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近日表示將由教育部研究以英文作爲第二官方語文,引起台灣內外人士關注。這是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就推動的政策,他在2014年競選連任台南市長前,成立了“台南市政府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致力推動英語在台南的使用,除了在一些學校推行雙語教學,也包括觀光景點和夜市菜單增設英文,長遠目標是打造台南爲國際化的城市,與世界第一廣泛使用的語言對接。台南政府這項作爲甚至引起本地《海峽時報》的關注予以特別報道。
這項政策如果能認真積極在全台灣推動,假以時日會帶來深刻的影響,帶動台灣社會和經濟的變化。
不做中國人?無稽之談
台灣內部一些大統派和中國大陸可能出現陰謀論,認爲台灣此舉是要進一步“不做中國人”的表現,但本人以新加坡華人的眼光來看,那都是無稽之談。
衆所周知,台灣學校雖然有教授英文課,但年輕人普遍上英文英語並不理想,一般對遊客溝通都成問題,遑論在工作上使用,少數使用得好的多與工作和學業需要有關。這情形與日本很類似,社會上高度單語化,族群單一化,推廣得很成功的國語(華語)教育,使得全台溝通無障礙。
然而台灣畢竟地方小,近年來經濟陷入困頓,國際化程度也益趨低落,國際企業、投資和人才逐漸減少,英語系西方國家人口減少,來自東南亞的外國人則因爲外勞政策和外籍配偶等因素而大幅增加。蔡英文政府不久前還爲了“落實新南向政策”,推展“娘家外交”,將從2019年開始在學校增加七種東南亞語文(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緬甸、菲律賓和泰國)結合原有的原住民語和閩南、客家語,由學生任選其一。
全民掌握英文 有利拓展國際交往
明定英文作爲官方語文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在學校課程中清楚定位英文的重要性。從資源分配與利用的高度來看,人力資源不豐富的台灣,其實無法在學習外文方面過度分散焦點,一個單語社會,即便經過學校課程六年或十二年的時間,能流暢掌握外文的學生還是少數,如果讓數目越來越少(少子化)的學生人數分散學習多種語言,能掌握好主要幾種的人將更少。尤其因爲社會用語單一化,社會英文環境嚴重欠缺,即便留美留英學生回台沒幾年,英文也都退步很多。
全民掌握基本英文能力的方向是正確的,除了有利于吸引外資和遊客,也更有利于擴大台灣人民的國際交往,在人力資源的國際競爭力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大陸人熱衷于學英文 台灣要急起直追
對岸中國人學習英文的熱潮多年來持續不斷,英語教學補習從北京夯到深圳,補習學校比較好的英文師資之優秀非台灣能比,此所以講英語的外國人在中國大陸障礙不大,網上傳出的搞笑英文翻譯其實不足爲訓,以人口數計算,英文流暢甚至精通的中國人口其實很多。台灣在這方面真的需要急起直追。
五大建議提升英語水平
急起直追的做法,本人建議幾方面:
一、學校課程,除了英文語文課,可以酌情增加多一兩種英語教學的正課或輔助活動,這需要大量引進英文爲母語的教師,輔助當地教師,不宜太多南腔北調,造成社會混亂。同時增加學生對英語系國家交流的機會。
二、積極吸引英語系國家投資,增加外國人口,除了可以促進就業機會,也能將學校英文的學習延伸到社會和職場。這點很重要。
三、創造社會條件,除了觀光區,公共場所也可附設英文指示牌。
(謝靜怡制圖)
四、增加英文電台和電視節目內容。
五、增加英語爲主的社會活動,包括商業活動、公益活動、休閑活動等等。
新加坡“菜中文”越來越多
語文的學習,環境很重要。新加坡把華語文(包括其他母語)的環境日益摧毀,華文逐漸成爲外文,年輕一代講起來結結巴巴,寫起來詞不達意,是我們自己的過失。跟台灣很多“菜英文”比起來,新加坡的“菜中文”越來越多。
台灣創造學英語新環境 成績會更顯著
然而跟新加坡相反,台灣本來就沒有雙語環境,如今則是要無中生有,創造一個,由于起點低,假以時日,成績應該會更顯著。只要不被民族問題的炒作模糊焦點,這一步踏出去海闊天空,至少讓年輕世代掌握好中英文,就是台灣綜合實力和人力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