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也和人一樣,免疫系統會遭受各類病毒攻擊,一旦被打敗,就會病倒。
通訊及新聞部和律政部爲我國“把脈”後,發現新加坡作爲一個國家,對網上蓄意散播的假新聞和假消息缺乏免疫力,必須開個藥方來強化免疫系統。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今天當了一回郎中,提著一張強化免疫系統的藥方,到國會抓藥來啦。
特選委員會是做什麽的?
這個藥方就是向國會提議成立一個特選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來探討並定期彙報“蓄意散播網絡假信息”(Deliberate Online Falsehood)的起源與後果,找出適用于新加坡的假新聞預防方案及應對措施。特委會的成立,也意味著政府很可能會通過特委會來制定法令。
尚穆根也提議,推選國會副議長張有福作爲特委會的主席。其余九名成員則由陳川仁國會議長領導的提名委員會選出,成員將包括七名執政黨議員、一名反對黨議員和一名官委議員。
兩名“郎中”在國會上闡明我國的“病情”
多數人看病都會多找一名醫生,多聽取一個意見。尚穆根也一樣,在國會亮出藥方時,也找來了同在一艘船上的另一名郎中: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一起爲大家闡明“病情”。
雅國博士一上場就表明通訊及新聞部支持此動議,還給大家上了一課:所謂的打擊假新聞,真正意義就在于維護我國社會的主權,以及我國社會的多元種族特色,確保那些散播假信息的心懷不軌者不能得償所願分裂我們的社會。
雅國博士給出的診斷是:
一、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與宗教的小國,很容易受到龐大惡勢力圍攻,利用我國社會的分裂線來大做文章。
二、新加坡擁有全世界最廣泛的手機滲透率,將近150%。國人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和查看社交媒體,無形中也更容易被網上假信息盯上。
三、新加坡人雖然變得高科技了,但辨別新聞真僞的能力卻有待進步。通訊及新聞部在2017年5月進行的調查顯示,每四名新加坡人當中,就有一人經常在網上接觸到假信息。每三人當中,就有兩人無法完全辨別信息真僞。另外,每四人當中,就有一人承認未經查證就轉發假信息。
這與尚穆根在提出特委會動議時的發言內容一致。尚穆根指出:
一、新加坡是一個高危區,有高達91%的新加坡家庭與互聯網有緊密聯系,使我們能輕易成爲網上攻擊目標。
二、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國家,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趁虛而入、找到脆弱的分裂線來制造分歧。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去年6月爆出的,芽籠士乃夜市出現用狗肉和貓肉腌制成的“清真沙爹”的報道。
(真相:當時,國家環境局、人力部和警察部隊聯合展開行動,在芽籠士乃夜市逮捕22名無牌小販的照片被以訛傳訛。心存不軌者爲它“添油加醋”,最後竟傳出有人用貓肉和狗肉制作沙爹肉串的驚悚消息,企圖分裂特定族群。這條假消息所使用的照片,只有男子被捕的照片攝于新加坡,其余則是從互聯網取得,用不同照片拼湊而成。)
三、新加坡是一個極具魅力的目標。
- 我國是一個關鍵的戰略節點,也是亞細安的主要成員國。我國也是本區域的貿易、商業和金融中心。
- 我國在國際與區域事務上的話語權相當有分量,舉足輕重。
- 如果能成功影響新加坡、左右我國的看法與決策,外國機構的利益就能得以推進。
不打擊假信息 恐會動搖我國社會根基
尚穆根在列舉這些“症狀”後也指出,如果不采取方法預防和對付假信息的泛濫,我國就會“病入膏肓”,其結果就是:
- 真正的事實將被掩埋;
- 國人會感到困惑、對前景失去希望;
- 被有心者操縱來制造分歧、破壞我國的社會凝聚力、最終消磨新加坡人對體制機構和社會凝聚力的信任感。
雅國博士則補充說,在互聯網時代,假信息(falsehood)可以在幾秒鍾內在網上迅速走紅,“像病毒一樣”流傳開來。
他還說:“電子內容可以輕易被篡改包裝,使之變得更具煽動性、能攪動更強烈的情緒。任何人都能在網上散播假信息,即使對方身在地球的另一端。而後果就是,這些網上假信息能夠比以往更容易動搖我們的社會。”
尚穆根和雅國部長的發言,其實可以濃縮成兩句話:一、網上蓄意散播的假信息,是裹著有毒糖衣的分裂彈。二、它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剝奪國人主宰自己命運的自由,使我們輕易受到外國機構與國家的控制。
國會全票通過動議設立特委會
國會今天全票通過這個設立10人特選委員會的動議。由于這是重要動議,尚穆根要求計票。計票結果顯示,所有在場的80名議員都投票支持國會設立特委會。
支持歸支持,從今天發言的11名議員的談話內容中,卻不難看出他們的一些隱憂。
別讓法令成爲扼殺言論自由的工具
義順集選區議員李美花指出,她希望這個特委會能夠特別關注以下幾點:
- 這個法令是否會阻止網上自由言論?
- 這個法令是否會被用來對付反對黨或批評政府的人?
白沙—榜鵝集選區議員孫雪玲在發言時也對制定法令時,應該將界限劃在哪裏感到擔憂。
她說:“如果我們要立法,一定要非常謹慎,我們絕不能因此剝奪公民自由言論的權利。公民的自由言論必須受到法律的保護。” 她希望委員會認真討論如何辨別哪些言論屬于假信息,哪些純屬民衆在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不應該受到法律制裁。
律師出身的裕廊集選區議員拉哈尤·瑪贊也從司法角度給特委會提個醒:單靠立法並不能完全杜絕網上假信息的泛濫與傳播,公共教育和其他方面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她希望立法只是政府出手打擊假新聞的全方位方案中的其中一個環節。
設立特委會的做法相當罕見
我國政府上回成立國會特委會是在1996年,通過公共聽證會、聽取公衆的口頭陳情和公開討論,探討政府綜合診療所和公共醫院的醫療補助法案。
尚穆根去年6月雖然公開提出,政府將在2018年擬定新法律來對付假新聞,但短短半年後,卻又不立法了,而是成立特委會來探討立法。內政部並沒有加以解釋爲何會“舍硬取軟”,改用更有商有量的過程來制定這方面的法律。
不過,一名政府發言人在回答《海峽時報》詢問時說:“一個特選委員會的運作過程能夠提供一個仔細探討問題的平台,可以讓專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交流,也能夠讓公衆參與整個過程。”
看來,政府這回是下定決心要讓公衆一起參與制定法令打擊假新聞、管制並懲處蓄意捏造假新聞者。這是好事呀,有得發表意見總比沒有說話權來得強。網民們則強烈呼籲政府以身作則,別讓這個打擊“假新聞”的過程,最終淪爲“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