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在兩周前落幕,但執政的希盟政府不間斷地發現“新大陸”,還有被搜家接受調查的前首相納吉也日日精彩,光是搜出的財物就足以成爲所有人茶余飯後的話題,可說是每天都有不同的震撼彈,比電視劇還精彩。
就在熱鬧的當兒,長居香港的馬國首富郭鶴年在周二飛回馬來西亞和元老精英委員會會面,商討燃油津貼、消費稅、銷售及服務稅及過路費等課題。
郭鶴年昨天與馬國首相馬哈迪會面。郭鶴年第一句話說,“你拯救了國家”,馬哈迪回應“我們現在需要你的幫助”。 簡短的對話視頻在網絡上瘋傳,網民紛紛點贊,並稱大馬兩位巨人“惺惺相惜,令人看了好感動”。
— Dr Mahathir Mohamad (@chedetofficial) May 23, 2018
馬哈迪也通過推特發布和郭鶴年見面的照片和視頻。
郭鶴年的現身獻策對馬國有什麽意義?爲何需要這名94歲的老人家舟車勞頓地出現在馬國?
債台高築毀信心 郭鶴年現身加持
早在馬哈迪宣布委任幾個德高望重的耆老組成元老精英委員會時,打的如意算盤就是要挽回外界對希盟政府的信心,穩住國內股市和市場。
在這些耆老的魅力下,外資上周淨賣額創下近五年最高水平,但在本地投資基金和散戶的強勁買盤支持,抵消了外資持續沽售的沖擊。分析員也樂觀預期,隨著政局逐步明朗化,外資將逐步回流。
但陸續揭露的“噩耗”包括馬哈迪陸續公布的壞消息如國債高達一兆令吉,還有財政部長林冠英所說,本月30日到期且高達1億4375萬令吉(約4800萬新元)的1MDB貸款利息等噩耗肯定會沖擊市場,甚至讓元老精英委員會好不容易穩住的信心毀于一旦。
原本說因健康因素將越洋提供意見的元老精英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郭鶴年,如今突然回國親自獻策,不管背後用意,郭老的現身都爲馬國帶來正面效果,也爲這些接踵而來的壞消息中帶來利好消息,穩住外界的信心,避免信心崩盤。
郭老的睿智和建立的商業王國是個金漆招牌,馬哈迪不僅要借助郭老的經商經驗來制定救國的經濟相關政策,更要借由郭老這個馬國近年來爲數不多的驕傲親口給予新政府認證,讓大家對新政府和班底有信心,那希盟政府就比較好辦事了。
由郭鶴年說:“我不常回來,但請相信精英顧問團,他們都是傑出人士。”肯定比馬哈迪或達因不斷強調自己有能力解決來得好,不是不相信你們,只是國家債務比預期中要糟糕,信心難免會波動,如今有個權威第三人來背書加持,效果肯定更好。
郭老回憶錄引朝野叫罵 扶弱政策課題被冷處理
提起郭鶴年,馬國人不會忘記他的回憶錄曾在選前引起朝野隔空叫罵,時任旅遊及文化部長納茲裏更以“給狗吃反被狗咬”來形容被指資助行動黨的郭鶴年, 指他是忘恩負義的人,並促郭鶴年最好交出公民權,或回來參政,而不是當一個靠資助行動黨推倒政府的懦夫,引起華社極大反感。
在國陣下的馬華公會沒有第一時間出來護航,也是讓馬華在本屆大選一敗塗地的導火線之一。
但郭鶴年其實也在回憶錄提及馬國種族課題,包括他曾向同窗好友,也就是馬國第三任首相胡先翁(Hussein Onn)谏言說:“管理公共與私人領域的領袖是否有既定的種族比例,如每10人就必須要有五至六名馬來人,三名華人或一至兩名印度人?一定要這樣嗎?”。
郭老還舉例說:“你(胡先翁)即將成爲國家領袖,你有三個孩子,依序爲巫裔、華裔和印裔;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第一個孩子比其他兩個更受寵;胡申,如果你在家庭裏這麽做,你的長子將被寵壞。”
此外,郭鶴年也直指馬國用來修複種族間貧富懸殊的手法,卻導致種族主義擡頭,身爲土生土長的華裔,他對巫裔被誤導感到極度可悲。
他指出,若說爲了土著權益而改變一次政策,是爲了達致國家和平,那再做第二次,則可成爲“搶劫”了。“爲什麽因爲是政府做的,就不能稱之爲打劫?而當人民提出反對,卻被稱爲煽動種族沖突,可被判監3年。”
所謂扶弱政策其實是從70年代開始的20年計劃,通過新經濟政策縮小貧富差距,幫助貧弱的土著,可惜當中由于施政者的執行偏差,最終讓這個原本全民普遍接受的扶弱政策變成了土著享有特權,非土著被邊緣化的結果。
郭鶴年所指的偏差包括大專院校留給土著的名額,讓就算成績多亮眼的華人也只能望門興歎,還有所謂的“搶劫”就是指爲了土著30%股權的扶弱政策,他兩度被逼發行新股以提升馬來股權比例。
對此,馬哈迪當時的回複是:“我們可以向郭鶴年證明爲何國家需要這些政策,如果沒有這些政策,土著將沒有足夠獎學金深造。我成爲醫生時,土著醫生只有2%,如今是40%,都是因爲有這些政策,成績第二和第三者也可以享有獎學金去深造。”
輕描淡寫地帶過,爲何?馬哈迪在過去執政的22年來可是把土著權益演變成特權的推手之一,且基于政治考量,以當時提出要刮起馬來海嘯,極力爭取馬來選票的當下來挑起這個課題,無疑是自尋死路。
現應檢討扶弱政策?
國難當前 料容後再議
那郭鶴年此時亮眼馬國會否重提此事?
納吉曾在2010年表示新經濟模式將重新檢視扶弱政策,以便更加親商、透明和績效競爭,包括建議逐步廢除剩余的種族固打制。
不過最終也不了了之,有說是2013年大選的華人反風依舊,納吉憤而放棄此事,把利益獎賞給支持他的馬來人,但“朋黨”對政客來說卻無可否認是最現實的考量。
這些朋黨是你的支持者,得照顧他們的利益,否則將失去黨內的勢力,再者,馬來人占大多數,若他們把這些“特權”視爲理所當然的話,你一旦取消肯定引起大反彈,那就失去選票。
所以馬哈迪在大選前就不時強調馬來人還是需要協助的族群,政府應該加強協助馬來人,他還承諾執政後將舉辦“土著大會”,探討土著的權益及未來發展,但也強調這不代表邊緣化其他族群。
最新進展則是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在出獄後表示,當局有必要采取實際行動廢除在馬國行之有年、對巫裔的扶助政策,並建議以不區分種族的全新扶貧政策取代。
他說:“如我過去所說的,新經濟政策應被廢除,但是有關(廢除)行動必須是有效率的。我相信,那些貧窮、無法從政策受惠的馬來人,將在透明、有效率的取代政策中獲得更多益處,因爲新經濟政策早已被騎劫,成爲裙帶朋黨致富的工具。”
安華的言論也被淹沒在一馬公司調查和希盟政府的“重大發現”的新聞中,其實從郭鶴年的年代到如今已物換星移,非土著對不平等待遇固然還是芒刺在背,但經過跨種族聯手對抗納吉,淡化了種族之分,而加深了“馬來西亞人”的觀念。
最重要的是事有輕重緩急之別,馬國人肯定認同目前最重要的是收拾國陣留下來的爛攤子,種族課題容後再議,非土著要求平等待遇也不急一時,否則一旦“亡國”,恐怕也不用再爭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