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以人爲本、終身學習的宗旨,政府幾年前開始慷慨撒錢,通過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發放爲數不少的各種培訓補助金,讓國人可以提升技能,繼續讓人民成爲新加坡的重要資源。
可惜如此善心美意,卻開啓了心術不正者作奸犯惡的契機,出盡法寶將這筆數目龐大的經費袋入自己私人口袋中。去年4月至11月之間,一個犯罪團夥就以九間公司名義,總共騙取了精深局發放的4000萬元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培訓補助金,而被控上法庭。
政府的錢很好騙?
此案揭露後,引起民衆嘩然。4000萬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就是可以在本地買20間私人公寓單位,可以在本地買260輛一般房車,可以擔當50個人一輩子的夥食費,就連那超級難中的大彩頭獎,也要中17次才有4000萬。
簡而言之,就是很多人幾輩子都可能賺不到的數目。
所以,你可以理解爲什麽會引起“公憤”,國人“憤”的不是騙子的無良,而是有關當局竟然可以傻乎乎地讓這麽大筆國人每年辛苦繳的汗水稅,如此輕易地持續被騙了半年。
是國庫太飽、預算太多,以致當局對申請有求必應?(財長不久前不是才喊窮,嚷嚷著要增加稅收)
是因爲有“固打”,要讓上面的長官知道下面的人有在做工,同時讓長官們看到國人一呼百應,爭相提升自己的盛世畫面,以致當局對經費是采取能發就盡量發的態度(反正是阿公的錢)?
還是因爲經濟學人信息部于去年發表的最新安全城市指數2017,新加坡再度蟬聯全球第二安全城市,而讓當局認爲疏于防範?這一記當頭棒喝,無疑敲響了警鍾,讓當局重新檢視了事態嚴重性,同時作出未來預防措施。
國人缺錢到要騙政府錢?
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較早前也同意,涉案金如此龐大,精深局應該更早發現罪行。他在國會宣布成立跨機構流程審查工作小組,由精深局董事會監督,以精深局管理層、主計署、商業調查局與教育部爲小組成員,檢討並加強現有審查機制。要勞動到這麽多部門一起行動,顯示了部長亡羊補牢的決心,當然國人也希望此舉未爲晚也。
有關騙取技能創前程補助金套現,其實去年初已經被查出共有4400多起,牽涉金額達220萬,但這些案例都屬于個別欺詐,而不是有組織的團夥犯罪。4400多起個人騙取政府錢財的案子,可以說是一個相當令人擔憂的數字。國人有這麽缺錢嗎?需要到铤而走險騙取政府好意發放的補助金?還是國人的品格素質,在樣樣要爭第一的島國半個世紀以來的精英教育熏陶下,卻是每況愈下?相信這都是政府應該思考的。
對于上述的個人欺詐,當局的解決方案,就是從此之後將補助金直接發放給培訓機構,不再彙入個人戶頭。你可以說我馬後炮,但將任何補助金直接彙給申請者的個人戶頭,本來就明顯是一個不完善且可能出現漏洞的做法。還記得幾個月前那個被指擁有300萬新元資産的和尚果峻的案子?菩提閣管委會前任第一副主席李文條稱,他交了24萬澳元給果峻進修博士,對方沒念書卻把錢用來購置悉尼黃金地帶的一個住宅單位和停車位。如果當時管委會願意“麻煩一點”代替果峻將資助金彙給學府,欺詐就沒機會發生。
加重刑罰是最佳方法?
回到培訓補助事件,王乙康指出,超過九成欺詐者已償還或正在分期償還所騙金額,沒回應的則被列入黑名單,在還清款項之前不可再申請培訓補,而當局不排除采取法律行動(也可能完全不采取)。
對于當局幾乎不含懲罰、這麽溫和的處置方式,對早已習慣什麽事都受罰的國人來說,也是相當意外的。所以西海岸集選區議員鄭德源就在國會提問,是否應該加強技能發展基金及其他設計公款的法令,以儆效尤。
刑罰重,當然會起到一定的遏制犯罪作用,所以新加坡50年來即便是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仍然一直堅持施行他人認爲不人道的死刑和鞭刑,這是不是讓新加坡成爲全球第二安全城市的原因之一,無法確定。作爲法治國家,我們不能否認刑罰確實減少了犯罪,但與其總是以加重刑罰來解決問題(當然有時重刑是必要的,比如目前魯莽/疏忽/醉酒駕駛撞死人的罪行就太輕了),還是應該從根本上,想辦法提升國人的品性素質,而不是一味地只求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