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了,頭髮花白了,走不動了,我們該怎樣度過老年的生活呢?
是邁入老年,兒女卻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才能見面的生活。
還是每天只能閒來無事坐著靠椅上一天,或者機械般的過完一天生活對明天已沒有任何期待的生活呢。
也許都不是,這樣的虛度光陰似乎沒什麼意義。
那當你老了的時候,你是否還想過這樣的生活呢?
也許看完美國人的抱團式養老和德國人備受追捧的「同居式」養老模式,你會有新的想法!
在美國德州有四對夫婦
他們打開了一種養老的新方式
那就是抱團養老
他們是認識超過20年的老朋友了
他們約定好等孩子長大後
就買一塊地建四座小房子
大家都住在一起
曾幾何時我們和好朋友在一起時
也會憧憬著未來的生活
將來能夠一起變老一起旅行
還能夠像現在這樣一直在一起
只不過這美國四對夫婦已經實現了這個願望
他們也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
發現了一塊廢棄的草地靠近Llano湖泊
那裡的風光很美
瞬間就吸引了他們
剛開始他們是打算建一所大房子
然後四家人都能住在一起
後來周全的想到私人空間的必要性
後來就決定把這個地方
做成相連的獨立房間
四對夫婦就像鄰居一樣生活
在打造房子的時候
他們使用的也是十分環保低碳的材料
用的雨水收集器
還有太陽能板供電
屋內的牆壁是以原木為主
他們請設計師來設計的時候
還特意讓設計師保留了木頭的紋路
這樣更能感受到整個森林中的氛圍
有一種溫馨自然的氣息
就像回到最淳樸的過去一樣
那房子內部也是設計的相當講究精緻
大部分的設施都應有盡有
他們可以看書彈琴
盡情的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在細節上他們也考慮到了
給對方準備了同款的水杯
整個房子打造完
大概價格是每座小屋4萬美元
看完美國這四對夫婦規劃好的生活
是不是有很多感慨
其實老了之後
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並不是一定要為了誰而活
再來看看德國人的「同居式」養老
現今德國老人十分追捧的一種養老模式
就是”搭伴養老”
在德國60歲後就可以進療養院養老
但是很多老人很是厭倦
在養老院每天重複乏味的生活
於是,這些老人就會想著法讓自己生活得有趣
他們就和自己趣味相投的老人結伴
然後自願生活在一起
然後就過起了同居的生活
這樣的結伴模式在德國已經屢見不鮮
還有一些更加活潑的老人
他們會喜歡和年輕人一起過「同居」生活
在這裡還要提一嘴
在德國出租屋很稀缺,房租更是貴
年輕人人普遍遭遇「找房難」的問題
那這個時候一些老人
就將自己的房子低價或免費
提供給年輕人和他一起住
只需要年輕人
承擔部分照顧老人的義務
就好比能陪老人聊一會兒天、
打掃花園、外出採購,等等
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
一來能很大程度緩解年輕人租房難問題
二來通過老人與老人們
還有老人和年輕人之間互幫互助的行為
在老人身體出現問題時
身邊也有人能及時發現
也許是這個同居式養老在德國很流行
在這裡的老人們平均壽命變得越來越長
德國甚至已成為目前歐洲最”老”的國家
那當美國和德國的養老模式
被更多老人接受並且正在實行時
在東方國家譬如中國這種方式可行嗎
就有很多人一邊羨慕著這樣的生活
一邊也在質疑感覺在中國是不太可能的
雖然當下中國還沒辦法普及到每個老人身上
但隨著人們的思維觀念慢慢轉變
「抱團養老」也許會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在天津就出現了抱團養老的例子
由65歲的老知青張先生帶頭
找了一幫志同道合的老人們
大家在一起生活、
一起玩、一起為理想而陶醉
成立了老知青的樂活大院
在這裡的老人都有自己豐富的精神生活
在大院內還成立了藝術工作室
健康工作室,茶藝組等
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
就是在這裡他們找到了歸宿感
在杭州也有這樣的案例
類似於美國德州四對夫妻的養老模式
不同的是這是一群設計師
有關他們未來養生、養老的夢想
還有擁抱自然、抱團生活的態度
於是他們成立了雲曼星·共同家園
共同家園的寓意就是希望
生活在一起的人能夠有相同的愛好
大家能夠擇鄰而居,選擇合適的夥伴
現在這個構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房子也在預期內建設當中
所選擇的地方也是面朝千人大草坪
後背依山,山上就有森林游步道和甘嶺水庫
這裡就像一個大型的農家樂
在這裡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還有各種能享受到樂趣的活動
比方說逛莓園、挑野菜,遊農場
這些都是享受生活
回歸自然的極好體驗
目前已有30幾對夫妻
60多位人士約好了住這裡
有時候我們不是恐懼變老
只是怕老了之後的生活不夠瀟灑
就好像喪失了享受生活的樂趣一樣
如果未來都能這樣
約上好友們或者志同道合的人
把房子買在一起
然後大家都能一起做著有意思的事
是不是「老」也不是多麼可怕的事
現在的養老問題是人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我們是否能換個想法,轉換一下觀念呢。讓自己未來的老年生活能豐富多彩,也讓現在我們的爺爺奶奶輩能不再孤單。
………
………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 / 創意果子( ID : cygz999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