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持續關注新加坡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以及全球抗疫的最新進展,鄰國馬來西亞的防疫成效,以及該國上周三(18日)開始實施的行動管制令(行管令)是否延長必定也是本地蟻粉關注的焦點。
一旦延長,那些聘請每日往返新馬兩地的30萬名馬國客工的本地企業將首當其沖。
大部分沒有在本地租屋或擁有住處的馬國客工通常是薪水收入較低的群體,企業屆時將被迫衡量是否持續補助員工在本地住宿,而人力部給予雇主每個馬國客工,每個人頭每天50元的津貼是否持續也將是一道難題。
一旦馬國行管令延長,對本地經濟活動可能帶來的沖擊,不可不防。30萬名馬國客工的生計也將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本地來自馬國民生用品的供應會否受到影響,亦將成爲迫在眉睫的危機。
馬國統計局今日(23日)啓動了一項耐人尋味的線上問卷調查,裏頭除了詢問有關民衆在冠病疫情中,工作和收入開支受到何種程度的影響,更在最後詢問,如果疫情直到本月底仍然無法遏制,民衆是否已經准備好面對可能實施的全面封城(total lockdown)。
當局是否有意暗示行管令延長的可能性,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份問卷將持續搜集資料至本月底,而馬國首相慕尤丁今日(23日)則表示,國家安全理事會將在本月底行管令結束前召開會議,決定是否延長。
換句話說,現階段當局尚無定論,最終應該還是會視情況決定是否延長。
行管令是否延長,能否有效遏制疫情是最重要的觀察指標。
紅螞蟻在這裏引述我國外交部長維文早前接受美國媒體CNBC電視訪問時提出的“三腳架”理論,即醫療品質(quality of healthcare)、治理水平(standard of governance)以及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是一個國家防疫的重點。
“三腳架”一旦缺損任何一腳,就有可能導致國家在疫情之前變得不堪一擊。馬國的行管令是否有效,可從上述面向來進行觀察。
治理能力
治理能力是政府應對疫情的能力是否及時、有效,信息的傳達是否清楚明瞭,以及采取措施是否得當。
作爲行管令的執行單位,馬國政府在頒布行管令初期就已出現資訊不完整,以及配套措施不足的狀況,讓人質疑其實施行管令的決定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冠病肆虐全球之際,馬國在2月24日發生了一次奪權陰謀。原本執政的希盟政府垮台,將近一周的時間內只有過渡首相馬哈迪一人獨撐大局。
慕尤丁在3月1日宣誓就任首相,但爲了平衡各方利益,等到他的內閣名單完全出爐已是3月9日的事了。
期間只有來自公務員體系,作爲技術官僚的衛生總監諾希山在協調國家的防疫工作。
顯然,在疫情當中倉促上台的國家聯盟政府在防疫工作方面准備不足。3月16日晚間10點,慕尤丁通過電視直播宣布了行動管制令,但諸多詳細內容卻沒有隨之釋出。
講完就轉身下台的慕尤丁也沒有召開任何記者會讓滿腹疑惑的新聞媒體作出進一步詢問,馬國人在驚愕之中掀起了恐慌搶購。
直至3月18日行管令開始實施,關于行管令的細節,衆人仍是霧裏看花。
許多馬國人藉停工的時機返鄉,于是路上擠滿了車潮,超級市場擠滿了人潮,整個局勢的發展恰恰和行管令限制人民行動的目的完全相反。直到慕尤丁在行管令實施首日的晚間再度上電視發表談話,馬國人才首次得到明確的訊息:
“待在家。”
在那以後是各相關部門的神隱。
許多行管令期間和商家及人民相關的指引,包括哪些商業單位能開,哪些不能開?被勒令關閉企業的員工是否能夠領取全薪等等……都在行管令已經上路數天後才姗姗來遲亮相。
重中之重的衛生部長阿漢峇峇更是“新官上任一把火”,身爲專業醫生的他由于在一個電視節目中,發表“喝溫水能殺死病毒”的謬論,火了一把。
言論被許多醫學專家駁斥的他自上任以來,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上述事件。馬國防疫工作的重要信息宣布則幾乎都由作爲技術官僚的衛生總監諾希山負責,馬國民間因此産生了一種“衛生部長去哪兒”的負面情緒。
而馬國貿消部長亞曆山大早前也宣布把口罩頂價一口氣從80仙提高至2令吉,但由于一般民衆在口罩斷貨的情況下幾乎已無法購買到口罩,漲價決定引起外界的批評。
衆怒難平,當局今日又表示會再檢討口罩的頂價。
根據《當今大馬》報道,馬國政府今日甚至出現互相打臉的現象。慕尤丁稍早曾發表外國人檢測冠病19必須付費的言論,但由于這項言論與衛生部的規定相悖而引起疑惑。
衛生總監諾希山下午就打臉慕尤丁,強調現行政策是所有人包括外籍人士的檢測都是免費的。
上述事件顯然進一步彰顯政府官員,尤其是政治任命的官員之間缺乏溝通、對相關政策並未充分理解。
