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發生的聖希爾達中學學生霸淩事件,因爲現場“實景”視頻網上流傳,讓國人不只是通過媒體報道,也親眼目睹了事件經過,進而引發各方討論。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我國在社會、教育、價值觀等等方面都有著潛在,甚至令人擔憂的問題。
學生罵髒話和打架如家常便飯
從視頻中看到,兩個體格較大的學生,一邊口操髒話,一邊沖向一個體格明顯較小的學生,輪流圍毆後者。其他學生只讓在一旁圍觀,無人阻止。從有人“冷靜地”錄下整個事件,也可想見他們對這樣的情況可能見怪不怪。
先說講髒話的部分,這其實在我國青少年之中,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我自己在住家附近,就經常聽到無論是在組屋樓下聊天,或球場打球玩樂的十多歲少年(主要是男生)將髒話當口頭禅一樣,“出口成髒”,非常流利自然。尤其是F字開頭的四字母英文髒話,更是無時無刻地挂在嘴邊。數年前南大畢業典禮上,曾有一名演講的畢業女生在台上將F字脫口而出,事後居然有不少網民認爲那不過是一種“情緒助語”,沒什麽大不了。沒錯,語言是約定俗成的,但直至目前爲止,F字的用途雖然已超出它的本意,多了許多引申意,卻也還沒有到能登大雅之堂,可以廣泛使用于正式場合的程度。
當然,潔“口”自愛的學生還是占大多數的(沒做過正式調查,但希望是這樣),只是濫說髒話的學生比例,以及髒話作爲日常口頭用語越來越普遍被接受的情況,還是相當地令人擔憂,這是家長必須時時提醒甚至告誡孩子的,責任並不在學校,也沒有理由浪費資源要求教育部設計幾堂課專門教導學生別講髒話。
再來,就是學生打架問題,老實說,處于血氣方剛年齡的中學生(尤其是男生),打架是相當難以杜絕的一種沖動行爲。以武力解決問題,從來就是人類無法禁止的處事方式之一。當然,那是不正確的,所以才要從小就教導並灌輸孩子,打架並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制造更多問題。這,同樣是需要家長和學校雙管齊下,不能只推給任何一方負責。
本地學校霸淩事件不減反增
打架之外更不能容忍的,應該是霸淩。打架我們還可以勉強說是建立在雙方對等的情況下,霸淩卻是“霸者”在自知處于絕對優勢下,強制被欺淩者屈服的惡劣行爲,是人性中極其黑暗的表現。資深社工林麗萍在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過去十年,本地學校霸淩事件不減反增,而且增加了至少10%-20%,這對十年來社會、經濟、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卓越發展,而且一直朝著優雅社會邁進的新加坡來說,難以令人接受。
資深輔導員淩展輝在答複媒體時,也承認這是讓人堪憂的情況,並指出本地學校可能礙于來自家長的壓力,而無法對犯下校規的學生給予嚴厲的處罰,以儆效尤,無形中間接地令學生更加肆無忌憚。比如前陣子校長沒收學生手機事件,家長竟然發律師信給校長;還有一些家長認爲是小事或情有可原的犯錯事件如遲到等,孩子一被處罰,家長就到教育部投訴,而如果教育部站在家長那邊,就會讓校方非常難做。
至于學校霸淩事件,若是被媒體公開,校方又處理不當,就得面對社會輿論壓力,甚至學校名譽因而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難怪校方可能在事故發生後,選擇息事甯人。就如這起聖希爾達中學的事件,一開始時校方也是不願置評,直到視頻傳開,社會反應越來越大,校方才公開講話。
學校霸淩事件絕對是教育部需要在不久的將來盡快解決,或至少降低數目的問題,希望我國唯一擁有兩位正部長的教育部,能在這次事件後,認真檢討與探討,而不是老在專注搞什麽學校硬體科技,或出國比賽爭第一,讓我們回到教育的根本吧。
沒職權就不該插手?
打架和霸淩之外,視頻中另一個爲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裏頭有一個成年人,目睹整個動手事件,卻只是開頭講了類似“好了啦,好了啦”試圖勸架,然後在打架的三個學生無視之後,繼續“觀戰”,打架是在一分多鍾後由另一名高大學生成功制止的。
聖希爾達中學副校長陳玉玿回答媒體詢問時說,該名旁觀成年人,“只是一名外部機構的實習者。因不是學校的正式老師,沒有經過必要訓練的他無權處理這樣的突發狀況,所以他只是口頭嘗試叫學生停止打架,沒有進一步作爲。”這樣的解釋,看起來冠冕堂皇,但實際問題多多。
首先,勸架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做出的行爲和反應嗎?我們的先賢孟子說過,恻隱之心,人皆有之,他舉的例子是路過看到一個掉落井裏的小孩,是人都會自動要去救他,需要什麽訓練呢?或許你會說,該打架事件並非關乎生死人命之事,但要是不加以勸阻,誰知道最後會不會演變成流血事件呢?難道要等到該名被欺淩的學生受傷了,事態非常嚴重了,才上前阻止?
陳副校長也提到,該男子並非學校工作人員,所以“無權”處理,言下之意,就是男子“憑什麽”處理學校發生的事故。那如果你在遊泳池或海邊,見到小孩溺水,會遊泳的你,會因爲你不是救生員或泳池工作人員,而無法僭越去救人嗎?
從該男子的角度來看,當然不能說他袖手旁觀,因爲他曾經試圖阻止,但軟弱無力的口頭勸止,是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勸得住在火頭上動手的人的,所以他勸了等于沒勸。在確定勸架無效之後,他站在原處觀望,顯得手足無措。對此,某些網民說得沒錯,如果他自己沒能力制止,爲什麽當下不快點去找老師或其他在校工作人員求救?這是不是可以解讀成,我國成年人當中,有一定的數量缺乏臨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缺乏危機意識?是什麽樣的教育下,培養出這樣的成年人呢?
遇到突發狀況 還照章辦事嗎?
從學校,或者說代表學校的陳副校長的解釋來看,在突發狀況發生時,她著眼的卻是職權與授權的問題,顯示了我國政府部門,以及公務員經常爲人诟病的照章辦事,按本宣科的處事方針和態度。什麽都go by the book(照章辦事),這與我國政府提倡的thinking nation(思考型國家)理念根本背道而馳,可惜我們看到的是,作爲手握哺育與指導下一代重任的一校副校長,卻遵循著這種死板的概念。在這樣的教育下,以後是不是人人在處理任何事,包括意外的時候,也要先自問有沒有相應的職權,才肯出手(幫忙)呢?如果不是職責所在而出手,是不是即使幫對了忙,也要遭受非議呢?
陳副校長也回答媒體說,學校嚴正看待所有的打架事件,並有信心老師能夠控制並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爲。她對老師有信心當然是好事,但經過此事,我對這位副校長能否帶領出優良的下一代,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