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周末,大夥兒在吃喝玩樂外出遊玩普天同慶的當兒,面簿上兩張照片外加一段敘事短文,卻讓無數網民內心揪痛了一下,長周末的高漲情緒似乎也澆滅了不少。
就是下面兩張照片:
單看照片,紅螞蟻原本以爲又有人拍到組屋走廊外有苦命的人睡在那裏。
不過看完短文後發現苦命是真,但照片裏拍的卻不是組屋走廊,而是組屋單位內的情景。
面簿短文這麽寫道。
8月8日傍晚在明地迷亞路“敲敲門”的過程中上了一堂人生課。
敲了敲門。
一名年邁老太太(Aunty)打開了門。
我:“Aunty,你需要床褥嗎?”
Aunty:“你要免費送給我嗎?”
我:“是的。我可以進來看看可以放在哪裏嗎?”(這其實是我們評估這些家庭需求的做法)
我走進組屋單位裏,放眼望去根本沒有一張床褥。整個地板是空的。
我:“Aunty,你們晚上睡哪裏?”
Aunty:“我睡在這張薄薄的床褥,我的老公睡在椅子上。”
我:(內心淌著淚)我們可以送給你新的床褥,是單人尺寸的。你想到多少張?(問了個笨問題)
Aunty:一張吧。
我:……
拿出筆和紙,我填寫上“兩張”。我們每天都遇見各種各樣的人。有好人、壞人、感恩的、貪心的。我們不能期望每個人都在我們幫助他們時,也對我們好、感恩或贊揚我們。我們在行善時應該不求任何回報。我們不應該因爲某些“壞心或貪心”的人而感到失望泄氣,就不再繼續行善。
我們力所能及,在能力範圍內盡力而爲。我們發自內心付出,爲我們還可以幫助他人而感恩。
感謝那些受惠者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感到自己發揮了用處,也讓我們體驗到助人爲快樂之本。
加入“讓希望活下去”(Keeping Hope Alive)當義工吧。他們每個星期天上午7點半都有活動。想了解更多詳情可以上他們的面簿頁面查詢。
這則帖文4天內被轉發了近700次,超過1300人點贊,以及點了愛心和哭泣符號。有網民在帖文下留言說:
“我們不需要穿上名家設計的上衣出席國慶慶典。我們也不需要百萬年薪。我們不需要大氣的星耀樟宜項目,或者裝飾豪華的電梯和大堂。我們只需要讓普通人能夠簡單可持續的生活下去。”
也有網民留言說,如果這對老夫婦缺錢需要工作,她想聘請其中一人到她位于邵氏大廈的農場工作。一星期一天,一天100元。每個月還能供應新鮮的海鮮和蔬果給他們。
新加坡其實不缺清醒的人和好心人。
紅螞蟻看了上述帖文後,內心也是一陣鈍痛。在建國54年後已經如此富足的新加坡,竟然在一些容易被遺忘的角落裏,還藏著一些家徒四壁的人。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三餐溫飽可能都成問題的國人,往往也是最謙卑最不貪心的人。
年邁的老太太明明家裏一張床褥都沒有,明明家中有她和老公兩人,卻在義工們問她想要幾張床褥時只開口要了一張,沒有理所當然地索求兩張,反而更讓人敬佩與心疼。
撰寫上述帖文的李秀燕(譯音,Lee Siew Yian, 44歲)也在自己的面簿上另外描述了免費分發床褥和枕頭的具體過程。
“讓希望活下去”慈善團體前個星期天8月4日在明地迷亞低收入組屋區,一共分派了54張床褥、150個枕頭,以及一些二手家具和必需品。
該團體的義工們也臨時擺攤,籌劃了“希望市場”,讓有需要的居民下樓來自己領取餐具、衣物、書本、鞋子和梳洗用品等等。當天他們也幫著清理了兩座組屋內的6個單位。汗流浃背換來的是行善後深深的滿足感。
從視頻中可看出,該團體所捐贈的床褥都是質量非常好,厚度也夠的那種。枕頭也是質量不錯的。
這個由民間發起,非正式注冊的慈善團體“讓希望活下去”的發起人,就是眉間有一顆俗稱“觀音痣”的潘迎芬(Fion Phua,49歲)。
30多年來,潘迎芬每個星期天都會帶領義工團全島走透透,到一房式和二房式組屋區幫助居民們清理房子,派粥送食物或者贈送必需品。一個地點一年會輪到兩三次,以免他們成爲社會安全網所遺漏的一群。
這讓紅螞蟻想起剛出道采訪社會新聞時,有一回去了紅山一帶的一房式租賃組屋采訪。那是紅螞蟻第一次意識到,“家徒四壁”這個成語也適用于新加坡。
受訪者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間空蕩蕩的組屋單位裏,該有的床和沙發等家具一概沒有,一家人席地而睡。廚房內也是空蕩蕩的。最慘的是,丈夫殘疾、妻子智障,孩子們也患有疾病,感覺人生最悲慘的事都發生在一家人身上。那次采訪完畢後,紅螞蟻躲起來哭了好一會兒,內心才好受一些。
這也讓紅螞蟻想起一則寓言故事。
一名乞丐餓得趴在路邊行乞,一名流浪婦女經過,往罐子裏投進了4元。緊接著,一名富翁也往罐子裏投入100元,讓乞丐受寵若驚。不幸的是,富翁和流浪婦女下一秒都遭遇車禍,死後來到審判廳。富翁最終被拒進入天堂,流浪婦女卻得以順利“升天”。
富翁極爲不服,舉了自己死前慷慨捐出100元的善行爲例,認爲自己比流浪婦女更應該進入天堂。
在旁的天使看了富翁一眼說:“你確實捐出了100元,但你的銀行裏有幾個億,這100元只不過是零花錢。流浪婦女雖然捐了4元,但這是她當天辛苦乞討回來的總額,捐出去後身上再也沒有一分錢。她將自己的全部身家給了另一名更需要的人。你認爲誰更該進入天堂?”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大家好好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