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總理人選之一的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9月5日被李顯龍總理提名爲下任國會議長人選,給古井不波的新加坡政壇,投下了一顆重磅彈。因爲這無異于宣布,陳川仁已經退出了接班總理的競賽。
對于自己提前被退賽,《聯合早報》引述他說“路徑和角色有很多種”,但所有人都朝著爲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創造更美好未來的方向邁進,也就是都身處同一個“比賽”中。這當然是政治正確的表述;陳川仁的真實心聲,或許從他的面簿貼文可窺見一二。
陳川仁在消息公布後不久,便在面簿貼文,祈求上帝“繼續賜予我智慧、勇氣和愛”,並表達對至親家人的“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感激。怎麽看這都是人生深受重大打擊後的本能反應,盡管陳川仁特地在貼文後附注說,希望大家別做太多解讀,因爲這僅是他個人對于信仰和家庭的感言。由于時機點如此巧合,這番附注恐怕還將加深外界認爲這是他就自己被降職溢于言表的肺腑之言。
各界在聽到消息後的第一個反應都是:爲什麽是陳川仁?到底出了什麽事?新加坡的政治觀察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接替爲參選總統而辭掉國會議長的哈莉瑪,潛在人選其實很多,除了國會裏現任的後座議員、不屬于第四代接班人選且接近退休的資深內閣部長,甚至包括沒有議員身份的社會賢達,都能夠出任議長一職。但是李總理偏偏就選了仕途還很長的陳川仁,人們難免要猜測背後的原因了。
另一個引人矚目的情況,就是同樣屬于接班梯隊的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是內閣中第一個站出來就國會議長新人選發言的人。雖然他是以執政黨黨督的身份表態,但陳振聲畢竟是針對潛在的總理競爭對手出局說話,無論說什麽都會被人放到顯微鏡下分析,而且如果話不得體,還會被批評爲幸災樂禍,很難不讓自己處于瓜田李下的境地。
如果他不是被授意出來講話,那陳振聲的這個舉動,背後就有點學問了。《聯合早報》報道:“被記者詢及這(出任國會議長)對從政六年的陳川仁來說是否算是降職,陳振聲說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陳振聲還說:“我們的想法永遠是我們在每個階段怎樣爲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做出貢獻——在什麽崗位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每個崗位都能發揮潛能。”
對于政治采取現實主義立場而難免憤世嫉俗的人,陳振聲的這番說法會被形容爲“冠冕堂皇”,畢竟權力就算不是政治的全部,也是核心的部分,所以做出貢獻固然重要,在什麽崗位做出貢獻也同樣重要。只要看看同樣是接班梯隊的部長——財政部長王瑞傑、教育部長(高等技能與教育)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教育部長(學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長黃志明等都三緘其口,就可以明白這當中有多敏感、拿捏有多困難。
可是,從另外一面說,政治也不能光講權謀而缺乏理想。陳振聲敢站出來對事情表態,也不無其率真之處。這麽大的事情,總不可能裝作若無其事。公開發言或保持沉默,反映的是接班梯隊成員遇大事時各自不同的反應能力甚至是處事原則。至于其中的得失,恐怕還要看下回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