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定谔的猹
1793年,英國大使馬戛爾尼率領使團第一次出訪大清。爲了彰顯國力,馬戛爾尼特意准備了一船先進的工業品、軍事裝備進貢給乾隆。
但是彼時,年過八旬的乾隆爺卻顯得十分傲慢,對這幫蠻夷的“奇技淫巧”絲毫不感興趣,他最在意的,是這幫蠻夷竟然不肯按照大清慣例,行使三跪九叩之禮!
最終,僅僅因爲禮儀之爭,雙方就鬧得不歡而散,至于英國人提出的開放通商口岸、建議外交關系等提議更是被粗暴拒絕。
深感受辱的馬戛爾尼用“停滯的帝國”來形容當時的清王朝。就好像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只是外強中幹罷了。
至于未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不過彼時的乾隆爺肯定未曾料到,自己會在兩百年後,成爲了古裝劇出鏡最多的皇帝。而某位影視形象幾乎和自己劃上等號的著名演員,竟然陰差陽錯成爲了英國公民。
時間來到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快200年過去了,滄海桑田,當初那個被瞧不上的”蠻夷之地“英國,在上世紀末,成了衆多國人心之所向。
彼時的國內,也正好興起一股“出國潮”,張鐵林的好友,同時期出走美國的著名脫口秀明星“北美崔哥”就表示:“當時沒想那麽多,覺得出去就比呆在這兒好,錯過這個機會就是不對的!”
而當時的張鐵林也正在面臨人生中一個重大選擇:要不要去英國留學?
那時的他已經是國內小有名氣的青年演員了,1979年,他剛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時,就出演了第一部電視劇《有一個青年》,一炮而紅,收到的情書宿舍都堆不下了。
隨後,張鐵林又陸陸續續出演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視作品,成爲了大明星。
但是在張鐵林看來,這並不算啥:那個年代一年就那麽幾部影視作品,不管誰在片子裏露上個臉都能火,完全就是看導演挑誰了。
是啊,當時國內的經濟文化事業實在是過于落後,在好萊塢已經能拍出星戰三部曲的年代,同時期的《西遊記》劇組還在爲資金發愁、甚至全程只有一台攝像機進行拍攝,不可謂不艱難。
不管是出于前途還是錢途,對于當時的張鐵林來說,“走出去”的願望愈發的迫切。
對于當時出國的人來說,相比語言,簽證是更大的一道難關。不知道有多少人像《中國合夥人》裏的成東青一樣被簽證給卡死。但對于已經是國內著名演員的張鐵林,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不但不用過語言關,還能直接拿到英國皇家電影學院的獎學金。
1987年,張鐵林正式登上了前往英國的飛機,也就此斬斷了跟幾位前女友的聯系,其中就包括了北影的同班同學,校花沈丹萍和龔雪,還有秦怡的侄女鄧星。
而此時的張鐵林,也沒想到以後會娶一位”波蘭洋媳婦“,生下一個混血女兒。而他日後的另外三位“紅顔知己”,侯俊傑才13歲,法提麥·雅琦和訾晓敏刚刚5歲….
不過關于皇阿瑪的風流韻事,在我的另一篇文章《風流張鐵林:爲弘揚中國文化成英國人,搶私生子,賠私生女200萬》中有詳細介紹,在這裏就不展開講了。
繼續講回張鐵林的英國歲月。
當時剛剛走出國門的張鐵林覺得一切都是那麽新鮮。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一點都不覺得膩,甚至一到機場就背著包,像個孩子一般興沖沖的奔跑。
但浪漫稍縱即逝,很快,現實的困難就橫亘在了張鐵林面前。
首先,便是心理上巨大的落差。
“我在國內好歹是個明星,結果一出去沒人認識你,沒人找你簽名、拍照,這落差太難受了!”
張鐵林很想告訴這些老外:“我是明星!”但當時剛踏出國門的他,英語實在太差:說不出完整的句子,連個入境單都不會填。
爲了進入自己心心念念的皇家電影學院。張鐵林只能先去語言學校惡補英語。在進入學校前,老師會先進行測試,判斷學生的英語水平。結果不出意料,當時只會用英文說一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張鐵林被分在了“吊車尾”的班級,就此和一幫越南難民呆在了一起。
讓張鐵林有些驚訝的是,這些班裏,竟然有的人呆了五六年還沒有畢業!原來,是因爲一直不畢業的話,可以持續領到政府發的救濟金,所以這些人永遠在那裏學ABC….也是非常魔幻了。
但就是在這種魔幻的環境下,按照張鐵林的話來說,那就是“亂七八糟,胡說八道”一通,還真就是這麽學會了。
當然,調侃歸調侃,作爲一位大齡青年,從零基礎到最終學會英語,張鐵林想必也是付出了許多的辛酸。
當時的張鐵林,生活條件也十分艱難,不得不一直省吃儉用。對于他來說,每個禮拜的唯一“大餐”是到唐人街吃一碗白米飯配椒鹽排骨,而排骨還往往留到最後舍不得吃。
那個時候的張鐵林,想吃肉已經想瘋了!
正巧,某天他來到菜市場,忽然看到菜販把豬頭切下來扔到框裏。饑腸辘辘的張鐵林哈喇子都忍不住流了下來——
“多少錢?我買!”
“這玩意麽?不要錢,走走走,拿走。”
“哎,這幫老外,簡直暴殄天物!”
