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到中國作三天正式訪問,連中國媒體也感到意外,甚至還有點喜出望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最高領導層都在爲下個月的“十九大”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抽空接待李總理,是個高度政治表態。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今早(20/9)會見李總理時說,“中國從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就很關注新加坡”,這句話別有深意,新加坡一直是中國重視的國家,那是無可懷疑的。
這次李總理三年來第一次正式訪華,凸顯此行之特別意義,被中國媒體和社交媒體解讀爲新加坡“調整對中國的姿態”,這樣的說法相當中肯,也符合新加坡不少人的期望,尤其是在華有投資的新加坡企業家。
從《環球時報》的評論語氣中,祥子嗅到了兩國關系回暖的氣息,環時的評論中說:“新加坡雖然國小人少,但它在東盟的影響很大,常被視爲是東盟中的重要聲音。客觀說,良好的中新關系不是北京對新加坡的屈就,而是對雙方都有利的。”
中國政府和媒體承認新加坡在國際上是一“重要聲音”,這一點對新加坡很重要。
去年以來,當新中關系陷入空前低潮的時候,中國網民便試圖貶低新加坡的國際影響力,說新加坡國勢和國運都在下降。當中國在加大本區域基礎設施的投資,如計劃在馬六甲建皇京港之後,便有這樣的論調說新加坡的好日子快過完了。
兩國現在致力改善關系,一個時間點起著關鍵作用,即明年起,新加坡接任亞細安的主席國,新加坡自己跟中國的關系若都擺不正的話,又如何在亞細安和中國之間扮演積極的協調角色?而中國若與亞細安主席國心存芥蒂,它與亞細安的關系又如何融洽得起來。
新加坡的“重要聲音”得到承認,也意味著,新加坡必須在國際關系中有所堅持,不能在其他亞細安成員國眼裏,被看成新加坡也被中國“拉過去”。
李總理在10月正式訪問美國之前,先到中國走一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成李總理訪問了中國,馬上就到美國去。無論如何,2018年將是新加坡外交上的關鍵年,在國際關系上,把世界兩大經濟體“搞定”,新加坡的國際地位又將有所提升。
這也是爲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層的接班鋪墊,在“後李光耀”時代,李顯龍必須施展外交智慧,給未來接班者留下一個有利的國際空間,讓接班者繼續把新加坡的發展帶到新的水平。
環時評論的結語是:“新加坡是有自己驕傲、也值得尊敬的小國,它在中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總體上扮演了積極正面的角色,這兩年雖有波折,但今後兩國關系的大趨勢仍足以令人樂觀。”
祥子原以爲中國早已忘了新加坡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所扮演過的角色,中國還是沒有忘記,值得我們高興,但我們也不能靠過去的貢獻吃老本,中國已今非昔比,新加坡必須跟上中國的飛速發展,新中關系從新的起點從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