是什麽?孩子爲什麽需要學習情緒管理?
美國心理學奠基者詹姆斯認爲,情緒就是我們身體對特定情境的反應方式的標簽。
情緒心理學中曾提到,情緒是有外顯功能的,面部表情是情緒外顯的表現之一。情緒會通過人的面部流露出來。簡而言之,情緒是感受的外顯。比如下圖,哪個是真笑,哪個是假笑,我們是可能看出來的。
情緒是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它是不能被消滅的,要麽轉化,要麽用掉。所以情緒的本身會推動我們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憤怒的時候,有的人會砸東西,有的人會河東獅吼,有的人會打娃……
消極情緒若無法運用,會不斷積累,要麽轉化,要麽傾倒,否則這些能量會攻擊身體,身體就會出問題。孩子如果有很多情緒,學習就很困難。研究表明,同樣資曆的孩子,如果情緒好,成績可以提升20%。
此外,生理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積攢在身體的消極情緒,需要用身體的荷爾蒙(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素)來協助處理。所以,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情緒知識來幫助他們學會情緒管理,這樣才不會因爲過多的情緒壓抑而影響身心健康。
由此可見,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二、爲什麽孩子哭鬧時,我們慣用的教養方式都沒用,如何理解孩子哭鬧時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最佳時機。
1.孩子哭鬧時,說教和打罵都不奏效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會嘗試跟孩子講道理,但結果往往是孩子一句都沒聽進去,要麽照鬧不誤,要麽撒潑升級。于是,父母也跟著升級:威脅、恐嚇相繼上陣,更有甚之,言語無法把孩子的哭鬧制止,直接上武力鎮壓。但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父母會發現,武力也無法制服孩子了。
而且,我們發火時所說的話,所做的行爲,孩子會原封不動地還原給我們。到底爲什麽,這些我們從父輩那裏學到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不起作用了呢?
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裏提出,大腦存在不同的分工,負責認知過程(思維、推理、判斷等)的是大腦皮層,也叫理智腦。負責情緒過程的是邊緣系統,也叫情緒腦。負責呼吸、心跳等與個體生存息息相關的功能的是爬蟲腦,也叫原始動物腦。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尔(Daniel J. Siegel)在他的著作《由內而外的教養》裏也提到,當人處在積極情緒時,理智腦、情緒腦和動物腦是連接在一起的,遇到事情時,人的理智腦工作,先分析利弊再做出行動。
但當人處在消極情緒,比如孩子哭鬧時,人的三個腦的聯接會斷開,這時,人的理智腦停止工作,所有的工作由原始動物腦接管。
動物遇到危險只有兩種反應,要麽打,要麽逃。所以,當孩子處于消極情緒當中,孩子是處于動物腦工作狀態,我們講的所有道理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因爲接收道理的腦區不工作了。當我們打罵孩子時,孩子小的時候,他會逃,比如屈服。當某一天,孩子覺得他足夠強大了,他會打回來,罵回來。
2.孩子哭鬧時,家長需要積極暫停
從保羅的理論可知,當孩子哭鬧時,我們慣用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及武力鎮壓都是無用的,甚至是與我們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的。
面對一直哭鬧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一直心如止水,那也是不可能的。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大概率是父母會心煩意亂,甚至是怒火中燒。因爲我們的大腦有一種神經元,叫鏡像神經元,它會反映和模仿他人的行爲。
看到山區學子寒窗苦讀,我們會爲之感到心酸,這就是我們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同理,我們看到孩子的哭鬧會心煩,看到孩子撒潑會憤怒。
我們要想不被孩子的情緒帶跑,在孩子處在消極情緒時需要積極暫停。
所謂積極暫停就是某種形式的隔離或暫停。它是《正面管教》中情緒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它不同于我們通常使用的懲罰性的暫停,而是通過一些讓我們感覺好起來的方式方法讓我們冷靜下來,回到理智腦工作的狀態。
3. 孩子哭鬧,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最佳機會
孩子哭鬧的時候,當我們能通過積極的暫停等方式讓瀕臨情緒爆發期的自己冷靜下來,孩子的鏡像神經元也會發揮作用,他們會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學習到處理情緒的方法。
我們通過恰當的方式幫助孩子平靜下來,引導孩子專注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在情緒上糾纏,孩子便在親身經曆中體驗到了什麽是情緒管理。
古語雲: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幹。跟孩子說一百次,不說讓孩子親眼見證一次,見一百次不如讓孩子親身經曆一次。
在孩子哭鬧時,我們的目標不是“終止哭鬧”,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哭鬧時,通過接納他的情緒,讓他明白情緒是沒有對錯的;通過傾聽幫助他把情緒表達出來;通過提問幫他分析利弊,提高他的思維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幫助孩子明白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是情商的核心成分,孩子能做好情緒管理,對情商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孩子哭鬧的時候,恰恰是培養他的高情商的最佳時機。
三、五個方法,幫助我們全方位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1.父母善用情緒緊急刹車利器——情緒選擇輪
父母是孩子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一面鏡子,要想孩子管理好情緒,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當我們處于消極情緒中時,我們的理智腦是停止工作的。這時候,我們需要借助積極暫停來幫助自己快速回到理智狀態。不然只會跟孩子一般見識,最後不僅事情搞砸了,還傷害了親子關系。
積極暫停有哪些方法呢?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個人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可以通過制作“情緒選擇輪”來幫助自己在下次遇到消極情緒時快速地找到自己可以用的方法。情緒選擇輪是如何制作和使用的呢?
