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瑞典小姐姐名叫艾米·布罗姆奎斯特,自2012年就居住在浙江甯波,她寫這個內容,只是想和家人分享,讓家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
沒想到卻引來大批網友圍觀。
【4個月前】
中國:發現一種新病毒正在傳播,大家沒事盡量不要出門,如果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全國停工、封鎖。
歐美:不要相信他們,只不過是流感罷了。他們這是試圖控制人身自由,根本沒必要戴口罩。
亞洲:讓我們采取措施,大家戴口罩,限制入境。
【3個月前】
中國:開始建方艙醫院,以免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歐美:這是一個集中營,他們在裏面殺人,不要相信他們!
亞洲:我們要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2個月前】
中國:這種病毒可通過空氣和肢體接觸近距離傳播,我們正面臨著大量的病人,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緊缺,我們需要支援。
歐美:看看他們是多麽落後,甚至沒有足夠的個人防護用品給他們的醫生和護士,所以他們讓每個人戴口罩,甚至封鎖了整個國家,停止了經濟運行,這明顯是錯誤的舉動,一群傻子。
亞洲:那些歐美國家會做些什麽嗎?
【1個多月前】
中國:疫情趨于穩定,人們正慢慢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
歐美:騙子!我們從意大利看到的數據,顯然和來自中國的數據不符,中國一定死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它一定還在傳播。
亞洲:爲什麽他們說口罩沒用?
【1個月前】
中國:哥們,發生了什麽,疫情怎麽失控了?醫院呢?爲什麽你不采取隔離措施,只是坐在那裏指責了我三個月,什麽也不做?
歐美:你們從來沒有告訴我們這種病毒有多危險,你們一直在虛報數據。
中國:你從來不相信我,不是嗎?當我說這是一個大問題時,你堅持稱這只是一個小流感。你爲什麽認定中國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死了?如果你這麽認爲,這不正意味著它是一種高度危險的病毒?而你,早該做好准備!你怎麽能一邊相信我這兒死了那麽多人的同時,卻又認識不到病毒的危險?
歐美:像你這樣落後的國家,只有一件大事,那裏的人貧窮、不衛生,醫療服務仍處于50年代,你們的政府掩蓋事實,怕引起恐慌,這不應該影響我們這樣先進的國家。
中國:但現在病毒正在殺死你的人民。現在行動,你還有可能力挽狂瀾。
歐美:我們現在做什麽都來不及了,有人死了。或許我們可以通過群體免疫實現對抗病毒。而你,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現在】
世界:我們需要中國的幫助,需要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醫療物資。
中國:我將盡我所能。
歐美:你別有用心,你想借機擴大影響,你的數據造假,明明死了很多人。我們的高科技醫療系統證明病毒不可能被這麽小的數據打敗。
亞洲:我們所有的數據呢?我們的數據比中國低!
英國:我要起訴你,讓你負全責,賠款數十億英鎊!
很快,這篇足夠奪人眼球的標題黨小文章吸引了許多外國網友閱讀和留言。
“很難相信究竟誰對、誰(完全)錯!”在看完布洛姆奎斯特的這篇小文後,網友Pratiman Pandey評論道,“但這事兒絕對不能完全怪中國!”
“很高興讀到這個!這很悲哀,正如它所說的,將一切罪過歸咎于中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只不過不願意承認中國更好!!!”
“這精確地總結了所有的崩潰。西方世界收到了警告。我也試圖勸人們戴口罩,但我被嘲笑了。現在他們明白了,但不願意承擔責任。我已經看到許多無視警告的國家領導人如今隱瞞數據。”
“准確。疫情暴發之初我在中國,後來1月底去了歐洲。每次看到他們在電視上討論‘群體免疫’,我都會尖叫。”通過這次疫情,網友Barrie Vesty看得很透徹,“任何事都可以拿來給這個國家貼標簽。”
“顯然,和這裏的大多數人一樣,我認爲這是一篇好文章,于是將它貼了出來。”布洛姆奎斯特原本只是想與家人和朋友分享這篇從別處看來的小文章,完全沒料到會在社交媒體上引來這麽多人關注。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布洛姆奎斯特便聽從了中國朋友的建議,選擇繼續呆在中國的浙江甯波。爲此,瑞典媒體還專門采訪了她。
布洛姆奎斯特接受本國媒體采訪,談疫情期間生活在中國的感受。
“用他們(瑞典媒體)的話說,他們十分困惑我會如此‘冷靜’。我的回答是‘簡單’,我信任中國,我自2012年開始住在這裏,這裏的朋友們告訴我要對政府有信心、遵守這裏的法律法規。”
作爲一個外國人,布洛姆奎斯特和許多中國人一樣居家隔離,直至如今複工複産。在這期間,她感受了居家隔離的意義,不只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以及我們的父母、子女、鄰居,和一切易感染人群。“它並不像有些人認爲的那麽難。”
目睹了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所發生的一切,再加上在中國的親身體會,布洛姆奎斯特希望至今仍然沒有要求民衆居家隔離的瑞典能夠采取措施。“我只是想要指出,中國政府做得很棒,控制住了這裏的疫情。”
“並且我相信,只要堵住(病毒的)宿主,總有一天我們會達成所有地方0病例的目標。”布洛姆奎斯特希望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能夠爲了抗擊疫情這個人類的共同目標,好好地呆在家裏。“我們應當一起努力,而不是彼此指手畫腳。”
來源:新民晚報·深海区、今日头条@全球奇趣中心、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
本期編輯:胡程遠、楊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