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6日上午,威克島上的雷達發現大批美機來襲,頓時島上警報聲大作,駐紮在威克島上的日本第252航空隊立馬起飛24架零式迎戰,不過大出零式意外的是,他們這次碰上了硬渣子。因爲他們碰到的全部都是美國海軍最新裝備的F6F地獄貓式戰鬥機,這種F6F地獄貓式戰鬥機不僅在美國戰鬥機傳統的裝甲、火力、俯沖性能上優于日機,而且在日本零式引以爲傲的機動性、爬升性方面也超過了零式,駕駛零式的飛行員發現美國飛行員已經完全不把零式的優勢放在眼裏了,甚至不懼與零式進行盤旋格鬥。
由于F6F對零式在性能方面的全方面碾壓,即使駕駛零式的飛行員拼死抵抗,也仍沒改變被全部消滅的命運。一線戰報傳回東京後,日本海軍高層大爲光火,爲何美國新一代艦載戰鬥機都投入戰場了,而我們繼1940年零式研制成功後,長達3年沒有新的艦載戰鬥機研制成功,我們的艦載戰鬥機研制到底處于什麽狀態?
說到這,還真不是三菱、中島等航空企業的問題,實在是日本軍方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提出的要求過于苛刻,甚至于自相矛盾,才使得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研制進度緩慢。
曲折漫長,充滿矛盾和爭吵的定型之路
早在1942年3月日本軍方開始招標研制新一代艦載戰鬥機,提出新戰機不僅要在6000米高度上不低于639km/h的速度(在減重提速方面做到極致的零式最快速度550km/h,這要求比零式速度足足超出16%,足以達到43-44年歐美戰鬥機主流水平),爬升到6000米高度不能超過6分鍾,航程上要具備以465km/h的巡航速度飛行5個半小時以上,火力要超過零式32型,最重要的是還要求該機盤旋性能不能低于零式32型。
日本軍方真的是在對技術指標的要求嚴格又理想化方面始終如一,每次都會給堀越二郎出大難題,而這一次更難實現。要知道日本發動機相比歐美本就動力不足,只能靠削弱機體重量、防護,來增強速度和航程,上一代的零式在這條設計路線上已經做到極致。這次竟然要在速度、航程、火力上實現大幅升級,要實現以上三點就必然意味著大功率發動機、大油箱、較大的機身,經過計算新一代艦戰重量至少要達到4噸,需要配置2000馬力的發動機才能達到軍方要求的速度。此外日本海軍要求的極致速度和優秀的盤旋性能本身就是矛盾的事,圍繞飛機機翼載荷問題,三菱公司與日本海軍一度嚴重對立,不過最後還是三菱公司向軍方妥協了。
由于當時日本的大功率發動機馬力最高只能達到1600馬力,日本的兩大航空公司三菱和中島均在研制自己的2000馬力發動機,從研制進度上來說,中島快于三菱,但從發動機功率上來說三菱勝于中島。堀越二郎自然是傾向于自己家的産品,這倒不是從競爭角度上的抉擇,而是堀越二郎計算過,即使使用自己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新一代的艦載戰鬥機恐怕也難以達到日本軍方的要求。
但此時日本軍方又來插手了,一線戰場上美國新一代艦載戰鬥機已經對零式出現了全面壓制,海軍急需一款能挽回技術劣勢的飛機,必須使用研制進度更快的中島發動機,盡快完成原型機的研制。
果然不出堀越二郎所料,使用中島發動機的原型機試飛時的性能令人大跌眼鏡,不僅最高速度僅達到555km/h,而且爬升到6000米高空需要10分鍾左右,中島的譽22發動機在高空中只能達到1300馬力成爲衆矢之的,三菱不顧軍方的反對,毅然安裝了自己的18缸MK9A發動機,性能才堪堪達標,此時已經是1944年5月,比預計的投産時間晚了將近1年,美軍的新一代艦載機已經在天空中肆虐了7個月。
可以說由于軍方嚴格苛刻又自相矛盾的要求並且在飛機設計上過多的指手畫腳(這也是日本海軍的一貫風格),嚴重影響了烈風的研發進度,加上嚴重的戰場損失導致三菱生産能力極其緊張,才造成了烈風的曲折又漫長的定型。
那麽姗姗來遲的烈風艦戰到底性能如何呢?他能否勝過全方位超越零式的F6F地獄貓呢?