1) 在自己心情平靜的時候,問問自己,有哪些方法可讓自己快速從消極情緒中恢複心理的平靜,回到理性大腦的思考?比如聽音樂、暫時離開現場、深呼吸等,把自己想到的都寫下來。
2) 把所有的選擇用文字、畫畫或者字畫結合的方式制件成一個選擇輪。比如,想到8個方法。把一張A4紙剪成一個大圓形,並分成八等份,每一份裏寫上一個方法。
3) 下一次遇到讓自己情緒失控的事情時,從中選擇一個方法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
使用情緒選擇輪有三個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社會。
當我們使用娴熟後,就可以引導孩子制作屬于他的情緒選擇輪。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緒選擇輪中所有的方法必須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同樣也要遵守“三個原則”。制作的過程盡可能讓孩子獨立完成。
2.父母用愛擁抱盛怒中的孩子
01.傾聽孩子的情緒
心理咨詢界有句很流行的話,看見即療愈。
看見孩子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也就是現在說的走心。
當孩子在哭鬧時,哭鬧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引起哭鬧的原因可能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看到孩子哭鬧背後的心理需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當孩子因爲無法外出而哭鬧時,可以這麽說:“看起來,你真的很難過,因爲疫情原因,我們無法到外面玩耍。”
如果孩子的情緒就是“難過”,孩子會因爲被理解、被看到而哭得更傷心,這時候,父母的擁抱就能給孩子最好的安撫。
但有孩子的情緒並不是難過,可能他會說不是難過。比如孩子可能說:“不是,我很憤怒。”
這時,家長可以用反射式傾聽來共情孩子:“你感到很憤怒,是因爲沒辦法到外面玩耍,你希望可以到外面玩,對嗎?”
反射式傾聽是傾聽的一種,它要求充分尊重和關注溝通者傳遞的內容和感受,並讓對方知道你聽到了理解了。
它的基本句式是:你感到______(開心,難過,委屈等),是因爲______(具體發生的事情),我猜,你希望______(基于尊重雙方的具體的期待)
同時,父母還可以通過表達自己的情緒來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正確表達情緒。
當看到你因爲疫情沒辦法外出而憤怒的時候,我感到很難過,因爲我看重你的健康,我希望我們可以找到在家裏也能玩得開心的方式。
基本的句式是:我感到_______(開心,難過,委屈等),是因爲______(具體發生的事情),我希望_______(基于尊重雙方的具體的期待)
這種方式也叫“我信息”表達法,強調的是不帶評判的、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持續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孩子會從中體驗到,並習得:我們可以表達情緒,但不可以帶著情緒去表達。
02.允許情緒,接納孩子
情緒只是人對環境的一種反應,沒有好壞之分。
幫助孩子找到的他的情緒之後,不要去消滅它,也不要去否定它,而要先試著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告訴孩子:當我想出去玩卻又不能出去的時候,我也會感到很難過。
讓孩子知道,難過不是他獨有的。
常用的句式有:
- 當我遇到_________(與你類似的遭遇時),我也會感到_________(與孩子相同的感受)
- 我知道_________(孩子面對的狀況),確實很難/不容易
以情緒爲主題的電影《大腦特工隊》講述了共存在Riley大腦中的五個情緒小人: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憤怒(Anger),的故事。
跟我們很多人一樣,最開始,Riley想把悲傷排除在外,但在經曆了一邊串的事件之後才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正是Sadness將她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著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心理學有研究發現,父母接納並與孩子討論他的消極情緒,有助于孩子對情緒的理解和接納,並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03.提供可接受的解決方式,並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情緒的處理方式是有好壞之別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爲孩子提供一些我們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來幫助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比如問孩子:“你覺得做點什麽,讓自己感覺好點呢?”
