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上山下海的紅螞蟻,最近去了趟潛水,結果是“花錢買罪受”。
本應生機勃勃的海底世界,多了很多不速之客:紙尿片、包裝袋、塑料瓶、塑料吸管,以及數不清的塑料袋。期待中近距離觀察海洋生物,現實是泡在水裏,與塑料垃圾來了次“嘴對嘴”的親密接觸。
不信請看視頻,把畫面中的英國潛水員想象成紅螞蟻。不同時間,同樣地點,同樣感受。
紅螞蟻的遭遇僅是現實的小小縮影。目前漂浮在太平洋海面上無法清理的垃圾面積,約是新加坡國土面積的2682倍,其中大部分爲花上百年還不一定能完全降解的塑料垃圾。
今年聯合國的“世界環境日”就以“塑戰速決”爲主題,提醒人們地球已快被塑料垃圾窒息,必須加速解決問題,搶救地球以自救。
這些話告訴潛水員,或許能促使他們身體力行少用塑料制品。以往能看到的鯨魚和海龜因誤食塑料大量死亡,原本色彩斑斓的健康珊瑚礁被塑料袋纏身。潛水群體能切實感受到因塑料汙染對海洋生物帶來的切膚之痛。
但塑料汙染的受害者不僅是潛水員,而是全人類。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生態發展,海洋生物誤食塑料後,體內仍殘留微型塑料顆粒,漁民捕獲這些生物賣給本地魚市,最終吃下有害健康的海産品的人是誰?每一位消費者。
而當你將這番話告訴到超市買菜的安哥安娣,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是無感的。紅螞蟻曾苦口婆心向自家八旬阿嫲解釋塑料汙染的危害,以及環保的重要性,勸她下次購物少用塑料袋,結果她一句話就把孫女K.O掉:“不用塑料袋,你叫我用什麽去裝垃圾。”
對于出身貧寒的阿嫲來說,“環保”是有錢人才做的事。因此紅螞蟻的努力,是對牛彈琴。
無獨有偶,一項針對本地塑料制品使用習慣的最新調查顯示,國人每年使用多達17億6000萬件塑料制品,近一半(8.2億個)是取自各大超級市場的塑料袋。
人們每天從超市索用200萬個塑料袋,35%的人每次使用三至五個,14%更是每次使用至少六個,僅有15%的消費者自備袋子。至于這些塑料袋的下場嘛,六成會被用來裝垃圾。
說白了,能多拿的話絕不少拿。在近乎變態的塑料袋使用習慣面前,願意爲環保犧牲部分便利性的人,少之又少。
從消費者入手似乎有些爲難,那從商家開始吧。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6日)在國會回答黃國光(義順集選區)的口頭詢問時,透露政府至今已撥出136萬元支持企業推動環保,減少了1萬1000公噸的垃圾。
爲了鼓勵環保,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從2007年開始推出“綠色獎勵計劃”,消費滿10元的顧客如果自備購物袋,就能享受一角的優惠。但近三年塑料袋節省數量已無法再取得突破,因此從本月起停止獎勵,改爲調整內部程序,例如教導收銀員多充分利用塑料袋的空間,進而減少塑料袋使用量。
各大超市受訪時也一致提倡通過宣導教育讓大衆了解少用塑料袋的好處。
但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教育大家要環保節約,要做垃圾分類和減少産生垃圾那麽多年了,成效爲何?一個簡單例子,在不斷漲水費之前,有多少人真的下心思節約用水了?
精打細算的國民非常實際,對環保意識不一定敏感,但說到錢,一定用心關注。再多宣傳都不夠罰錢來得直接有效。新加坡的“fine city(罰款之都)”綽號,並非浪得虛名啊。
環視本區域,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和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甚至一水之隔的柔佛,都已經實行塑料袋有償化或完全禁用塑料袋,既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也抑制垃圾的産生。真想直接有效改變人們對塑料制品的使用習慣,本地不妨向這些國家和地區借鑒經驗。
現階段光想指望公衆是指望不上的了,不妨從商家著手,逐步做起,蘿蔔大棒雙管齊下幫助公衆改變意識。要用塑料袋包垃圾,但不是無節制地拼命索取塑料袋,並且用完即棄。
全國各大連鎖超市企業聯合起來,一個星期選一到兩天,例如家庭采買最集中(同時也是塑料袋用量最多)的周末,定爲“無塑料袋”日,先是有償(一角太少了,起碼一元吧)鼓勵消費者當天購物自備環保袋,逐漸發展爲凡是使用超過一定數量的塑料袋需要付費,甚至只賣能反複使用的環保袋,以彌補之前有償鼓勵時所投入的成本,並且持之以恒執行。
改變習慣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但是是可以做到的。但若不作出改變,紅螞蟻日後面對的就不僅是在垃圾池裏潛水,或是大家吃下有毒海産品那麽簡單了。
想想就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