性能全面,足以匹敵F6F地獄貓的全面戰機
首先從戰鬥機最重要的“心髒”-發動機說起,烈風采用了2200馬力的三菱MK9A發動機,功率較爲充足,即使烈風的空重達到4.4噸,在飛行速度上仍能在5000米空中最高速度達到627km/h,比零式快77km/h,比F6F快15km/h,但由于美國發動機裝有渦輪廢氣增壓器,即使高度再升高,發動機功率也不會下降,而日本發動機由于渦輪增壓技術不過關,高空性能較差,所以烈風在發動機功率方面領先2000馬力的F6F,在最高速度方面也領先F6F,但在高空性能方面弱與F6F地獄貓。
在機體方面,由于烈風使用的三菱MK9A發動機存在直徑過大的缺點,導致其迎風面積過大,爲了降低其迎風阻力,烈風在機體上選擇了與雷電類似的兩端細、中間粗的紡錘狀設計,以有效降低機體阻力,可以說在二戰期間,烈風的減阻設計可以算得上屬于第一梯隊。在飛行員座艙方面,烈風使用的是框架式座艙蓋,嚴重影響視野,同時烈風的機體過長,後方視野也不佳。
在機翼方面,烈風采用了超大型機翼,其下單翼的內翼段平直,外翼端帶有2度的小上反角。這種翼型與日本傳統的機翼設計完全不同,到是跟F6F機翼設計相似。此外與零式相比改變最大的是日本終于舍得在防護性上下功夫,烈風的機翼油箱使用了自封式設計。
在武器配置方面,烈風采用了機翼4門99式2號4型20mm機炮加2挺13.2mm機槍的火力配置,可以說火力極其凶猛,遠遠超過零式52型和F6F的火力,可以稱的上是當時世界上火力最凶猛的設計。但是由于日本在光學瞄具上與美國的差距,其射擊精確度的劣勢,會使其火力優勢打上一部分折扣。
總體來說烈風是一架性能比較優秀全面、短板相對不大的戰鬥機,在最高速度上略勝過F6F,但在高空性能上相比F6F處于劣勢。在格鬥能力方面,由于日系戰機一貫的小翼載設計,烈風的盤旋性、小半徑轉彎占優,在爬升方面,依靠強有力的發動機,烈風在爬升方面占優。在俯沖能力方面,由于F6F擁有更簡潔光滑的機身,外加可收入機翼的起落架設計,擁有更小的阻力,因此在俯沖能力方面F6F占優。在飛行員視野方面,F6F的機體較小,並且擁有座艙到機頭的3度下傾角,F6F視野占優,在火力方面,烈風的4門射速較快的10mm機炮加1挺13.2mm機槍火力超過F6F上的6挺12.7mm勃朗甯機槍,但F6F上的光學瞄具較日軍更強。綜上所述烈風和F6F相比可以說是各有優劣,日本總算擁有一款可以在性能上與F6F不相上下的艦載機了。
那麽性能全面沒有明顯短板的烈風與美國F6F在戰場上有沒有交過手呢,勝負如何呢?
命途多舛,最終沒能實現量産
1944年12月,經過漫長研制終于定型成功的“烈風”艦戰,眼看著就要投産列裝了,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後來生産“烈風”艦戰的三菱重工廠又遭到美國B-29轟炸機的夜間轟炸,烈風艦戰最重要的發動機生産線和已經生産完的MK9A發動機全部被摧毀。
等到將近3個月後,三菱重工才重新建立生産線,並生産出新的發動機。但由于此時美國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已經愈演愈烈,加上日本在戰爭中的失敗,可以調動使用的資源和人力都及其缺乏,命途多舛的“烈風”艦戰在接連不斷的轟炸中,並沒有成功量産,直到日本投降前,才堪堪生産了8架。
可以說被日本寄予厚望的,期待能夠拯救日本天空的烈風艦戰,還沒有走出生産線就迎來了最終的大結局。不過可悲的是,在烈風研制成功的1944年10月,日本早已在菲律賓海戰(馬裏亞納大海戰)中將自己最精銳的海軍航空兵力量和主力航母葬送殆盡,即使“烈風”艦戰成功量産,也再也沒有航母可以供烈風起降了。
結語
烈風艦戰與許多同樣未量産的末日戰鬥機一樣,如鴨翼布局的局地戰鬥機震電、專用夜間戰鬥機極光。他們都承載了日本制霸天空的最終幻想,只是在面對海軍苛刻的要求與難以實現的設計、可調用資源不足與戰機研制類型過多的矛盾下,他們最終大多處于研制階段或者擺在生産線上,都沒有獲得與美國戰鬥機一決高下的機會,但烈風艦戰的研制對日本的航空工業發展來說仍然是寶貴的探索。
總體來說烈風艦戰在速度、火力、機動性、防護性方面遠超零式,並且能與美國F6F地獄貓一較長短,只可惜烈風艦戰由于命途多舛,始終沒有量産。但話又說回來,事實上就算烈風艦戰成功在1944年底量産了,烈風艦戰面對的對手也不是F6F地獄貓了,而是性能更強悍的F8F熊貓戰鬥機,在達到活塞戰鬥機性能頂峰的熊貓面前,想必烈風艦戰也不是對手,因此承載日本制霸天空希望的烈風艦戰終究也拯救了不料大夏將傾的日本,幻想也僅僅是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