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的一磚一瓦離不開客工們的辛勞。炎炎烈日,他們默默無聞地勞作,仿佛城市發展的“背景牆”一般安靜地存在著。
本地一名三歲男童*Jake悄悄走入了客工們的生活,成爲了他們每日翹首以盼的“小太陽”。新加坡行善運動(Singapore Kindness Movement)通過媒介平台The Pride分享了這則溫馨故事。
樓下的工地上來了一群“大朋友”
時間倒回去年12月,據Jake媽媽*Anne介紹,當時家樓下的組屋停車場翻修,每天都有大型建築器材進出施工。不知從何時開始,Jake對重型機械十分感興趣。但凡聽到機器開始運轉,一定要下樓近距離觀看。
一來二去,包工頭認識了這個三歲小孩,每次一有壓路機、挖掘機開進來,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小Jake來“現場觀摩”。在現場待久了,Jake慢慢開始認識了工地的外籍勞工。雖然不知道每個人的名字,細心的他通過觀察特征,給大家分別起了外號。
一開始,那個來自緬甸的大叔一直對他微笑,索性就叫“微笑大叔”(Smiley Uncle)吧。再後來,“紅帽大叔”(Red Helmet Uncle),“種草大叔” (Planting Grass Uncle)等等,他用一個孩子最直接的觀察親切地稱呼著他們。
熟絡之後,Jake經常來工地旁看他的朋友。看到Jake來了,客工們就會稍事停下手中的工作,過來跟他打招呼。後來形成了慣性,大家每天那個時段都會等待小Jake的出現!
有一次長周末Jake沒來,當他們再看到他時,十分開心,立刻從車上跑過來親切地問:‘寶寶你好嗎,很久沒看到你啦!‘”。還有一個大叔過來抱抱他。其實,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孩子,但外出打工不能常見面,所以每次看到Jake就很開心,會想到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午休時間去看他們,一個工人專程跟太太視頻通話,給她介紹Jake。當Smiley Uncle回緬甸探親時,也會跟Jake視頻。
請朋友們吃好料
眼看午餐時間就要到了,小Jake興奮地坐在組屋樓下的石凳上,等待著他的朋友們放工來吃午餐。
25分鍾後,當客工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臉上卻帶著微笑走近時。Jake大聲召喚:“Makan! Makan! Jalan! Jalan! My dad buy drinks! ” (吃飯吃飯!來!來!我爸爸買了喝的!)
待大家坐定開始享受桌上美味,小Jake就會露出十分滿意的表情。
據Anne介紹,在他們跟客工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收入有限,他們一餐吃的很簡單,咖喱汁配白飯,有時會有肉和菜。擔心他們吃得不夠,有時會買些雞肉,或在休息時間給他們送一些飲料、零食和點心。
客工集資購買生日禮物
小Jake的愛心和行動感動著他的朋友們。當他過三歲生日的時候,Anne特地買了一些蛋糕和美祿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乎意料的是客工們集資給Jake買了兩個玩具作爲生日禮物。Anne說:“知道他們賺的不多還如此破費,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我們真的很感動。”
一顆愛心的種子是會發芽的,小Jake的真誠感動了這群離家在外的客工們。
Anne也好奇著感慨道:“當Jake認識他們的時候才兩歲半。那時我還不清楚如何教導他什麽是愛心,但他做到了。也許這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吧。”
夢想當一名包工頭
每次看著工地的工人們熟練地操作各種機械,滿臉羨慕的Jake就會告訴媽媽:“包工頭可以駕駛壓路機、挖掘機,還會除草,還可以帶一頂白色頭盔!我長大想要當一名包工頭!”
這樣的“夢想宣言”對于一些父母而言似乎不夠遠大,就連包工頭自己聽了都勸Jake好好學習,當個建築師什麽的,不用每天站在大太陽下面工作這麽辛苦。
但Anne對此並無異議。在她看來,如果這真是孩子喜歡的,就讓他去做吧。作爲孩子,他應該有去探索的權利。
“追夢”從模仿開始,那天小Jake看到Smiley Uncle每天工作時都會頭戴白頭盔,斜挎單肩包,氣勢十足,也想要一套一模一樣的“裝備”。
爸爸滿足他的願望,買了一套兒童版的給他。當他頭戴白頭盔,斜挎單肩包,還帶了一個防塵面罩走向Smiley Uncle時,四目相對,看看彼此,兩個人都開心地笑了。
*孩子母親不願透露本名,以Jake和Anne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