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職場上,尤其是政府部門,常會看到一些新人擢升得特別快,但實際上他表現可能並不是很出色,一問之下,哦,原來他是公共服務委員會獎學金(PSC scholarship)得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優質生”(scholar)。
這個行頭在本地是很吃得開的,以職場新人來說,拿到手了之後就等于有比別人更高的機會受聘,而且只要工作時不行差踏錯,還能扶搖直上,前途受保障。但時至今日,尤其政府不斷強調“唯才是用”,這個數十年前開始實施的機制,有與時並進嗎?
獎學金得主工作表現未必一定好
日前,我國校長學院(Academy of Principals)院長Belinda Charles在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針對這個獎學金得主機制,提出置疑。
她說,當初政府啓動這個機制,是因爲開國初期,我國需要有卓越思考能力者,于是提供這批獎學金得主發揮所長的時間和空間,以期他們能在未來成爲國家領導人。但或許是獎勵過于優異,數十年來形成了一個觀念:你是PSC優質生,就能確立被保送的前程,致使家長也將孩子學習的目標放在獲取獎學金上面,甚至會盡可能讓孩子報讀“出産”PSC獎學金得主的學校。
她認爲這個想法需要改變,而作爲“罪魁禍首”的PSC獎學金所帶來的獎勵制度也應該改變了。不過,她並沒有提出具體改變的方案。
在問到有人說PSC獎學金得主考取了好成績,所以理應給予獎勵,Belinda Charles回以疑問:但工作上的獎勵是他們應得的嗎?她舉例,優質生被保送到學校教書,有些展現了能力,有些卻差強人意,甚至完全不能勝任教書這份工作。那並不是智力的問題,他們是聰明的,但就是不會教書。
這一回答,與其說是突破盲點,倒不如說其實我們都明白,不明白的是爲何政府一意孤行推行這樣的以學業成績爲指標,決定一個人職業未來的政策。
學識淵博並不表示會傳授知識
以Belinda Charles提到的教書工作來說,回想起當年大學上課的情景,所有系講師都是博士級人馬,卻不是每個都教得好。有些一上課就拿出鎮山之寶——那不知使用了多少年的講義,然後一字一句照念,讓學生悶到抽筋;有些上課時口沫橫飛、口若懸河,卻是不著邊際地講了一大輪與課業無關的閑事;還有拿著自己印制成書的博士論文當教材使用的,林林總總,各有各精彩。你說他們不行嗎?絕對不可能,在他的領域裏他是專家,學識淵博,但就是不懂得如何將他滿腹知識有效地傳遞給莘莘學子們。
說穿了,這道理並不難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長,專長正因爲是“專”的,才叫專長,同樣的領域裏也會再細分爲不同的專長,所以你讀書厲害,並不見得你教書就了得;你很懂得吃,並不表示你就能燒得一手好菜;你電影評論寫得好,並不表示你就會導戲。就這麽簡單。反正就是不能一概而論,要懂得把適合的分配到適用的地方。這,就是PSC獎學金制度有待解決的問題。
聰明也有分不同類型
聰明,不只是程度的高低,還有不同面向的區別。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book smart和street smart這兩種對立的智商。Book smart的正面意義是讀書厲害,學業上能考取好成績;負面意思則是只懂死讀書的書呆子。Street smart也有褒貶,好的是說從生活吸取經驗累積智慧,善交際懂變通;不好的就是說只會耍小聰明,隨時聰明反被聰明誤。
如果可以,我們當然希望能兼得兩者之長,那就真的是人才了。但book smart的標准容易掌握,street smart卻難以考核,這或許是政府當年在培養傑出人才的時候,面臨的難題。既然如此,只好退而求其次,只取能夠判定的book smart,反正一大票book smart當中,總會有剛才提到的身兼book與street兩者智商的人才在裏頭吧。這種類似“甯殺錯,勿放過”的做法,理論上並沒有錯,在能夠系統性審核的狀況下,這個肯定不是最好的辦法,或許就是唯一的方法。
只是PSC獎學金得主中,book smart的數量顯然不少,這群專長在于讀書(比較適合以學術研究當工作)的優質生,卻能在職場表現不佳的時候,還獲得獎勵,就難免會讓非PSC獎學金得主産生社會不公的負面情緒了。
政府高官也存在的問題
在唯才是用和各司其職的概念上,我國目前似乎都有爲人诟病的情況,尤其是政府部門。部長群中不乏醫生、律師、退伍軍人等等,我們想問的是,這些“半路出家”從政的人,有接受過管治國家的適當訓練嗎?
一名醫生可能醫術高明,卻並不表示他懂得如何管理國家、領導社會。這道理就跟上面提到的例子一樣,簡單明了,但政府顯然一直都是依據個人特定“專長”表現來評估,並建立在他能妥善處理甲事項,就必能在乙事項也能有好表現的基礎上任用“專才”。
另一個例子就是軍人。武裝部隊中的將軍,退伍後從政,不少還身居部長高職。但同樣的問題産生了:你在部隊裏是將軍,退伍後就是平民,爲什麽享有特權?你當將軍的時候有能力帶好軍隊,但你憑什麽當教育部長,你懂教育嗎?你憑什麽當交通部長,你懂一個國家交通系統的運作嗎?
更何況,武裝部隊裏許多將軍級的軍官,往往也是PSC獎學金得主,所以才能年紀輕輕就一直被保送到高位。他們都是讀書厲害的,是之前提過的book smart,但這跟打仗是兩碼事啊,以學業成績定奪軍銜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置疑的方式,可卻是我國多年來實施的制度。當這些book smart的將軍退伍後轉當部長,也難怪每當部門出狀況,或發表匪夷所思的政策或談話時,要被國民揶揄爲他們只是一群“紙上將軍”(paper general)了。
獎學金獎勵是時候改變了
PSC獎學金得主的獎勵制度,最大問題在于“護航”。如果我們要的是人才,而不只是“專”才,就不應該在職場評估時,給予這批PSC獎學金得主優待特權。他們既然被視爲人才,本來就應該能人所不能,要比一般人出色,對他們要求高才是正確,所以應該特別爲他們量身打造一套標准更高的評估系統,像現在這樣,變相降低對他們的表現要求而進行保送,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會建議,PSC獎學金可以繼續頒發,在得主學業或學術上的費用給予獎勵,至于畢業後,得主可選擇從事學術研究,或進入職場。
選擇前者,PSC獎學金可以繼續支助,畢竟他們原本就是book smart的一群,學術研究才是他們的專才,這樣的獎勵會更讓人信服。如果他們真的只是讀書厲害,強迫他們去職場從事他們不在行的工作也毫無意義,讓他們學以致用才真的不浪費了他們book smart的能力,或許有朝一日能爲新加坡爭光,取得諾貝爾獎呢?
而選擇進入職場,就必須如前所述,不能享有保送特權,即使不以高要求評估,最起碼也應該與其他人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上。這,才不辜負了國家倡導唯才是用的公平、公正、公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