如果孩子有屬于他自己的情緒選擇輪的,可以這麽說:“你願意去看看你的情緒選擇輪,在上面選一樣讓自己好起來嗎?”
有時候,我也會對我的孩子們說:“如果你覺得哭出來舒服一點,那就哭一會吧,媽媽陪著你。”
孩子往往大哭一小會就停下來。相比于對孩子說:“別哭。”讓孩子盡情地哭一會更有利于孩子情緒的平複。
美國科學家費雷發現,哭可以緩解人的憂愁和悲傷。他還發現長期不流淚的人,患病率比流淚的人高一倍。
因此,如果我們可以在接納孩子情緒的基礎上,爲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會有助于孩子更快的地從消極情緒中恢複過來。
遵循“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則,待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引導孩子進行複盤,幫助孩子更好地從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學習。
運用啓發式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啓發式提問是《正面管教》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通過激發人的潛意識之中的目標,以及自己所思考的問題的原因,感覺,針對事件發生並且找出原因從而得到結果。如:
- 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麽?
- 你怎樣才能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用于將來?
- 你現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什麽想法?
啓發式提問通常用怎樣、什麽、哪裏來提問,關注解決方法,而不問爲什麽?我們並不是要追究責任。使用啓發式提問要遵循三個原則:
- 第一是不要預設答案,如果我們帶著答案去發問,那叫套路,不叫提問,是專業坑娃。我們的目的是啓發孩子思考,學會主動承擔而不是換個方式讓他接受我們的意見。啓發式提問的背後態度到底是出于控制還是出于愛和尊重是它是否有用的關鍵點。
- 第二是溝通的雙方只要一方有情緒問題都不適合提問。提問的前提是雙方都需要先理智回到冷靜的狀態,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 第三是要允許孩子說不知道,因爲這是思考的開始。
4.消極情緒調節魔法
情緒冶療的ABCDE法則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爲是某件具體的事情引起了我們的情緒,就好比在湖南小女孩的事件當中,看起來是孩子的哭鬧引起了媽媽的情緒和打孩子行爲。實際是媽媽覺得“哭鬧是不好的”這個觀點引起了她的心煩和打孩子的行爲。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比特·艾利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也叫ABCDEF療法。該理論認爲人的情緒是由他們自己的思想決定的,正確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
A 是指遇到的事實、行爲或事件;
B 即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
C 是指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D 是指對自己不合理信念進來辯解;
E 是指通過辯解産生效果,
F 是新的感受。
也就是說,引起這位母親的心煩不是孩子的哭鬧,而是她對孩子哭鬧的看法。
如果想要改善情緒,就得找出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然後去反對(D)這些非理性的想法和觀念,形成對待事物的正確看法産生正向的情緒效應(E),這就是典型的艾利斯情緒治療理論。
那麽,我們如何把這個理論用于實踐呢?
當我們因爲孩子的哭鬧而感到心煩、惱怒(C)時,先找到我們對孩子哭鬧(A)的看法,比如說,媽媽覺得好孩子一定不會哭鬧(B)。這是一個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通常有三個特征:
a. 絕對化要求,是指以自己的意願爲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爲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比如好孩子一定不會哭鬧。
b. 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比如哭鬧的孩子就是壞孩子或者,孩子哭鬧,說明我不是一個好媽媽。
c. 糟糕至極,這是一種認爲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了,是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場災難的想法。比如說,孩子哭鬧,真是糟透了,
接著,對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解(D),比如:你有什麽證據說明好孩子一定不會哭鬧?
