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聖誕節,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休斯敦,舉行了一場新加坡名人迷你聚會。大家老遠飛過去,都是爲了給楊榮文夫婦獻上祝福。
楊榮文太太戰勝病魔
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近半年來都呆在休斯敦陪太太治病。58歲的梁利平今年7月底不幸診斷出患上罕見的鼻及鼻窦未分化癌(Sinonasal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之後遠赴休斯敦接受治療。據了解,梁利平已奇迹般地康複。她一共做了四輪化療和33次電療之後,醫生在兩周前確定:她戰勝病魔了。一月底再檢查,二月就可以回新加坡。楊家不是第一次面對癌症,他們最小的兒子楊時弘三歲時被診斷患上血癌,在2004年接受骨髓移植後康複。
楊榮文和他的朋友們挂上了不少楊夫人的照片和講話視頻。她看來已經病愈,說起話來聲音洪亮,氣不喘。她站著和遠道而去探望她的朋友們說:“你們是天主賜給我的禮物。”
政壇名人和民間友人齊祝福 張志賢最受矚目
楊榮文與夫人看來是好人緣,遠赴美國爲楊家獻上祝福的人還真不少。從照片上看,有退任多年的前國會議員符喜泉、已故李光耀資政的新聞秘書楊雲英、新加坡駐香港前總領事傅光燊、本地知名音樂制作人林智強、香港和新加坡媒體人、以及與楊榮文曾經一起打拼的基層戰友。有的人是從香港飛過去,有的人是從新加坡出發。楊雲英、符喜泉和林智強的太太、本地金融界女強人徐仲薇等人還高歌一曲“You Raise Me Up”。
這麽多政壇名人和民間友人一起送暖,應該說是相當罕見吧。衆人當中,級別最高的要算是我國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了。他和夫人也參與了聚會。
張志賢把合照挂在顯著位置
張副總理今天(27日)在面簿上曬出張楊兩家的合照。他留言說,他是先到巴塔哥尼亞(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區)去徒步,然後到美國休斯敦短暫停留,探望老朋友楊榮文夫婦。張志賢一共發了13張照片,還特地把與楊榮文的合照放在首位。
楊榮文早在25日聖誕節當天就在面簿挂出20多張聖誕聚餐的照片。但明顯不同的是,楊榮文沒有把他與張志賢的合照放在第一張,而是刻意地埋在裏面。楊前部長相信是不想過分張揚,畢竟他自2011年敗選之後就退出了官場,而且這是一場私人聚會,與工作無關。
楊榮文和張志賢的共同之處多到驚人
不說大家可能都忘了,楊榮文和張志賢雖然長得很不像,兩人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而且是多次“撞衫”。
兩人都是63歲。頭發烏黑的楊榮文看起來像“弟弟”,但其實是比較大,他是9月13日出世的。頭發斑白的張志賢看起來像“哥哥”,但其實是“弟弟”,他生于12月27日。兩人都是潮州人,從1967年至1972年都是聖約瑟書院的學生。從中一至高中二,都是同班同學。兩人在中四會考(1970)時,所有科目都拿了特優,只有馬來文一科考得不理想。《新明日報》曾經報道稱,兩人連高中修讀的科目都一模一樣。
報道還說,從學生時代起,張志賢便已經是辦事一絲不苟,在學生軍時,處事穩如磐石,遇事冷靜不慌張。楊榮文則非常喜歡看書,永遠手不釋卷。老師說,他那時不多話,比較像是個思考家。
不可思議的是,我國一年産出的總統獎學金得主就那幾個,楊榮文和張志賢竟然同一年同獲總統獎學金,又同是新加坡武裝部獎學金得主。兩人高中畢業後,都到英國深造求學,只不過兩人所選讀的大學不一樣。張志賢進了曼徹斯特理工大學,考獲理學士一等榮譽學位。楊榮文則進了劍橋大學修讀工程系,考獲雙重一等榮譽學位。
兩人官場際遇不太一樣
兩人同樣是軍人出身,而且都當過參謀總長,只不過一人在空軍,另一人在海軍。他們的軍階都升至准將,然後辭軍從政。兩人在當選後都立刻出任政務部長,但隨後官場際遇卻不太一樣。楊榮文高開低走,張志賢則越走越穩健。
楊榮文比張志賢早四年踏入政壇,他在1988年9月當選阿裕尼集選區議員。張志賢在1992年中選馬林百列集選區(如切區)議員。
楊榮文因爲起步比較早,在1991年7月1日就正式從代部長擢升爲部長,他當時擔任的是新聞及藝術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張志賢要到1996年1月15日才正式從代部長擢升爲部長,他當時擔任環境部長兼國防部第二部長。不過,張志賢後勁更足,他在2009年4月1日升任副總理,成爲新加坡內閣的第二號人物,多年來在選舉中也從未失手過。
楊榮文在2011年的全國大選中意外落敗,丟失國會議員資格和外交部長的職位,從此退出政壇,爲23年的從政生涯畫上句點。之後轉戰商界,到香港出任嘉裏物流主席。楊榮文在民間的聲望不低,雖然已退出政壇,但坊間仍有不少人希望他可以“再戰江湖”。楊榮文曾經一度表示要參選2011年的總統選舉,但考慮兩周後又宣布放棄參選。此後,他就鮮少談論新加坡政壇的事。
50年的跨度 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知
據了解,兩位老同學這回在休斯敦聚首,有不少單獨互動,就不知道張楊兩人到底聊了些什麽話題。是話當年學生時代的淳樸與執著,話當下全球與區域時局變化莫測如何影響我國的發展,還是聊明年我國內閣改組所可能牽動的領導層變化?從13歲少年到63歲白頭,50年的跨度和變化有多大,相信只有兩位老同學才能了解個中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