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收到公積金局寄來的信件,信封注明是“禮物”,原來是消費稅補助券;另外她也收到水電費回扣的通知。
這原本是喜事一樁,但她卻在社交媒體上把這封通知,跟另外一條新聞並列,那條新聞說,今年第三季度的住家電費平均上調6.3%,然後她加了自己的感言說:左手給雞腿,右手拿回整只雞。
的確,水電費回扣只是一次性的,但電費上漲卻是持續性的,這些意在協助居民減輕生活壓力的好意,輕易就被這一漲價給完全抵消了,而且搞不好可能還會引起抱怨,讓受惠者感覺被戲弄。
朋友的反應恐怕不是孤立的,周邊朋友很多都感覺最近的物價似乎都漲了,只有薪水和花紅沒見提高。
官方數字似乎也印證了這種印象。早報報道說,我國5月份的整體物價上漲0.9%,連續第四個月攀升,通貨膨脹率達到兩年來的最高水平。至于報道說那個神秘的核心通脹率維持平穩,到底是什麽意思,對于覺得口袋縮水的消費者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到小販中心或咖啡店用餐,那些沒有漲價的攤位,分量也減少了,這是變相的漲價;但是人家做生意不是做公益,羊毛只能從羊身上減。
對比苦哈哈的打工族,富人的生活好像卻過得滋滋有味。
早報剛報道說,我國整體私宅價格出現自去年7月新一輪降溫措施推出以來的首次回彈,在今年第二季扭轉過去兩個季度的跌勢,各類型房地産的價格也都上揚。降溫措施是爲了壓制房地産投機,可是富人的錢多到沒處放,最後又流向了房地産。
也有緊跟時事的朋友說,這次房地産上漲,可能是香港資金造成的。現在的反送中暴力沖突,讓很多香港富人擔心局勢不穩,紛紛把資産轉移到新加坡保值,推高了本地的房地産價格。
這一趨勢會不會影響組屋的價格,可能還需要觀察。反正,一般人的衣食住行成本都增加了,但是工作保障的安全感卻在減少。
這當然不能全怪政府,中美貿易戰讓整個市面行情陷入了高度的不穩定狀態,部長三番四次公開警告新加坡人要警惕局勢發展,可是又強調不要恐慌,可見情況真的不妙。
下一屆大選的腳步逼近了,政府應該會關注民意走向如何。生活費的壓力正悄悄增加,雖然行情不好是世界性的現象,選民走進投票站時還會不會那麽通情達理,是政府自己要小心評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