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民衆應對疫情的方式以及對相關政策的配合度。
一方面由于官方信息的模糊,另一方面則是民衆本身的不自律,導致馬國在行管令首日只有六成人口遵從相關規定。
稍微值得寬慰的是,根據慕尤丁今日的說法,遵守的人口已達九成。
更令人擔憂的是,作爲最大感染群的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萬人宣教集會,仍有大批參與者並未發揮其社會責任與當局聯系,以作進一步檢測和隔離。
根據上述圖表,馬國自3月15日起,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就從之前的兩位數一躍破百,導致慕尤丁在16日旋即宣布馬國將從3月18日起開始實施類似“鎖國封城”的行動管制令。
從接下來每日的新增病例數據來看,行管令的實施目前爲止似乎還未見成效,今日甚至創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新高,分別達212起和4起。
若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確診病例數增多也可能意味著更多感染源被發現,進而隔離以及截斷。但潛在感染者仍然無法有效追蹤,這個防疫漏洞使情況不容樂觀。
馬國疫情從3月中旬開始急速惡化,很大程度與2月27日至3月1日在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的萬人宣教集會有關。
根據馬國衛生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馬國的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518宗,其中62%或940名確診病患曾出席過該集會。
衛生總監諾希山指出,該場集會共有1萬4500名馬國當地集會者,當局已經追蹤到其中1萬1000人,並檢驗6700人。
其中,743人確診感染冠狀病毒。換句話說,每10個出席者當中就有至少一人確診。
馬國國防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裏今日(23日)表示,該國警方已經掌握出席者名單,目前在馬國仍有約3800名出席過集會的馬國人、羅興亞難民及非法移民未現身。
警方即日起將展開行動逮捕相關人士。如果按照目前已受檢測出席者超過10%的確診率來看,接下來確診病例數應該仍會以驚人的速度持續攀升。
這3800名四散在馬國各地的民衆,會不會成爲移動感染源,導致進一步社區感染的嚴重後果,也尚是未知數。
醫療品質
馬國社交平台昨日(22日)瘋傳的視頻顯示,幾位前線醫療人員正在把垃圾袋裁縫成頭部防護罩。
據了解,拍攝地點是在吉蘭丹州一家受指定爲冠病19治療中心的醫院。
另外一段視頻則顯示,醫療人員把塑膠袋作爲個人防護裝備使用。
這段視頻引起外界擔憂前線醫療人員正面對個人防護裝備短缺的問題。
《馬來郵報》報道,數位資深醫生已發出公開信,要求當局必須盡快緩解醫療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短缺的問題,同時也有醫生在網絡發起聯署要求促請政府確保相關裝備的供應。
《當今大馬》報道,衛生總監諾希山坦承,醫療人員個人防護裝備(PPE)短缺的問題的確存在,但他聲稱那只是運送和資源分配的問題。
他說,衛生部目前已緊急派發300萬套個人防護裝備到各大醫院,並強調馬國的防護裝備庫存依然充足。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行政疏失,醫療人員根本不必曝露于可能受感染的風險之下。
能把資源充足的一手好牌玩成讓前線人員防護裝備抓襟見肘的局面,也再度凸顯當局調度紊亂,治理水平低落的問題。
馬國至今共有19名前線醫療人員確診,其中11人在加護病房。
不過早前諾希山曾駁斥,相關確診醫療人員並非在執行任務期間染病,相反的他們是在非上班時段出席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集會而染病,並再傳染給同事。
馬國目前共有26所綜合醫院爲指定的冠病19治療中心,全馬共有3400個床位,以及300個加護病房床位。
目前3400個床位的使用率爲20%,300個加護病房床位的使用率爲18%,醫療資源尚算充裕,但當局的治理水平會不會再把情況搞壞,也是讓人冷汗直流啊!
環環相扣,治理水平是核心
馬國行管令會不會因爲成效不彰而延長,取決于醫療品質、治理水平和社會資本是否相輔相成。
但從上述事件來看,治理水平這一環節的脆弱明顯連帶影響到了其余兩個環節,“三腳架”在治理水平水平低落下顯得搖搖欲墜。
馬國疫情會否被拖入險境,分分鍾將左右行管令是否因事倍功半而被迫延長。
行管令期限未過一半,馬國還有奮起直追控制大局的可能,一切取決于政府下了多大的決心……