從此,倫敦菜市場的豬頭都被張鐵林一掃而空…
一次,張鐵林炖了一大鍋豬頭,請英國同學來家裏吃。起初,這幫老外還不知道吃的是啥“
"這是什麽肉?真香!嗯….這咋插進去還有個孔?
”哦,忘了跟你說了,這是豬鼻子…"
不過沒過多久,張鐵林就發現豬頭也開始要錢了…
惡補了一段時間的英語,張鐵林總算能跟老外比較順暢的交流了,進入了皇家電影學院正式學習。
不過呢,雖然有獎學金,但是昂貴的學費生活費依舊壓得張鐵林喘不過氣來。而且在國外,一個華人演員也很難得到像國內一樣的演出機會。
不過好在,張鐵林的藝術特長幫到了他。
一次,一個英國BBC電視台的朋友,借走了張鐵林的一副水墨畫作,去做一檔節目的片頭背景。但是還回來的時候,張鐵林發現畫卷被損壞了。
“你怎麽也得陪我點錢吧?”
“免費幫你上電視了還要錢?”
張鐵林氣不過,于是去到大英博物館找專家鑒定,最終獲得了一萬五千英鎊的賠償。
在當時可是妥妥的一筆巨款!這樣接下來兩年的開支都有著落了。雖然說英國人辦事刻板,可人家賠錢也很刻板。要是換了國內電視台麽?就不說了…
“哎,早知道在國內多帶幾幅畫來了…"
在英國皇家電影學院呆了四年半後,張鐵林開始留校任教。期間還爲BBC電視台拍攝作品,還參與過斯皮爾伯格《奪寶奇兵3》的拍攝。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遍地都是“made in china”,當時找遍英國也找不到什麽中國制造,連鍋碗瓢盆都是日本産的,只有那種帶鐵絲的晾衣架子,算是唯一中國産的東西。
在國外,張鐵林深感于華人遭受的歧視和不公。正像葉問試圖去用中華武術來改變外國人對華人的偏見一般。張鐵林有了一個更宏大的願望:他要做一座架起中英文化的橋梁,去改變外國人對我們華人的偏見。
在英國旅居數年的張鐵林,也順便莊嚴宣誓,加入了英國國籍。
“那時候在英國,沒有話語權,沒人在意我說什麽做什麽,拿著中國護照爲國做事也不方便。後來我加入英國國籍,爲的就是爭取更多的機會讓世界了解中國,做更好的中國人。”
而在後來回國後,不管是上大學演講,還是參加電視節目,都如此斬釘截鐵地回應自己加入英國籍的良苦用心。
而在張鐵林申請國籍時,還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烏龍事件”。
照理說,張鐵林眉心間有一顆痣,是天生的帝王之相。但是老外不吃中國這套,于是在張鐵林去申請英國籍時,卻發現自己那顆痣,被P掉了。
張鐵林覺得奇怪,于是打電話詢問。
“你們亞洲人,動不動就在眉毛中間畫個圓點,所以才給你刮了,怕以後鬧誤會。”
張鐵林忍了,可是當他返回英國時,又遇到了麻煩。
“你臉上這個點怎麽沒了?“海關人員看看照片,又盯著張鐵林的臉。
“那要問你們移民局了!先點掉了我的點,現在又來問我?“
在張鐵林看來,在老外眼裏,什麽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東南亞人統統都是一回事,根本分不清你們亞裔,所以才有刮痣的誤會。
不過好在,現在中國強大了,當年的“留洋潮”褪去,越來越多的華人發現:國外也不是想象的那麽美好,中國才是自己真正的家!越來越多漂泊在外的遊子選擇了回國發展,張鐵林也成爲了其中一份子。
其實早在90年代初,張鐵林就已經去香港發展過,加入徐克工作室拍電影,在黃飛鴻系列中飾演過孫中山等角色。後來又當了鳳凰衛視主持人。
97年,香港影視業也不行了,于是張鐵林選擇回到了祖國內地發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出演《還珠格格》的機會,從此,“皇阿瑪”某種程度上就成了其代名詞。
前段時間,網上爆出一則假新聞,說春節期間張鐵林呆在英國感染了新型肺炎,想要回國治療。隨後很快被經紀人辟謠。
其實張鐵林自從90年代末就返回了國內居住,目前大部分時間都呆在了國內。
張鐵林也曾公開表態:“其實是你們這些網民不了解我!說我什麽國外呆不下去了又回來了。其實我雖然加入了外國國籍,但這改變不了我是中國人的事實,我現在基本都呆在國內,怎麽可能割舍對中國的感情呢?
是啊,現在國家強大了,回國一樣能向世界宣傳中國文化,何必再跑到外國去看老外臉色呢?
2002年,心系祖國教育事業的張鐵林,更是出任了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一職。
好友王剛聽到後有些“大跌眼鏡:"我一開始以爲他只是玩票性質,沒想到還真幹上了!“
”一個英國人,不遠萬裏來到中國,支援祖國的教育事業,這是什麽精神?這是白求恩的精神啊!“王剛打趣道。
盡管張鐵林目前仍然是英國籍,但是他卻最討厭見面說散裝英語的所謂”同胞“。只要在國內,張鐵林說話從不夾雜半句英文。
“英國籍怎麽了?全球一體化,我不過就是換了個戶口,這耽誤我愛國麽?”
文章最後,我想用這首詩作,來送給酷愛書法的張鐵林老師再合適不過了,而對于張鐵林,你又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完)
原創作者:薛定谔的猹
了解更多明星八卦、前塵往事,猛戳下方藍色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