然後,問自己,孩子爲什麽希望出去玩?孩子對大自然很好奇,她希望能出去享受自然風光(E)。
媽媽對自己養育了一個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孩子感到愉悅(F),接納孩子的情緒。
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需要學習情緒ABCDEF理論,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實踐、不斷成長,學會爲自己的情緒負責,爲自己的感受負責,爲自己的行爲負責,成爲情緒的主人。
5.培養孩子心理韌性,引導孩子面對壓力和挫折
中國有句古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應對生活中負面事件、打擊、挫折以及消極情緒,有的人一挫不起,有的人在這些經曆後變得更強大,後者被視爲具有較高水平的心理韌性。
高心理韌性者會積極應對壓力和挫折,能掌握並及時適應變化,而且會擁有更多的社會支持。
研究表明,一個擁有心理韌性的人,不僅可以從壓力性情境導致的負面情緒中恢複過來,還能在持續的壓力中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狀態,激發潛能,有效突破前期人生高度,再創巅峰。
那麽,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呢?
01.挑戰思維陷阱,改變私人邏輯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私人邏輯。
私人邏輯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我們出于個人生活經驗及通過對這些經驗的認識而形成的屬于自己的內在信念。我們在應用它的時候,往往是無意識的,並且把這些個人的信念視爲普遍真理,因此會引發一系列的思維陷阱。
比如:老師叫我去辦公室。有的孩子第一反應就是:“我一定是是做錯了什麽事。”這其中的陷阱就有:
- 快速下結論:很有可能是跟自己的過去經曆相關聯的。
- 個人化:直接把結果歸因于個人原因而不去考慮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 情緒推理:或者是主觀上肯定一件事就認爲是事實一定如此。
此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偵探遊戲”來幫助孩子挑戰這些思維的陷阱。
a) 把問題列出來:老師叫我去辦公室,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麽事。”
b) 讓孩子充當福爾摩斯,用以下的方式寫出偵查路線。
- 經曆反駁:我是否有一些經曆能證明,這個想法不完全是正確的。
- 如果我最好的朋友有這種想法,我會對他們說什麽?
- 當我情緒好一點的時候,我會有什麽不同的思考?
- 我是否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過快地得出了一個結論?
e)大家互相交流分享,並反思我們在當偵探時,判斷線索是否出現錯誤。
通過這樣的遊戲,可以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更專注于問題的解決,學會把問題當成挑戰而不是障礙。
02.引導孩子做好人際連接
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韌性強的人往往有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又反過來會增強人的心理韌性。
人際連接,不僅僅我們成人需要,孩子也需要。當孩子發現自己也擁有著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當他面對挫折和負面情緒時,會用更積極的態度去尋求支持,而不是作繭自縛。
家長可以通過親子活動來引導幫助孩子找到他的支持系統。
a) 在一張A4紙上畫一個圓。
b) 讓孩子在圓中間寫上10個對他很重要的人的姓名。
c) 問孩子,當他遇到困難時,他們可以給他提供什麽支持,並寫下來。
d) 請孩子分享自己的感覺、想法和決定。
e) 請孩子寫下他可以爲這些很重要的人做的事並去實踐。
家長也可以同時完成以上五個步驟,尋找自己的支持系統,並跟孩子分享。
當危機來臨時,家人,朋友都是巨大的支撐源泉,幫助孩子找到這些源泉就在孩子的心裏注下了有力的支持。
03.讓積極情緒在家裏流動起來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曾在2005年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群幸福指數、抑郁指數大致一樣的人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寫了感謝信,並讀給收信人聽,另外一組什麽都沒幹,就是像平常一樣生活。實驗結果發現,寫了感謝信並讀給對方聽的這一組,抑郁症狀有了很大的改善,幸福指數也直線提升。
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爲,當我們向別人豎起大拇指時,指尖的方向是指向我們自己的。所以,當我們向他人表示感謝時,滋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生命。
在家裏,我們可以每天睡前,家庭成員聚在一起,說說今天,家裏的哪個人做了件什麽事情,讓你想對他表示感謝的。也可以把想說的話寫在紙條上,再念給對方聽。通過我們日常互動讓積極情緒在家裏流動起來。
四、小結
父母適度表達積極情緒,冷靜地處理消極情緒,會成爲孩子觀察、模仿的對象,進而促進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理解。
父母是孩子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一面鏡子,要想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高情商的父母。同時,把握孩子處在消極情緒時的機遇,運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處理情緒的速度,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度。
父母情緒處理的速度,決定孩子情商的高度。
*祖祖:兩個孩子的媽媽,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心理與教育工作者,一個曆經職場硝煙卻沉溺于生活煙火的溫暖女子,關注“熊孩子的窩”,一起做有溫度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