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來西亞的吉打、吉蘭丹、柔佛、霹雳、彭亨、雪蘭莪、登嘉樓、玻璃市及森美蘭州九個邦的世襲統治者,在10月10日通過掌玺大臣賽丹尼爾發表文告說,近期發生自助洗衣店”只限穆斯林”的過激行爲,令馬來統治者擔心將會影響多元種族與宗教的和諧關系。
文告稱:”伊斯蘭作爲鼓勵信徒彼此尊重、中庸、包容的宗教,其名譽不可被一些人的分裂行爲所玷汙,以致破壞社會和諧與國民團結。”
文告指出,馬來西亞人應遵循聯邦憲法與國家原則,尊重不同種族與宗教。各界包括領袖和官員都必須以國家原則爲行事方針,因爲多元種族與宗教的團結是確保國家穩定的關鍵。
根據憲法,馬國統治者不但是馬來族的政治領袖,也是回教事務的最高權威。他們針對國內伊斯蘭化出現過激現象,可能分化國民而罕見地集體發聲,反映了馬國的回教政治化趨勢的嚴峻程度。
9月27日,柔佛蘇丹對麻坡一家自助洗衣店”只限穆斯林”深感不滿,谕令業者立即停止這種歧視行爲,並向全柔人民道歉,否則將下令關閉該店。他說,柔佛是中庸、團結及進步的州屬,不是”塔利班州”。該洗衣店業者隨即表示會遵從蘇丹谕令,開放洗衣店給非穆斯林顧客並道歉。
9月28日,《星洲日報》報道玻璃市首府加央出現另一家”只限穆斯林”洗衣店。不過在玻璃市王儲與宗教司登門拜訪後,該洗衣店開放給所有人光顧。
9月18日,吉隆坡市政局宣布,今年的吉隆坡啤酒節不准舉行,理由是”下雨、敏感、無需理由”。連續舉辦了五年的吉隆坡啤酒節,由于強硬派穆斯林的壓力被迫取消。
4月14日,一名12歲的女棋手因爲“衣著具誘惑性”被禁賽,她的教練指她當時穿的是過膝的連身裙,但主辦方宣稱她的裙子從遠處特定角度看會引人遐思。馬國輿論大嘩,指責伊斯蘭保守主義作祟。
這些僅是最近比較引起關注的事件。它反映的是馬國社會越來越排他的伊斯蘭化風氣,而這與政客的操弄有關。觀察家大致同意,隨著馬國華人選民大量倒向在野陣營,巫統領袖納吉首相被迫回守馬來票倉,避免重蹈前任首相阿都拉覆轍,因爲大選失利被迫下台。
威脅巫統右翼,爭奪馬來人權益代表權的正是日趨保守的伊斯蘭黨。爲了避免腹背受敵,上台時主張各族融合的納吉被迫同伊黨比賽誰更代表伊斯蘭。于是,出于權力考量,原本應當守衛馬國世俗原則的民選政府,或明或暗地放任伊斯蘭腐蝕政治領域,在諸多政策上同伊斯蘭眉來眼去,不斷傷害世俗政治。
反而是世襲的馬國各邦統治者,此時竟然站出來扮演民選領袖原本應該承擔的角色,抗拒政治和社會越來越猖獗的伊斯蘭化。這種極端宗教的排他現象,勢必讓非穆斯林社群離心離德,最終導致社會裂解,甚至引發新的種族暴力沖突。
在這個意義上反思民主選舉政治,就不難看出其荒謬的性質。經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的政治領導人,同世襲的統治者相比,本來應該更能代表民意。可是,在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社會,這樣的假設卻未必成立。
馬國民選領導人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放棄了國家的世俗原則。馬來統治者出來呼籲中庸,其實也是從自身的利益考量。作爲伊斯蘭的權威代表,他們的地位也正遭受宣傳極端教義的宗教力量的挑戰。如果任由其坐大,極端宗教力量將能夠裹挾統治者,迫使統治者不敢違抗集團宗教團體的指示,最後喪失既有的統治權威。因此,馬來統治者此時站出來,主要目的還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
這進一步證明民主選舉其實也就是衆多政治制度的一種,本身沒有什麽特殊的神聖性。政治需要思考的課題,還是如何確保社會能夠在基本公平的大前提下,保持和諧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